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52. 大学指南 | 如何决定是否考证

 火日立加煤 2021-12-06

上次花两篇文章说明了准备一场大型考试的规划。然而,如何决定是否参加一场大型考试或者比赛,是更首要的问题。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兵法·谋攻篇》

现在大学流行考证的风潮。对于一个财经类院校更是如此,甚至有的专业干脆就以考证为专业名称和目标,让人怀疑这是大学还是课外补习班。

面对如此汹涌的考证浪潮,很多人有以下两种心态:别人都在考,我要是不考不就没有竞争力了吗?或者反正我最近没事干,不如考个证吧?

有此两种心态的无疑都是非常积极上进的同学。但是作为一个更精明的大学生,我认为你应该更加计算里面的利弊得失。

如无必要,坚决不考证

百战百胜,好比一个人斩获各种奖项和各种资格证。但是《孙子兵法》说得好,打了一百次胜仗为什么还在打?打胜仗不是目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考证本身也不是目的,可能是为了找到一份合适自己的工作。

 

先讲一个故事。当年刘邦的谋士郦食其(li yi ji)说降齐王,不动一兵一卒直接将齐国七十多座城池拿下,这是不战而屈人之兵。郦食其向齐王保证,汉军绝对不来攻。如果汉军打来,就把他扔到锅里煮了。于是齐王放松警惕,撤掉戒备。

这时韩信接连平定四国,得知齐国已经被劝降,就不准备再打了。但是他的手下蒯通挑拨他,您率几万兵众才拿下五十多座城,郦食其几句话就拿下七十多座城,您的功劳还不如一个儒生呢。既然汉王没有让你停止攻击,打就是了。

于是韩信听信谗言,一举进攻齐国,齐王傻了眼,以为郦食其骗他,就把郦食其扔到锅里煮了。最终好端端的完整归降的齐国被韩信打成“破国”,还白白损失一名谋士。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就是之前说过很多次的“手段异化成目的”。你有一份想做的工作,它要求这个证才能入行,你一鼓作气拿下这个证,找到这个工作,结束。这就是尽量不战而屈人之兵。目的达到了,不就结束了吗?

所以在做考证,参加比赛等决策之前,首先要想清楚的是目的。是为了找工作?是为了简历更好看?是为了出国留学?如果只是抱着“反正没事干”或者“大家都在考,那我的观点是,如无必要,坚决不考证。

因为,考证是有成本的。

考证成本极大

考证,比赛,甚至考托福雅思,考研,很多人都是一味的报名,殊不知鼠标点下去的那一刻,就意味着出卖了自己几个月的时间和精力。事实上,以我的经验,考试的成本极大。

 

首先,考证,考试,参加比赛的本质都是迎合别人的要求。出题人首先制定出一套规则,要求考生迎合,迎合得好,成绩就好。然而迎合要求无非是把自己变成一个工具人。况且,迎合要求多了还容易失去自我,丧失了自己的兴趣和长处。

其次,除了丧失长处,考试的其他成本也极大。以准备一次托福考试为例。平均准备过程要三个月左右,得花时间吧?每天坐在那学习,久坐不动,最容易引起身体问题。任何考过大型考试的人都有考试对身体摧残的体会。另外,长期的考试还容易引起心理问题

除去时间成本,心理健康成本,身体健康成本,最重要的还是机会成本。你本可以用这一段时间干一些更有意义,更乐意干的事情。你可以坚持自己的创作爱好,可以利用宝贵的大学时间把想读的经典读一遍,可以出去旅游见见世面,可以报个篮球班精进一下篮球技术。这些都是另一种选择。

假如你日日不断,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不仅不见得你的竞争力会差于别人,相反你的竞争力强得很,因为你的能力是无可替代的,是不能当作工具使用的,是市面上找不到的。持证的人反而一抓一大把。

没事干就考个证,实际上是对自己的时间价值的不自信。因为知道自己闲下来肯定就是荒废度日,干不了什么别的。这时候考证的收益当然要大于无所事事。


但是假如自己有自己的规划,利用这段时间做自己的事情,收益如果大于考证,那又为什么要去做这不情愿,成本高,降低生活幸福感,且收益方向不明确的事情呢?

一定要考怎么办?

有些证有些考试一定要考。比如想上研究生就得考研,想出国就得考托福雅思。面对一定要考的考试,最好的办法就是,如前所述,就是投入压倒性的兵力,包括时间,精力和金钱。

已经多次说过这个问题,这次再简单补充一下。面对难度较大的大型考试,很多人游手好闲的准备。平时上课,闲下来做两篇托福阅读。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最后发现根本没准备好。姑且考这么一次练手。结果从来没有一次认真准备。既然决定这一仗要打,就要速战速决,毕其功于一役。

马克吐温有言:不要让学校干扰了我的教育。类似的,我想,也不要让考试和比赛干扰了我的教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