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左岸风文学】刘硕|资本永不眠——从资本角度看清朝灭亡

 左岸风文学 2021-12-06





 

    纵观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的战败让中国开始沦为了半半封建社会,打开了列强侵略占领中国的大门,而此前尽管也有局部地区的外交纠纷,但动摇不了清廷的统治,那清朝灭亡的原因何在呢?真的只是后来的一次次巨额赔款导致的吗?
    根本原因就是因为英国的金本位制度要挑战清帝国的银本位制度(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银本位就是以白银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为什么要挑战?因为西方列强通过先进的枪炮武器及工业革命是根本不可能将清帝国变为的,就算是一直打败仗,一直赔款和港口的通商,割地。也不可能根本上扼杀清帝国的经济增长。所以说,清帝国只要掌握住自个儿的钱袋子,就不会灭亡。那么灭亡的根本原因如何解释呢?
内部腐败么?不,是西方金融资本的渗透攻破了清帝国的货币体系。纵观英国的殖民(始于16世纪迄于18世纪后期工业革命的兴起。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夺取德国的前)过程,都是先攻破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权(指国家根据具体条件和需要,决定主币和辅币的面值、种类、数额和发行程序的特殊权力),这个是相当重要的,只要控制了货币发行权,就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对这个国家的控制和殖民,因为丧失发行权后,商品贸易定价问题,发展定位,政府财政,税收经济国防开支都会相继沦丧,可见其重要性。当然,这也是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即根本原因,根本原因不是因为鸦片,而是金银本位间的对决。
在这里要说的是,确立银本位制度是从明朝开始的(16世纪晚期,借着大航海时代跨太平洋贸易网络的东风,明初,海禁极为严格,但自中叶开始,海禁几乎是名存实亡。而且,海外贸易海对明朝国库的收入可以称得上是顶梁柱了。嘉靖之时,便达到了国库收入的一半以上,在这种海外贸易中,用的就是白银。自然而然的,墨西哥、日本等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形成了银本位并加入世界货币体系),也就是说从明朝开始,中国就如同磁铁般一样。这世界上的白银只要进了中国,就很难再出去。因为对于17-18世纪的西欧而言,使用中国造即代表着上流社会的高雅品位。只要是中国的就是好的,欧洲中世纪(自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至公元1500年)更是盲目崇拜。
16世纪到19世纪,中国近400年的市场化程度以及货币经济发达程度都是远远的超过欧洲。1545年到1800年,美洲出产了13.3万吨白银,其中大部分被殖民者们发现并运往了欧洲,但是也有近5万吨流入中国。在世界贸易体系中,中国担任的是制造者的一个角色,欧洲是掠夺世界资源的,担任的是掠夺者的角色。而在白银流向中国的过程中,也伴随着中国商品的西去。由于白银不断的流向中国,所以造成了世界货币体系的严重失衡。由于长期向中国净输出白银(中国的茶叶,瓷器和丝绸构成了突破世界市场壁垒无坚不摧的"铁三角"),到17世纪末欧洲白银短缺,出现了价格普遍下降的现象。同时贸易开始萎缩。1649年至1694年,欧洲年均流通白银数量急剧减少。比1558年到1649年年均流通量减少了50%还多。简单地讲,17世纪初,中国广州的金银比价为1:5.5~1:7,而英国的比价为1:16。这意味着什么?白银到中国,不仅可以换取大量高利润的商品,还可以利用金银比价一倍以上的价格差值,用便宜的白银在中国换回昂贵的黄金。
明朝灭亡的原因,和清朝有些相似,没钱。在江南手工业资本家的眼中,银子不像是货币,更像是有保值能力的东西。通过商业手段获得白银后,他们第一时间当然不会选择消费,而是选择储蓄,去存起来。使得白银离开市场,物以稀为贵,造成了其大量升值,由于白银的大量升值,农民的负担就进一步加重了,因为税收,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明末的银荒严重,再加上日本的德川幕府闭关锁国(1616年,第二代将军德川秀忠开始实施闭关锁国政策,这一政策延续了260年,直到1853年,美国佩里将军的黑船来航事件上演方告结束),再加上明朝对日本的警惕性以及明朝内部原因已经无力再管理东亚国际关系,虽然仍然多有走私船但是双方的官方来往就没有了,而随着日本的锁国令双方的交流就更加少了。从而加剧了明朝白银的减少,这就导致朝廷财政枯竭,根本发不出银子。没钱,就保证不了一个朝代的正常运转。
由于白银不断流向清朝,造成世界金融天平的严重失衡,所以远在英国伦敦的那些万恶的资本家想出一个办法,他们买通了权贵阶级,在法律上可以让私人发行货币。(18世纪,任何英国或外国公民只要缴纳一定的铸币税,都可以将金银块送到英国铸币厂铸造成可以流通的硬币,这就是所谓的自由铸币),也就是说,货币不再是只由国王一人发行,任何人都有权利拿金子到铸币厂进行合法铸币。这也是西方历史上第一次实际上将本属于政府的货币发行权转让给私人。从此,私有中央银行货币发行权的法律基础基本奠定。在万恶的资本家眼中,控制货币就相当于控制了全世界,欲想控制世界,就必须先控制黄金白银。可是东西方的金银本位是不同的,大英帝国在疯狂吸收黄金,大清帝国就在吸收白银。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哪一方能成为世界货币的霸主,谁就能主导未来,即以后200多年的格局。自工业革命以来(始于18世纪60年代,以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为始,以瓦特蒸汽机的改良和广泛使用为枢纽,以19世纪3040年代机器制造业机械化的实现为基本完成的标志),英国的实力空前增强,也就是大幅度的提升,可为什么偏要等那么久,一直等到1816年呢?这跟东印度公司(总部在伦敦利德贺街)有关系。
对于英国的银行家们来说,就是要以伦敦作为世界的金融中心,以黄金作为世界货币的本位,英国通过英格兰银行向全世界输出英镑。然后呢,把欧美地区变为金本位的主要成员,把边缘地区变为英镑的附属地区,用战争和暴力来强行维持这一体系的运转,以货币来调动全球的资源,最终控制全世界,全人类。这些要去怎么实现呢?首先,第一步,先把英镑捧上世界霸主的地位,其次是殖民清朝,也就是打败白银,也就是打败银本位制度。而要实现梦想,征服清朝,就必须依靠东印度公司。
东印度公司是世界上唯一可以招募军队,可以发行货币,可以制造法律,可以发动战争的公司。它是由伦敦的金融资本家和英国皇室合股建立的,根据英国国会官方授权。在18~19世纪,东印度公司垄断了从好望角到麦哲伦海峡的所有贸易。掠夺来的财富数额惊人,再加上殖民体系,英国才可以展开工业革命。否则,绝不可能有钱去支撑这一工业革命。也正是因为东印度公司,才使得英国把目光投向更遥远的地方——满清帝国。
在此之前,东印度公司对清朝展开了鸦片走私,直接输出近40万箱,总价值大约2.3亿两白银,可以算一下,东印度公司就仅凭鸦片贸易的金融服务获取巨额的利润,就足以支付英国从清朝去进口茶叶和生丝,从美国和印度去进口棉花,以及向印度出口英国工业制成品和英国统治印度的大部分行政费用。是真的大赚特赚。在整个19世纪,英国鸦片垄断在国际贸易的战略地位,可以与今天的石油美元霸权地位相提并论。东印度公司的基本国策主要就是从金融上控制鸦片贸易的所有环节,生产销售运输储存,全部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这种背景之下产生了三大洋行:怡和,宝顺,旗昌。这三大洋行(即商行),占据了清帝国鸦片走私的半壁江山,他们的背后就是远在伦敦的金融资本家,在鸦片战争前后几十年里,以鸦片发起了对清政府白银货币的攻击,导致中国的白银大量的外流。当时在清朝发生了严重的银贵钱贱的货币危机,从乾隆年间到1840年,清帝国的银铜兑换机制还算稳定,一两白银1000文铜钱,即银:铜=11000。而鸦片战争的前夕,银铜比例升为11600。可以联想前面所说的明朝灭亡原因,想交税就必须把铜钱换成白银,农民和普通老百姓用的都是铜钱,如此一来,他们的生活吃喝方面就特别困难,试问连吃喝都顾不上,还交什么税呢,自然而然就不会有人交税,所以当时的每个省都非常难上税。鸦片贸易把中国的白银全部给吸走了,早在乾隆年间(1781年)国库约有7000万两库存,但是鸦片泛滥后,即1839年,国库只有1000万两了。
所以伟大的禁烟英雄林则徐不得不禁烟,而他永远不知道他将面对的是万恶的资本,是东印度公司,是怡和(内有洋买办,即中国南方地区为欧洲商人,在中国市场上负责采购和销售物品的仆人。后来逐渐演变为专门帮助外国洋行在中国扩大生意范围的本地商人)。在1839年,林则徐禁烟,当时的资本已经准备一举吃掉清朝了,所以发生了鸦片战争……清朝惨败,签了不平等屈辱的《南京条约》。
    东印度公司通过贿赂和毒瘾来控制了一部分清朝官员,从清朝上层权贵着手,通过他们来保护和开拓鸦片走私,公司通过以天津为中心的北方鸦片走私网络向北京朝廷渗透,到鸦片战争期间,已经控制了相当一部分官员为其所用。
    这里面琦善特别出名,琦善还在任职直隶总督时,曾经与英军打过交道,亲眼见识了英军的坚船利炮,从此失去了打败英军的信心。他任职两广总督后,一反林则徐积极备战的做法,裁勇撤防,自毁武功,企图获得英国人的好感,换取和平。当然,这种做法并没有什么用。英军不满琦善在谈判时的故意拖延,于184117日主动出击,在付出极微小的代价后,攻占了沙角、大角炮台。琦善被吓破了胆,赶紧重新与英军谈判,并与英军达成了《穿鼻草约》。在《穿鼻草约》里,中国将把香港割让给英国,并赔偿600万银元、恢复广州贸易。琦善知道,道光皇帝根本就不会同意这些条款,因此没有上报朝廷。然而,英军管不了那么多,他们按照《穿鼻草约》派兵强行占领了香港。广东巡抚怡良根据英军总司令伯麦致广东水师大鹏协副将赖恩爵的照会,奏报朝廷,弹勃琦善私许香港。事情一下就暴露了。道光皇帝大怒,骂琦善遗臭万年,将琦善革除职务、拔去花翎,锁拿进京。琦善所有家产全部查抄入官。琦善虽然不是《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者,但他私自与英国人签订了《穿鼻草约》,导致英国人在事实上占领了香港,罪责难逃。他本质上崇媚洋外,懂得自保,但是糊涂。
    也正是因为鸦片摧毁了清帝国的货币体系,随之而来的是贸易大幅逆差,财政收入急剧下滑,老百姓越来越贫困,而远在伦敦的金融资本家们通过鸦片套现的白银又建立起了一个汇丰银行,这个银行基本控制了清帝国的货币发行权,从这以后,中国近代史真正开始的半殖民化半封建恢复建立的初衷就是成为清朝的中央银行。在当时清帝国本土有票号和钱庄,而清政府恰好可以利用这两个体系运转自身货币,钱庄和票号同时中国对外贸易进行大量融资,控制中国广大民间经济的财富资源。如果汇丰,想要控制清朝的货币发行权,就必须打败或者控制票号钱庄,这样才能真正的殖民清朝。关于票号钱装为什么不能升级成为银行体系,当外国银行进入中国时,他们带来的,并不仅仅是一种新型的金融商业模式。他们带来的,是一种整合了政治经济全新的社会组织结构。因为有来自国家的充分保护,银行的资金规模大得多,经营范围广得多,承担风险的能力强得多,利润更是多得多。银行对钱庄票号,完全是降维打击。况且票号和钱庄没有创造出类似欧洲战争的债券和国家债券的融资系统,仅仅将业务局限于兑换领域,后来就被外国的银行和官办的银行逐步侵蚀,只能说票号和钱庄没有完成这一伟大的历史使命。
    当然,也有与资本对抗的例子,例如接下来所要说的胡雪岩。我暂且起了这样一个小标题——
    
        生丝保卫战之猎杀胡雪岩
 
胡雪岩是晚清的富商,他背后是左宗棠。当时左宗棠收复新疆,就是胡雪岩筹的钱,而胡雪岩有一个劲敌盛宣怀,盛宣怀的背后就是李鸿章,属于两个大佬各自的代言人,但是李鸿章和左宗棠都得看一个人的脸色,那就是洋买办席正甫,洋买办后面再论,总之他们都在为钱发愁。
1882年左右,胡雪岩迎来了决定命运的时刻,也算是清朝最后一次与国际资本家战斗,如果输了,清朝彻底沦为金融,什么钱都没有。在当时,胡雪岩有一定的实力与洋买办和汇丰作斗争,他联合了很多小生丝制造商和一些票号钱庄,因为当时洋人牢牢控制着中国生丝的定价权,什么价位都是别人说了算。但是洋人并没有控制生产地的源头,索性赌了一把。
胡雪岩的做法是联合生丝制造商囤货,强行控制价格,坚决高价出售,试图一举拿下生丝定价权。结果这个方法还真的有效,汇丰和怡和突然发现,如果不拿出更高的价格,是很难买到生丝的,怡和无可奈何的情况下,请出了大清海关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他是英国击败清政府后,强迫清政府割地赔款,为了确保能准时收到钱,直接任命赫德为清朝海关总税务司。赫德,是英国人任命的清朝海关总税务司,什么感受?所有的海关关税都得进英国人的口袋,众所周知,海税可以占国库收入相当高的比例,海税一丢,货币体系一丢,便再无抗衡之力。后来赫德和胡雪岩谈生丝定价买卖,结果没有谈成,胡雪岩坚决高价出手,可是他万万没想到,生丝价格在1883年时大跌,很多生丝商破产,如果继续高价出售,胡雪岩彻底赔光。当胡雪岩领导的本土金融和商贸力量开始向洋行发起挑战时,他不仅直接威胁到洋行的利益,更威胁到了洋买办的阶级和自身利益。
正当胡雪岩和怡和洋行在生死大战中僵持不下的状态,上海银根一天天地减少,大批生丝商出局,丝价直接下降。九月初,上等生丝包只能卖400两左右,十月更是跌到350两左右,11月也一样都在跌。此时,上海的各个洋行停止收购生丝,胡雪岩资金链崩溃,到119号全面崩盘。胡雪岩背后的钱庄和票号都遭到了银行的挤兑,还欠了汇丰50万两。在1883121日,胡雪岩经营的十几年的商业帝国彻底崩盘,最终被怡和和汇丰抄底。然而胡雪岩就是因为50万两还不起,没人借给他。以胡雪岩的信誉,50万两根本不算钱,但是资本永不眠,洋买办们控制着朝廷话语权,说不借就不借,胡雪岩也因此被洋买办和汇丰、怡和所蚕食。
在这个背景下,清朝彻底丧失了中央银行的货币体系。在开头说过,货币体系一旦被外国势力所控制,商品定价、工业发展、国防和军事开支都会沦丧。而胡雪岩和资本所对抗的就是商品定价权。胡雪岩所代表的清帝国金融实力与外国金融实力作殊死抗争时,汇丰银行总能通过收缩银根的方法,轻易地打败一切所抵抗的组织或联盟。在汇丰银行把持着清帝国中央银行大位的情况下,任何本土的金融机构都不可能成为足以挑战国际银行家核心战略的竞争对手。而外国势力之所以能够入侵清帝国,归根结底在于洋买办。
纵观世界各国,洋买办现象几乎是中国特色,无论是在亚洲的印度、日本、韩国,还是在美洲大陆,都不曾出现过这一特殊的阶层,这是中国半、半殖民状态下所独有的现象。在西方扩张的过程中,美洲、非洲最先被殖民,亚洲的印度和东南亚稍后被征服。中国的情况比较特殊,西方殖民者来中国的时间太晚,而中国相对强大,无法在短时间内彻底垂直统治中国,所以必须依赖一个中间阶层来代行控制,这个阶层就是官僚与买办阶层。
洋买办的利益与外国银行是绑在一起的,早期的洋买办是独立商人,与洋行只是代理人关系,为了取得洋买办的资格,他们往往需要缴纳一定的保证金。如果生意不行,没有达到预期的话,会出现亏损,而他们的保证金就会被扣罚。同样,如果业绩不错,那就会和洋行利润分成。但是如果央行进行压榨式贸易,外国银行开展的不是普通的金融服务,而是控制货币的一场野心操控,这样问题的性质就发生了改变。洋行与外国银行势力越来越大,规模也越来越大,对中国,也就是清朝的经济将会造成深远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洋买办就变成了损害本国利益的帮凶,记住,这不是平等的交易,而是欺诈和具有野心的操控。
从更深层次看,但凡统治,必须要彻底消灭当地的文字,因为文字携带着文明的基因,维持着复杂的民族自我认同的精神归属,征服一个国家却消灭不了他的文字,则统治者要么被同化,要么被驱赶。被统治者从精神和情感两方面认同统治者是统治成功的唯一选择。古往今来,概莫能外,世界任何一处的也是如此。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等殖民帝国,无不首先灭掉的文字,使得被统治民族完全或彻底的集体失忆,重新接受殖民帝国的精神与情感灌输,以实现其长治久安。
在当今世界,前地区的普遍贫穷落后,在很大程度上是殖民时代留下来的后遗症。可怕的并不是这些地区的物质财富被掠夺,而是国家的文字被摧毁,所导致的精神世界极度的错乱,和信仰体系彻底碎裂,要重建对自身文明的信心,却远不像经济发展和物质繁荣那样短期就能见效。
中国的幸运就在于顽强的汉字生命力,在此之上建立起来的巨大文明体系,无论是英国的狡诈、俄国的贪婪,还是日本的嚣张,都不可能彻底征服中华文明。正是在这种现实的无奈中,才依靠洋买办来实现财富的掠夺和控制。在货币体系全面陷落的情况下,洋务运动也好,戊戌变法也罢,甚至推翻满清王朝,都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化的状态。
正如毛主席所说的那样,资本主义就是通过侵略和掠夺别的国家财富来实现自己的资本积累。日本能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称霸远东,就是资本主义的模式。但现在行不通,这个时代的经济环境,容不得一家独大,霸权所制,而是合作共赢,才能谋求发展。
    


作者简介

刘硕,笔名林夕。2002年生于河南省长垣市,长垣市作家协会会员,河南轻工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学生。作品涉及散文、微小说、诗词等,有三万余字发表于各级报刊和公众平台。



左岸风公告
一、申明:本平台所发布作品必须原创首发。凡投稿本平台的作者一律在稿件投寄7天后未见发表才能另投他处,有群发邮件习惯的作者,恕不接待。

二、凡投稿本平台的作者敬请主动加杨文民微信 ywm451972085,方便后续的联系与稿酬发放。

三、平台稿酬发放:
a、作品稿酬以打赏为主,有打赏者有稿酬。
b、作品发出一周以后,结算稿酬。
c、稿酬分配比例提高到二八:平台百分之二十,作者百分之八十。
d、当发表作品涉及二个以上作者时,稿酬分配方法为:
平台留百分之二十,作者按人头平分余下的百分之八十。


关于我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