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11. 美国往事 | 博物馆

 火日立加煤 2021-12-06

密歇根大学有太多好玩的,值得探索的地方。置身其中的这一年多时间,仿佛每天不是作为学生,而是作为一名旅游者,总有一些新的东西值得探索,让你眼前一亮,这是身处这样的远离城市的综合性大学最幸福的地方。

在中校,除了各个教学楼,还有特别多有意思的博物馆,有艺术博物馆、考古博物馆、自然历史博物馆,还有一些小型的博物馆,比如牙医博物馆,面向孩子们的动手实践博物馆等等。这些博物馆都给了我不可替代的精神享受,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自然历史博物馆

第一学期的概率论课上课地点在自然历史博物馆。第一次上课,提前两小时到达教学楼,找了半天才找到正门。进去之后,只见两个巨大的乳齿象骨架站立在大厅中。我当时以为走错了地方,不会就在这里上课吧。仔细查看,发现果然教室就在旁边。

因为时间还早,我就四处走走,大厅右手有一个展厅,上面滚动播放一个小纪录片,讲密歇根的自然历史,讲密歇根的地形地貌是如何形成的,讲密歇根的湖泊森林。上楼看,楼上有一个大展厅,里面是各种动植物化石展览,开放式的实验室也在楼上,从外面可以看到里面的科研人员在进行工作。

这其中几件珍贵的馆藏,除了一楼大厅的乳齿象,还有悬在头顶的翼龙(Quetzalcoatlus),据说此种翼龙翼展长11米。另有一个巨大的玛君龙(Majungasaurus)骨架,非常壮观。

看资料,这座自然历史博物馆还很年轻,17年建成,19年才正式投入使用。实际上,自然历史博物馆经历了四次搬迁。早在1837年,密歇根大学刚成立之初,学校就设立了自然历史展柜(Cabinet of Natural History),用来收集校友捐赠及购买的各种样本。1881年,一座博物馆正式建成,之前展柜的东西和新的捐赠得以存放其中。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1928年,第三座博物馆建成。2019年,在我们入学之际,第四座新馆投入使用。

看过一个视频,里面讲当初如何将这个巨大的乳齿象骨架搬运过来。工作人员将整个骨架大卸八块,每块骨头都拆下来,编好号,到了地方再拼接起来。人们驻足观看时,很少有人能想象到这个乳齿象骨架竟然能受得住这样的酷刑。

艺术博物馆

艺术博物馆我常去。曾经上课每天路过,却从来都没来得及进去看看。有一天心血来潮,忙里偷闲,趁着课间中午的两个小时,直奔艺术博物馆。门口看时,学生可以随意进入。冬天内外温差大,一进门眼镜被盖住一层雾气。雾气散去,眼前才着实让人惊奇。圆形回廊,黑白的强对比,雕塑和画作,空旷、规整、高级。

进门左右手先是两个小画廊,里面有学生在写生。再往里走,有当下的新展览。一个照片墙是摄影大赛的作品。一二楼之间的墙面上有巨幅的漫画。楼上的展厅,有一个中国相关的展览,展出中国的官服,画作等。楼上还有一些很现代化的东西,有3D现场打印的摆件,有光影和镜面无限次反射呈现出来的展览,有精心设计的各种空间。

下到一楼,入口处左右手有休息处,两个小空间布置的相当好看,是我非常喜欢的感觉,整个空间就是一个完美的艺术品。自那之后,中午一有空,我便推门进到艺术博物馆,也不去别处逛,就坐在沙发上休息。既解决了课间没地方去的问题,也能暂时沉浸在这种别样的空间中,单单坐在那里就是最好的享受。

考古博物馆

艺术博物馆和自然历史博物馆是密歇根大学最主要的两大博物馆。其他小博物馆我也很感兴趣,也非常想去参观。有一次周五,上午参加完一个写作小组活动,出门之后一时无事,就想去一直心心念念的考古博物馆看看。

其实考古博物馆就在艺术博物馆的街对面,是一个精致的罗马式建筑,是石料,砖艺和弯拱的艺术,每每路过都要多看它两眼。这座建筑1891年就已完成,以铁路大亨纽伯里(John S. Newberry)的名字命名。其建筑风格被称为理查德森式的罗马风格(Richardsonian Romanesque)。这种风格以美国建筑师理查德森的名字命名。理查德森在19世纪建筑专业毕业后,打破常规,将法国和古罗马建筑风格结合,创造了这种划时代的建筑风格。这个建筑是密歇根校园中最古老的建筑之一,被列在国家历史古迹名录(National Register of Historic Places)之中。

其实博物馆很小,进门之后是一个纪念品店,过了纪念品店,将书包放在楼下,进去参观。正好当时有一位来自意大利的讲解员。同时参观的还有一名以色列游客,我便与他一起组团。

Kelsey在教室

1953年之后,为了纪念凯尔西(Francis W. Kelsey),该馆被正式命名为Kelsey Museum of Archaeology。凯尔西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古代世界,从1893年开始收集各种文物。直到1927年去世之前,他已经累计购买了一千多件各种文物,包括花瓶、照射灯、小雕像、陶器、墓碑、木乃伊、纸莎草等等,主要来自于突尼斯,西西里等地。等他死后,安娜堡又累计开挖、购买或者收到捐赠一万多件文物。现在大多数的馆藏文物都是1920-1930年代从现在的埃及、土耳其、伊拉克等地运输过来的。到了1960年代,文物法不再允许在外国开采的文物运往他处。不过到今天为止,密歇根大学在中东地区仍有数个实地考古项目。

考古馆不大,不过听了讲解还挺有意思。讲解员和我们互动让我们猜石碑上的文字是如何破解出来的。讲解结束之后,我们还收到讲解员送的一个马卡龙。

 地图馆

以上几个都是密歇根的主要博物馆。其实我最常去的一个馆在研究生图书馆。我一般不爱在图书馆自习室自习,因为人太多,桌上也没有电脑。我最喜欢的自习之处是研究生图书馆二楼的地图馆。地图馆是二楼的一个独立区域,里面收藏有各种古老的地图文件,可供借阅。另外,里面还有GIS(地理信息系统)教学人员,方便地理系的同学学习。

我喜欢这里的原因是因为,人少,且布局很有意思。该馆布局遵循一种刻意营造出来的杂乱之美,这不是我瞎说,是该馆门口的介绍。而且地图馆有一个很长的大理石桌子,同时有电脑和打印机,非常方便。

第一学期选修一门课《复杂系统导论》,这门课上课就是讨论,下课就是阅读和写作,阅读量巨大,每周根据阅读内容交读后感。实际上,整个课程内容就是科学哲学史。面对这种大量的英文阅读,电脑上看太过难受,我就把每周的阅读材料打出来,铺在大理石桌上,逐句阅读,详细批注。阅读需要独特的专注,尤其是阅读英文学术文章。但是一旦读通了,进入状态,会非常有成就感。

大理石桌上经常会展出各式各样的地图。常常在学习时,工作人员就展出今天的展品,将地图一一铺展在桌面上。整个下午,不知道从哪里得来的消息,许多头发花白的老人都慕名而来,戴着眼镜仔细研究每幅地图,看完啧啧赞叹。我学习学累了,也经常起身活动,浏览这些地图放松。

我之前从来没思考过看地图的乐趣。实际上,地图确实是一种有趣的收藏。地图可以从一个上帝视角帮我们了解我们所生活之处的全貌。在那个还没有导航的年代,各种手绘地图更像是艺术品。展出的大多数是安娜堡,密歇根和底特律的各种地图,有地形图,有农作物分布图,有城市图,还有一些地图旁边的画作。仔细看时别有一番趣味。当年还没有飞机,画这种鸟瞰图实在需要一番想象力。

之前提到过密歇根大学的几个教育观念,所有的学生和工作人员都需要这几样东西:音乐、体育、博物馆和自然环境。所有人,不论背景专业,都能从这些当中有所收获。

我经常在上课前,提前很久到自然历史博物馆,看看纪录片,看看化石骨架;经常在课间的中午去到艺术博物馆,坐在沙发上翻翻馆藏图书,小睡一会;经常在地图馆自习,看看新展出的地图。哪怕就是坐在其中,也是非常好的充电。

说实话我平时不是很喜欢去各地的博物馆参观。在我的观念里,参观博物馆就是跟着人流看看玻璃里面的文物,听听讲解。但是当你的学校拥有博物馆,你可以真正浸润其中,在里面放松,在里面上课,才会有一种真正的融入感,才会感激博物本身带来的乐趣和享受,找回对这个世界的原本的好奇。

博物馆给了我一种暂时逃避学业压力,世俗压力的环境,让我暂时忘记上课,作业和考试带来的苦闷。当你感到生活压力之时,看看恐龙,看看画展,看看木乃伊,看看古地图,身处这精心营造出来的另一个时空,另一个小世界。那些时刻,你真正浸润其中,和这些文物发生联系。你的视野会更加宽阔,心态会更加平和。那些时刻,你可以脱离时空,脱离人类。

一个关于自然历史博物馆的视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