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天下第一小楷的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版本流传众多,最知名的,是宋代人刻在紫色石头上的这本,原石今藏国博,又称玉版十三行。据记载,原石万历年间在西湖葛岭出土,出土的早期拓本流传至今,早已是稀罕善本。 我学写字,也认真临摹过这个帖,还帮朋友买过一张日本回流的,八十年代初文物公司出口创汇时,用原石拓的近拓本。现在手里边也有获赠的,国图藏清代中晚期拓本原大复制品。 今年春天,朋友来喜洲访我,带来三本玉版十三行早期原拓善本,请我画画、题签、题跋,留在案头把玩、临习几个月,一饱眼福。存图在此,做个纪念。 跋明拓《玉版十三行》 庖丁解牛,谓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以之寓养生,余谓书道亦相似。笔法、字法、章法,此有迹可循者,乃书之节也,而书者之心、意,可称无厚。以迹为法,多局趣若辕下驹;若以心、意御法,辄形随字安,势因意和,法化而神畅,相机以应变。观古来小楷,世人推玉版十三行为第一,良有以也。贾氏摹刻原石,自明万历间出于西湖葛岭之下,拓墨始传于世。此九雁斋藏精拓册子,审点画细节,世传诸早本,皆所不及也。四百年纸墨犹如初脱手状,神采焕然。昔董思翁跋王右军《行穰帖》后云“此卷在处,当有吉祥云覆之,但肉眼不见耳”人间尤物,神明护佑,叹赏再三,并识册后。辛丑暮春,竹庵于万花溪上。 ![]() ![]() ![]() ![]() ![]() ![]() ![]() ![]() ![]() ![]() ![]() ![]() ![]() ![]() ![]() ![]() ![]() 题《葛岭读帖图》 宋刻碧玉版十三行,原石相传于万历年间出土于西湖葛岭之下,世称小楷第一。余尝登葛岭,怀古眺望,孤山西泠,白堤杨柳,扁舟画舫,行人游客与水色山光徘徊眼底。不知当年贾氏府第旧址何处?把笔遥想,图此记胜,不胜唏嘘。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