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14. 十句话讲明白评级机构

 火日立加煤 2021-12-06

上次说完了债券,这次接着上次的内容说说评级机构。

1.为什么需要评级机构:

上次说到债券就是标准化的借条。债券有两种风险,其中一种是信用风险,借钱的老板跑路了,还不上了。作为债券投资者,我怎么知道哪个公司哪个债券靠谱呢?作为发行者,我怎么知道债券应该怎么定价呢?这就需要专业的第三方评级机构来给债券评级打分。

2.主要评级机构:

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为穆迪(Moody’s Investor Service)、标普(S&P Corporation)、惠誉(Fitch Ratings)。中国主要评级机构有中诚信、联合资信、大公国际、上海新世纪等。

3.评级等级:

不同的评级机构等级区分略有不同。下图分别给出了国际三大评级机构的等级划分。其中Baa级别及以上被认为是“投资级”,违约风险较低。Baa及以下等级违约风险较高,被称作是“垃圾债Junk Bonds)”。

4.垃圾债

垃圾债是种形象叫法。垃圾债分两种,有的是真垃圾:以前评级特别高,后来财务状况下滑,调整评级变成了垃圾债;另一种其实并不是垃圾:很多创业公司发行债券借钱,由于信用等级不够高,没人认识你,也不知道你到底说话算不算数,债券属于高风险等级,评级较低,这种也属于所谓的垃圾债。

垃圾债的风险高,但是收益也高。美国的垃圾债市场较完善。

5.中小企业为何融资难

债券的本质就是用信用换钱,和花呗意思差不多。你的信用等级高,就更值得信赖,就能借到更多的钱。

假如肯德基发行债券借钱,人人都愿意认购,因为肯德基大家熟,他们不太容易借钱不还。但是假如我在社会上发债借钱,根本没人认识我,人家怎么知道我会不会拿了钱不还。即便我很守信用,但是我的经营状况也不一定好,很容易破产。

6.债券等级和票面利率

肯德基发债借钱,可能年利率3%就可以把债券售空。假如我发行债券,说不定要承诺年回报8%才有人愿意冒这个险来借钱给我。

所以理论上,评级越高的债券,回报率越低,票面利率越低;评级越低的垃圾债,需要票面利率很高才有人会铤而走险来买。你得为别人冒这个险给出更多的回报。

7.实证案例

我们看看现实生活是不是这样。该图是美国各类债券的年收益率。蓝色是Baa评级的公司债券的年回报率,红色是Aaa级的公司债券年回报率,深绿色是被认为无风险的长期美国国债(美国国债可分为短期国库券(T-Bills)、中期国库票据(T-Notes)和长期国库债券(T-Bonds))。

由此图可印证两个结论。一是蓝色的线最高,说明大部分时间,评级更低的Baa级回报率更高。二是在几次经济危机时期,比如1929-1933年美国大萧条,80年代的经济危机和2008年左右的经济危机期间,蓝色部分与红色和绿色之间的间隔明显加大。因为在经济危机期间,公司违约的概率更大,小公司们只有提供更高的回报才能借到钱。

8.评级机构怎么挣钱

评级机构收入来源有几种:投资者付费、发行人付费、咨询服务和相关产品。

投资者付费:你作为投资者,不知道哪个债券靠谱,你就找专业的评级机构来给你提供服务,让他们帮你给这些债券打个分。为了购买这个服务,你得给人家的服务付费。

发行人付费:另外,假如你想发行债券,你就得请评级机构来给你自己评级,这就是所谓的发行人付费。发行人付费是评级机构的主要收入来源。但问题是发行人付费越多,评级机构就越没有动力去准确评级。


你去找老师帮你写封推荐信,手上拎了两箱红薯给老师,老师就不好意思把评价写得太坏。我花钱请你给我打分,就容易存在道德风险。有很多评论认为,2008年金融危机,评级机构是罪魁祸首。

咨询服务和相关产品:当完了裁判偶尔还可以当当教练,给企业提供一些咨询服务,卖卖自己的数据服务,解决方案和软件。

图片为穆迪2019年年报中的主营业务和主要收入来源描述。

9.评级机构与金融危机

2008年金融危机前,评级机构对于次级抵押贷款评级虚高,直到房价下跌,很多次贷开始违约,曾经被评为AAA级别的次贷不断被下调评级,直到变成垃圾债。这也导致很多拥有这些次贷的大型金融机构损失巨大。

10.如何解决

评级机构的道德困境来源于利益攸关。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法是找到利益不相关的盈利模式。


比如中国在2010年成立了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由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全资控股,背后老大是央行。中债资信采取投资人付费模式,市场上那些评级公司给债券评级以后,中债资信会对这些已经评级的公司进行再评级,但是人家不挣发行人的钱。

当然盈利来源大大削减以后,很难留住高水平的评级师,除非有超过市场水平的待遇,否则评级人员也很难有动力进行比市场更加准确的评级。中债资信是不是真正能够在全社会之前起到预警作用还有待讨论。


参考:

1.前两张图片来自于Mishikin金融学教科书

Mishkin Frederic, S. "The economics of money, banking, and financial markets." Mishkin Frederic–Addison Wesley Longman (2004).

2.香帅《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