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象棋故乡说“象棋”参加“首届中国象棋文化节”象棋文化论坛随笔(上)

 夕阳红10 2021-12-06

(2006-11-12 18:44:04)

象棋文化渊源深远,古往今来,牵动着古代文人墨客的遐想,吸引着现代专家学者的目光,而歌咏象棋的诗词不胜枚举,人们歌咏着弈战者的形态神韵,追逐着象棋的可操纵性而为其不可知的神秘所深深陶醉,象棋文化就在这种求索中渐渐丰美而独特。

由国家体育总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河南省社会体育管理中心荥阳市政府举办的“首届象棋文化节”于2005年1110日至12日在被誉为“中国象棋之都”的河南省荥阳市举行,为期三天的象棋文化节包括了河南省象棋锦标赛、中国象棋文化论坛、楚河汉界景区规划展、中国象棋车轮战表演等活动,文化节可谓盛况空前,好戏连台、精彩纷呈:开幕式上,声势浩大的“万人象棋竞技”再现了当年“楚河汉界”两军对垒的盛况,央视三套”想挑战吗”节目组在开幕式现场进行了录播,象棋特级大师柳大华进行了精彩的“一对十蒙目残棋战”,折服了全场的棋手和观众,闭幕式上,六位象棋特级大师(柳大华、于幼华、胡明、金海英、郭莉萍、张国凤)和两位象棋大师(陈孝坤、蒋全胜)的车轮大战倾倒了荥阳棋迷。

这里重点介绍一下“中国象棋文化论坛”,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荥阳参加象棋文化论坛活动,在“楚河汉界”的发源地、荥阳广武山上,我看到真正的“鸿沟”--刘邦和项羽以“鸿沟”为界而中分天下,红(汉军)黑(楚军)对峙从而形成历史上的象棋,近两千年的沧海桑田、洗去了多少血雨腥风、掩埋了几多王侯将相,却未能使这浓缩了人生百态的象棋堆积尘埃,象棋在这和平盛世里,为人们带来无穷乐趣,是竞技体育和文化艺术的神奇结合......

为期三天的文化论坛贯穿了象棋文化节的始终,闪烁着智慧的光彩:“她”既渗透出历史的厚重感,又充满了现代的科研学术氛围、更洋溢着浓郁的人文情趣。三十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象棋界人士欢聚荥阳,更有一位海外棋迷乘兴而来,他就是新加坡象棋总会副秘书长陈团生先生、风尘仆仆喜赴盛会。论坛上的演说者或浅吟慢语,或慷慨激昂,论坛下的听者皆侧耳聆听,聚精会神。发言者各抒己见,各种观点见解如山间溪流交汇融合、或各执己见、或殊途同归,时时见瑰丽、处处现珠玑,大家写的是象棋、说的是象棋、看的更是象棋,正如国家体育总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书记裴家荣所说:“人们正在用新视野看象棋”

笔者在会上记述了大部分发言者的演讲要点,归纳总结,大体得出了是从五个方面“说象棋”的结论,如有偏差错漏之处,还请当事的老师们包涵体谅。

一、 诗意的象棋、民族的象棋

论坛伊始,象棋界著名的裁判长、象棋活动家、甘肃棋院院长韩宽先生在他的论文<雅俗共赏话象棋>中惟妙惟肖地讲述了象棋给人带来的快乐:自古至今,象棋都是官民同乐的娱乐项目,所谓的“下里巴人”--农人工匠在田间树下横车跃马、陶然忘我,何等快意,甚至于孤岛、寺院中亦有这闲敲棋子之乐。说象棋之“俗”,韩宽老师诠释为“通俗易懂”、俗得可爱。韩老师引用了许多描写象棋的诗文,生动而唯美,恰如其分地烘托出象棋的艺术价值。

河南省著名的诗人、擅长历史题材写作的作家陈玮老先生的演讲好似一首悲凉激昂的<黄河谣>,浓缩了楚汉核战争的磅礴气势、抒发出炎黄子孙的爱国热忱,而他用详细而神奇的易经理论演绎出“国际象棋的发源地也在荥阳”的观点为象棋的寻根课题注入了更新鲜的血液,博得与会者长时间的掌声。著名的棋坛“双枪将”、人民体育出版社编审徐家亮老师娓娓道来、以雄贯中西的论述,论证了象棋的起源在中国,这几位老师的演讲虽然风格各别,却无不流露着民族自豪感。

未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