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竹编之美...

 隐遁B 2021-12-06

一个优秀的古美术画廊主一定是一个高级的插花师。这是与“审美”息息相关的行当,横纵贯通的审美交织点。过去十年我一度对东瀛的古美术空间有很浓厚的兴趣,射灯下的细节近乎是脱离于“茶道”审美的另一个高端的旁枝,关于空间。在东瀛,古美术画廊就是一间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审美博物馆,滋养当代茶人的稽古空间......🍵🌹

图片

先前在梳理“广田不孤斋”老先生收藏谱系时,发现有很大一部分的花器收藏,是有关于茶道史上历代茶道大师的花器、有各种材质古花器(有古陶的、竹笼、唐铜、李朝、玻璃、铁器等等),应该说这一类的日常审美的滋养造就了日后东洋“古美术”日常插花的审美基础。

图片

尽管说“形式主义插花”奠定了日本華道在流派的传承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还有一个是关于东瀛改革派的插花,这类人大概都有愤世嫉俗的痕迹,其实也是脱离于禅宗的日常插花,但是有一点,它们似乎在环境选择中故意地靠近自然,靠近那些名山名水,同时也留有一扇通向世俗的门,门前,靠的是陶渊明......而古美术的散淡之花,也是源于此处......🍵🌹

图片

古人说过“花事随心”,但一件花道作品的形成也是一件茶道视觉审美的终极体现。她体现了茶人的花事修养,体现了茶人稽古的学识涵养,也体现了茶人清净洒脱的处世哲学。如果你对一件花器都没有基本的审美判断,那就无从谈起插花诸事了。

图片

大概所有具备审美追求的茶人都能循着“陶渊明”的痕迹,去开拓属于花道领域的“点睛之作”,哪怕装模作样地去欣赏和接受改革派華道师们的“独孤求败之作”......这也可能也是華道系统里的“菊与刀”吧。

图片

先前的公号也做过多篇幅解析,此处不再叙述。倒是提醒大家关于花器的材质不妨多借鉴大师们的遗存花器,对茶室空间的协调总是那么应景。关于竹编、关于纯铜、关于备前柴烧、关于青瓷、关于琉璃、关于竹筒、关于瓢...尤其是那精致的竹编“籠花”……🍵🌹

图片

竹编花籠向来是東洋歷代茶道师们的大爱,但是由于其保存难度,使得很多竹编器物不能长久流传,能有上百年的包糨就算好器物了,倘若精致度和包糨同时拥有,再加以流传有序,大概这便是竹编花笼的历史贡献了。当然,更重要的是使用竹编花籠的茶人们自身修养是其传承的重中之重。

图片

东瀛的華道,是从隋唐的佛前供花说起,其流传有序的谱系在历朝历代的拓展空间其实不大,它的范本也基本上不怎么脱离茶室禅堂的佛前供花,这从最古老的華道流派中可以清晰看到,那种端庄典雅的气场,不一定是教条,这种类“形式主义插花”模式奠定了日本華道在流派的传承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花籠的使用,有别于铜器的严肃,而形成是一枝独秀的典雅之风。

图片

这类竹编花器的插花,大约是最接地气的一种日常插花,它不具备愤世嫉俗的痕迹,也不全脱离于禅宗的花悟,但是有一点,她似乎在环境选择中有意地靠近自然的小资,靠近那些日常的山水,很自然地留有一扇通向世俗的门,门前,或是陶渊明的菊花,或是出离的茶花,又或是临近于释家的花,因为她真诚地存在于生活的日常......🍵🌹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