分享

这一次,郑宝瑞又黑又狠

 抽屉电影 2021-12-06

郑保瑞向来以凌厉的影像风格著称,在被银河印象浸淫多年之后,他自己的作品中,我们能看到的银河映像的“狠”被发挥到了极致,然而郑保瑞也有温情的一面,在《狗咬狗》中,杀手的温情一面在最后时刻被放大,而好人的冷酷也在全片贯穿,好人还是坏人,究竟孰是孰非,这一点交由观众判断,在没有明显的界限感作为分界线的前提下,郑保瑞总能发现隐藏在繁华背后的污垢,这俨然成为了一种风格。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电影,是他的新片,同时也是一部风格比较明显的港片。《智齿》说的是一个警校毕业的年轻警员跟随一个老警员一起破案的故事,在香港繁华之下,恶性案件却频发在污水横流的贫民区。两位警察奉命调查这起案件的途中却经历了一番生死考验。犯罪嫌疑人手段毒辣,但是犯罪初衷却让人匪夷所思,受害者无不是失足女性,然而在垃圾丛生的地方,他们也是生命。

老警员的妻子因为一次车祸而卧床多年,老警员自己知道凶手是个小姑娘,但却在法律的层面上无可奈何。年轻警员信誓旦旦的想要投身警界成就一番事业,然而现实却总事与愿违。香港的繁华之下,还有谁能接受垃圾遍地的平民区的人也有生存的尊严?本片就此展开了讨论。

将目光投身到普通或者是底层民众的身上可能是香港电影的一条不错的出路。在观看本片的时候,我们或许会有一个概念或者是印象,2015年的时候,一部《踏血寻梅》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部影片中,聚焦的核心人物就是底层的普通民众。而本片也是这样,在普通民众的生活中,可能没有那么多的光鲜亮丽,有的更多是生存的艰难以及认同感的渴望。

本片站在犯罪分子的角度去看,这种认同感就会被放大,而站在独立角色王桃的层面去看,生活本来就很艰难,自己不过是想要在这个繁华都市的小角落生存下去。而两个警官的角度在打击犯罪的基础之上,有的更多的是链接繁华与污垢的桥梁。正因为这样一起恶性犯罪案件,警校毕业的高材生被迫从繁华走向了破败,而老警员则因为自己的妻子也不得不跟底层的王桃打交道。

在人物的形象一点点的确立之后,本片的基调也基本形成了,我们见惯了这样一老一少的搭配,似乎每一个警匪片中总是会存在老警员和年轻警员的角色。当一个经验丰富的老警员搭配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之后,警察的形象才会变得丰满,为什么这么说,老警员代表的是经验,是实际办案能力,是日常生活中的人情世故,而年轻警员则代表着理想与热情,但是唯独社会经验方面非常欠缺,老警员丰富的社会经验可以让年轻警员受益匪浅,反过来说,年轻警员对于工作的热情或许会更加澎湃。这样两个角色的搭配很符合一般警匪片惯有的叙事逻辑。

而本片的叙事逻辑显然印证了这样搭配的好处。年轻警员的正义感在日常办案中并没有发挥出来应有的作用,而老警员的经验之谈却总被年轻警员一再阻拦。当两个人在工作中摩擦不断的时候,本片也渐进高潮。而转折点王桃3的出现使得年轻警员开始理解老警员的心情了。

在叙事上,一旦两个人开始相互理解,他们之间就不存在障碍了,而唯一能推动剧情发展的就只剩下犯罪事件了。这个时候,粉墨登场的犯罪嫌疑人便在悄无声息的情况下完成了本片最大的铺垫——劫持王桃,而老警员和年轻警员如果一开始被设定成连接繁华与落寞的桥梁的话,那么此时此刻,两个人就如同一辆没有刹车的火车,箭一般冲向了垃圾遍天的贫民窟。于是,本片开始渐进高潮部分了。

最终,老警员为自己的之前的错误买了单,而年轻警员则体会到了一个经验丰富的搭档最大的善意。王桃经历了生死劫却用自己柔弱的身体坚强的重生。犯罪嫌疑人最终死去一切都回归平静。自此,新老交替,年轻的警员完成了淬炼,成功的跻身一名成熟稳重的警员行列。整个社会又回归平静,在外表的波澜不惊之下,内心却经历了一场生离死别的动荡。人总是会成长。

郑保瑞选择的这个主体很一般,但是却可以通过凌厉的角色,不俗的画风让整部影片发挥出来意想不到的张力。林家栋或许可以接过任达华的衣钵,香港电影虽然还是这几个人在不断的循环着,但总是能出现不俗的新面孔,这样或许也是一种进步。郑保瑞的风格化影像,对于香港电影探索新的发展途径,似乎是一种启示,毕竟,好的题材不止黑社会。

阴狠但不乏温情,肮脏但饱含纯净,似乎只有最底层的民众中间发生的故事才能引发观众的共情,毕竟,我们观看光鲜亮丽的故事太多了,多到没有人再去相信。

……

你好,再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