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疗效评判的分析3

 钟家台 2021-12-06

先心病应该手术治疗。不过,生命的“形与神俱”在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形态特点,先心病手术治疗,应该有个适当的时机,如果适当,有利于生命之“应”;失当,也许会损伤生命之“应”。当生命之“应”已经适应,并且具备了在先心病条件下的反应性调节机制后,手术改变了血液的动力流行,藏腑气血的“阴阳神气”和外部环境的因应协调性就会受到影响,需要一个重新适应的过程。(可参考《中医之和》)

“形与神俱”不是单一的“形”能够决定的,其健康状态通过具体的升降出入反应出来。吃得香、睡得甜、走得快、排得畅,心态平和,气从以顺,寒热感应,适度调节等等,就是“形与神俱”的升降出入的具体反应。如果稍凉、稍热则病,有所不遂则烦郁,一有劳作则疲惫,神不能专注,形不能协调,当静不能静,当动不能动,就是形不与神俱了,就有病了。

可能有人要问,究竟多少岁算“天年”?《素问.上古天真论》明确有“度百岁乃去”,天年是否应该是百岁?

按照现代标准思维模式,天年应该有岁数标准。不过,在寿命长短的标准问题上,现代认识是模糊的:按生长期的510倍为100175岁,按性成熟期的810倍为100150岁,按细胞分裂周期50次为110150岁,按头盖骨系数0.7150左右,按巴甫洛夫神经学说为100150岁。除了头盖骨系数,其它方法形成的年龄数,最短的相差40岁,最长的相差75岁,这样大的差距,已经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和中医的“度百岁乃去”一致,即生命寿数一般在百岁左右。(可参考《中医之和》)

仔细分析《素问.上古天真论》,“天年”并没有具体的岁数标准,虽然其中有3次提到“度百岁”,1次“亦可以百数”,但其百岁和百数,并非是具体的数量标准,而是一个大概的约数。

本来,个体寿命长短,是不可能整齐划一的,不同的先天情况,不同的后天修为,对寿命产生不同影响,寿命其实是和个人内在修养、道德行为等密切联系的。《素问.上古天真论》对“尽终其天年”,没有确切的岁数标准,但根据人们的生命德行,提出了四种大概的寿命状况。

最理想的是真人,可以“寿敝天地,无有终时”,其次是至人,能够“益其寿命而强者也”,第三是圣人,“亦可以百数”,第四是贤人,“益寿而有极时”。健康长寿与个人行为、环境状态密切相关,离开生命的个体情况和环境适应性,提出所谓的年龄标准,对具体生命来说,没有多大意义,有意义的是,我们怎样做,才能“形与神俱,尽终其天年”。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吕氏春秋》认为,健康长寿并不是延长生命,使本来只能活一百岁的,延长到一百五十,而是活到你应该活的年龄,也就是“毕其数”。我们应该活多大岁数?这个问题,恐怕很难回答,充其量来个预期的寿命。不管我们究竟应该活多少岁,根据自然规律,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把握好无过无不及的分寸,趋利而避害,对于生命的强健,具有积极意义。历史上那种试图通过某种药物,如炼丹而长生不老等等,按照中医学的生命观,是荒唐的,不属于中医学的内容。(可参考《中医之和》)

我们应当理解,医疗手段对于生命的“形与神俱,尽终其天年”的作用,没有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的考察,没有经过历史的生命检验,是很难确定的。临床医疗,不是越新的东西越好,不是技能越多的越好,也不是越省事的越好,更不能以为,症状消失越快就一定好。

生命很复杂,生活很麻烦,不能为了方便省事,忽视多维时空动态关联性的生命多样性,不能为了追求症状的缓解,破坏了“阴阳神气”的反应性调节机制。中药在中国熬了数千年,如果没有生命真理性,早就在历史上消失了。

“阴阳神气”反应性调节的自和力,反应为四时五藏协调平衡,营卫气血因应调节,在多维时空关联性的基础上,维护自身的“形与神俱”。生命不是机器,总会因为外部环境,发生这样那样的变化,治疗疾病,症状体征的变化不可避免,疗效的反应,一般是逐渐减轻,进而消失,病人的精神、身体都恢复正常,但也可能出现一些新的症状,或者症状反而加重,这就需要我们分析辨别,不要把疗效反应当成病情加重。

《伤寒论》46条:“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用麻黄汤发汗后,原先的症状稍稍减轻,但新出现的“发烦,目瞑,剧者必衄”等症状,反应了“阳气重”的病机变化,是病邪祛、营卫和的佳兆,所以“衄乃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