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38. 大学指南 | 如何有效制作PPT

 火日立加煤 2021-12-06

PPT一般配合演讲或者展示使用,目的是更好的传达我们想表达的信息,所以其本质是信息传播的辅助工具PPT是一个主观的创作,难分好坏。但是基于这样的本质,我们就可以给PPT下一个评判好坏的标准,即是否(更)有利于信息传达。

想说明一个东西是什么,先要说说它不是什么。

误区1:提词器

ppt排第一的大忌就是扔一堆字上去,甚至把逐字稿放上去。PPT不是提词器,课堂展示也不是罚念课文。PPT辅助演讲,不是代替演讲。

有个有趣的故事。曾经一个老师天天上课念课件,有一天他不小心点开了PDF自带的朗读功能,电脑开始自己阅读课件。同学们纷纷表示,以后上课直接自动朗读就得了,念都省的念了。

演讲界有句经典的话是这么说的:“如果你想要我做一段5分钟的演讲,我需要用一个月时间来准备;如果你想要我做一段20分钟的演讲,我需要两个星期;如果你想让我讲一个小时,我现在就准备好了。”类比到PPT字越多,说明越没做功课;字越少,说明越下功夫。字多的PPT只能反应出一个字:懒!。

所以,一个好的PPT字要少

误区2:花80%的时间在编辑样式

PPT标题几秒钟就打好了,结果调整字体,挑模板,选图片,选背景花了好几个小时。事实上,对于观众来说,很多效果都是无差异需求,即观众认为可有可无,并不在乎。

我想所有的人都同意,对于一个PPT来说,内容>样式(字体,图片,动画效果)。一个纯白背景没有模板的PPT,如果内容简洁清晰,也算得上一个好的PPT。如果一个PPT花里胡哨,内容乱七八糟,那这也算不上一个好PPT。根据重要性排序,做PPT时应该花80%的时间首先解决内容和逻辑,剩余的时间才是调整样式。

误区3:做PPT第一步,先去找个好看的模板

如前所述,既然内容最重要,做PPT第一步要做的当然是确定内容,包括做多少页,每一页怎么做,甚至要为所有的PPT手画一份草稿图。画完草图之后才是按照草图上的要求去找与之对应的模板。

还没想清楚每页要做什么就找模板,内容就容易跟着模板走。人家模板有个树状图,咱也为了画树状图而搞一个树状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推荐一个很好的工具,网页版office可以根据你的内容自动推荐合适的十几种样式。这样,样式就跟着内容走了。

如无特殊需要,我甚至建议,一个模板打天下,一种字体,一种风格打天下。找一个最简洁的模板,每次都用它,这样大脑就可以节省好多内存,避免在几百种模板里挑花了眼。选择太多有时候不是好事。

PPT上应该有什么?

说了这么多不要,那真正要放什么在PPT上呢?

无数次提到过科普作家斯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的一句话:写作的过程是将自己网状的思维用树状的逻辑通过线性的语言表达出来。用到这里,既然在讲台上展示时是用线性的语言在说话,那么PPT作为辅助信息传递的工具,就不能是线性语言本身(这也是为什么不应该扔一大堆字上去),它应该是用语言说不清楚的网状的思维和树状的逻辑。

何为网状思维?以本文为例

何为树状思维?以本文为例。

本文即是对于它们的线性表达。

如何判断哪些内容不必要?

PPT最后的步骤就是尽可能地删除内容,尤其是画蛇添足的冗余信息,包括没有必要的声音,图片,样式,排版等等。奥卡姆剃刀原则说,“如无必要,勿增实体”。一个很好的辅助思考工具就是,这个内容观众会不会接收到?觉得接收不到那就删掉。是否有利于传达我想表达的信息?如果不利于那就修改。

PPT备注:讲话点(talking point)

真正应该作为提词器的是备注区。很多人用备注区还是往上放逐字稿,究其根本就是害怕展示时忘词,给自己心理安慰,反正上去念就是了。事实上念出来和讲出来有巨大的区别,所有人一听就知道。

备注区可以放的是讲话要点。郭德纲和于谦说相声,从来没有逐字稿,否则如他们所说,那不就是对口的报纸新闻联播吗?通常有了新段子,郭就给于一个纸条,上面写着几个词,俩人稍微对一对就懂了,然后上去就可以说一个小时。于谦说我们的相声70%都是现挂。备注区需要的也就是这么一个小纸条,用来提醒我们核心的逻辑。

综上,对于PPT来说,内容(文字和逻辑)>格式(居中,字体大小)>样式(字体,模板)>风格(有自己风格的PPT)。信息传达是本,技术细节是末。本对了,末自然就更能锦上添花。

你都有什么做ppt的经验?欢迎在留言区分享。

参考

1.内容确定了以后,关于PPT的技术细节,可以参考《成为PPT高手:从思维开始重塑PPT能力》。文章中“无差异需求”这一概念也是借鉴于该书。

2.斯提芬·平克的这句话出自他的一本非常著名的讲写作的书《风格感觉》(The sense of style)。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