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月21日 09:45来源:辽一网刘志龙,笔名川壑,号醉文,1970年生于河北省任丘市,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专业画家。199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深造于清华美院国画系,现任中国现代美术协会理事、郑州书画院常务院长、太行书画院院长。三十多年来,他笔耕不辍,以丰富多样的笔墨,纵情表现山水之美。他的作品参加过省、市及全国美展并获奖,且积极参加省内外艺术交流活动,受到当代艺术界的关注,确立了自己在国画领域的地位。其作品升值空间很高,一直被书画收藏界看好,许多知名人士都收藏了他的山水画作品。气韵生动是中国画的最高境界。历朝历代的画家,追求其此境界者多,得之者凤毛麟角。作为当代最具代表性的山水画家,刘志龙的艺术造诣相当高,名作无数,他的新作20米长的山水画《太行行》作品,为国家留下一幅艺术珍宝。他的画作山苍树秀水活石润,可谓师古不泥,气韵夺人。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等媒体都对其进行了专访,国家领导人以及社会知名人士都对其作品赞赏有加。 刘志龙自幼喜爱国画,追寻五代宋元明清诸大家足迹,饱览历代书画巨擘名作,心摩手追,孜孜以求,使他的山水画极尽精微,惟妙惟肖。他崇尚高昂伟岸,饱满雄强;也向往古雅秀润,幽远朴厚;更醉心于恣意挥洒,灵动飞扬。其作品自得规矩,自出机杼,在法度中吟咏情性,严谨而灵动。“真正打动心灵的山水,是酝酿在灵魂深处的山水。”刘志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 刘志龙坚定地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正道,在踏入绘画之路后,积极拜访画坛名士,先后拜白雪石、白庚延为师,并得到白雪石、施云翔等书画界多位大师的亲点。经过认真的学习、精心的参悟,掌握了传统的笔法、墨法、章法基本规律之后,他进入与大自然对话之途,他曾多次登临太行山、黄山、峨眉山、华山等地。在与大自然对话的神交中,他感悟到前所未有的灵魂震撼,也感受到物我交融的愉悦,还体会到宋代大山大水式的山水画所特有的气势美。正是这些体悟,推动了他艺术格局的变化。 他抛弃了美术形象中概念化、雷同化的东西,师造化于自然,以工笔写意,画生活、画生命。刘志龙画自然之性,抒个人情怀。他带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情感,去观照造化、师法造化、理解造化、表现造化。将人生与自然的生命气息打通,使自己的情感成为山河情感,为山川代言。他妙化传统,妙化自然,以独特的风格抒写性灵,其画有无意为法而处处有法之妙,有无意求奇而处处有奇之趣,有不刻意求新而不经意间变古出新之建树。 多少次山间幽坐,石上冥想,使古人意趣的纸上追摹,终于在山水间激发了心灵上的对应,其画山石之苍润、泉水之清澈、干之劲、叶之灵、草之柔、花之雅,穿插有序,繁简得意,妙造自然。达到了精工妙丽,结构天然,令人叹为观止。在创作中,他居高望远,跳出一般人的视野,把山水画的境界提到大国精神、时代精神乃至一种宗教信仰般的高度。他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断求问,不断探索,成为理论与实践并行的大家。“每次作画,我都用心表达山水的内在精神。”刘志龙指着一幅幅画,为记者解释道。 其画作《太行行》着重突出精神性、表达性,显示出苍茫的意象、雄浑的格调、壮阔的境界、粗犷的风度、无限的韵致,充满震撼力和抒情的内涵。画作结构看似简单,但细细观摩,却有万千气象。正所谓“看此画令人生此意,如真在此山中,此画之景外意也。”刘志龙的山水画的精到之处,可以以诗入画,可以吟诵,可以浮想联翩,可以神兴物游,这是他的艺术魅力之所在。 如今,这位富有专研精神的山水画家,又开始进一步挖掘,对山水画精神追求一种“哲人山水“,把山水推及到一个可供人们敬仰,带有宗教情怀的高度。“我现在是推及到一个新的高度,只可仰望不可进入的一个圣洁境界。比单纯表达大国气象更高的境界,是哲人山水。”刘志龙说。 据刘志龙介绍,目前他正筹备今年夏季在厦门、上海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得知此消息后,书画界的专家、学者、以及社会知名人士等纷纷向其发来贺电,并表示届时一定到画展现场现场进行学习观摩。(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