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锅庄 雷新杰 锅庄,藏语意为圆圈跳舞,又称“果卓”,“歌庄”等,是藏族三大民间舞蹈之一。过去,在藏族的传统节庆如赛马节、雪顿节、迎佛节等节日或婚礼上,才可以欣赏到锅庄。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是节庆日也能随时跳锅庄了。特别是随着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发推广,西藏成了人们向往之地,锅庄,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旅游景点的文化名片之一。我就是在今年“五﹒一”自驾游中,先后在香格里拉、波密、林芝、玉树、昌都五个地方接触了锅庄,并被其陶醉的。 巴拉格宗广场的篝火锅庄,是我今生第一次接触锅庄。这里的特色:一是篝火;二是专业表演。在篝火初起时,专业表演演出,给初来乍到的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有的游客说,今天醉了二次:白天景色美醉了,晚上歌舞陶醉了。三是大联欢。景区员工除留有少许人员值班外,其余人员如炊事员、保洁员、导游等工作人员都参与,这些同志还主动邀请旅客入舞。一些有广场舞经验的旅客,经不住音乐的诱惑,情不自禁地参与到圈舞之中,有些在圈外跃跃欲试地比划,此时过来一个景区工作人员,主动拉住你的手,你就会半推半就地加入进去了,连我这个八十年代学跳舞,九十年代未跳熟的,也居然被这样拉进去跳了一支曲子。这是名符其实的旅客与景区工作人员的大联欢。不论是来之天南地北,不管你是工农兵学商,不看你年长年少,更无须论小伙子,大姑娘,全都沉浸在音乐和舞步的享受之中了。可以说,我参与的五处锅庄中,巴拉格宗的锅庄人数虽然是比较少的,因为毕竟是景区,人员没有其它市区的人多,但情是最热的,游客的参与度也是最高的。 波密的锅庄广场是在他们的城区中间,临着河边的是广场音乐喷泉,靠山的那边是跳舞的场地。音乐喷泉的激光彩柱和喷出的水柱,交相辉映,壮大了锅庄的气势,相比较而言,这里的居民跳的人数要多些,游客下场跳的就要少些。 欣赏林芝的锅庄是在公园里。这里的特色是专业。专门的工作人员;专用的音响;身着民族盛装的专业领舞。下场跳的多是锅庄爱好者,个个舞技了得、动作整齐划一、水平是我看到最高的了。跳的人越来越多,圈越来越大。看得我是如痴如醉,嘴里哼着,手机照着。舞台上方,庆祝西藏解放七十周年的大字标语,在霓虹灯的照耀下,闪闪发光,悠扬的乐曲,在夜空下回荡,整个广场,不,整个城市,都像陶醉了似的。 玉树的锅庄,似乎介于林芝和波密二者之间,玉树的锅庄广场也处在城市中间,公路从广场边经过,但没有音乐喷泉;跳过锅庄之后,也可以逛逛公园,但他们的公园在广场外边,而不是像林芝那样,广场在公园内面。玉树锅庄广场的最大好处是离公园、影剧院、博物馆、图书馆距离都较近,文化氛围更加浓郁,更有利于旅客系统地参观学习。 昌都锅庄的人气显示了这个城市的繁华和气派。从胜利桥往街中心走,粗略数了一下,似乎有三处大型音乐喷泉,喷柱高,虹霓灯五光十色,十分壮观。整条街道,都是锅庄广场,个个都象是参舞者。我见到的更象是小朋友的天下。有的小朋友穿着雨衣,有的打着雨伞在喷泉中穿棱戏闹;有的则什么雨具也不要,任让水柱往身上落,更有调皮的小朋友用脚去踩堵喷泉口,感受水冲击的味道。我还看到一对小夫妻,打着雨伞,推着小摇篮车,在喷柱间缓缓穿行,宝宝在水雾中手舞足蹈,夫妻露出会心的微笑。那种享受幸福快乐的神情,让人羡慕,让人神往。 五地锅庄,虽各有特色,各有侧重,可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人们都在享受自由、健康、快乐、幸福的生活。如果说锅庄起源是藏族同胞寄托对自然的崇拜;对万物和神灵的敬畏;对节日的欢乐庆祝,今天更多的则是对美好生活的歌颂,对党的领导,对国家的繁荣发展,对各族人民支援协作的感恩,对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礼赞,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和憧憬。所以,人们跳得更加自觉,更加优雅,更加幸福。锅庄,就是人们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最好表达。 锅庄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必将能得到进一步传承和发展。春天即将到来,疫情得到全面控制后,肯定会有更多的旅客到西藏来旅游观光,期待有更多的旅客亲身感受到锅庄的魅力。 我坚信,锅庄会越来越好,参与的人会越来越多,西藏的明天也一定会越来越好! 作者简介: 雷新杰,男,汉族,1954年元月出生,湖北武穴人。文学爱好者,有作品散见于报刊杂志,《文学与艺术》签约作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