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乍看职场猛张飞,没想到是病阿娇

 芥菜树下 2021-12-06

  

团队的组成,是一大群人。即使精心挑选,有时候还是会看走了眼。

如果侥幸,用真白菜价买来了翠玉白菜,那这种看走眼是好事。比如三本子的价钱,使出了九八五的本事,算是捡了个大漏。然而现实里,捡漏的不多,掉坑的不少。你以为张三长得五大三粗,彪悍得很,应该能挑个一百斤。找进来干活,就傻了眼。这哪里是猛张飞,整个一小阿娇。五十斤的重量担他肩上,都觉得吃力。多放一会儿,你还担心会不会伤到了他。干活不行,离你的预期实在太远。

这这这,可如何是好?

碰到这种,一时半会儿之间,你也不好直接叫走人。已经白纸黑字签了字,做事不行的人,搞事未必也不行。也许最省事的办法,就是到期走人,自己再重新找人。

但是,重新找人没那么简单

一是需要重新投入时间、精力和资源。经历过招人的,都知道那又多累,多折腾。大家都在说,人才难得。说的多了,听的也多了,似乎这句话就变成了老生常谈,甚至变成了废话。然而,这四个字确乎真实。真正能做肯做敢做的人才(对自己花代价的大小波士们来说,性价比也很重要),的确难得。因此,要想从圈子里介绍得来,机率不大。真的人才都很抢手,人家从来不缺地方;这时候他刚好空下来,也刚好合适,就挺难。

如果从外面找,谁也不知道谁。HR们得从海量的资料里,筛出一些来。这种筛选,看上去有各种条件参考,应该比较客观;实际操作下来,非常主观。然后筛出来的,再选,再看,一轮两轮下来,筋疲力尽。全部交给他人做,不放心;自己做,也很累。

二是仍然要面对张飞不是张飞的风险。一轮轮筛选出来的人,看上去还可以,谁能保证一定就够格呢。五大三粗,还真不一定就能挑担子。是骡子是马,得出来遛遛,光看表面根本就不能作数。几个项目做下来,才能知道这个人本事到底如何。现有的张三,难道不是认真筛选出来的吗?现有的张三不行,新找的李四就一定可以?

在此之前,何不再想想办法?

帮助张三找原因。先给自己一点莫名其妙的自信,也许没看走眼呢。看上去能挑一百斤,也许他真有那个实力,只是没发挥出来呢?和他多交流,尝试创造有利于他发挥的条件。如果能承受得起,不妨再给一两次机会。实在不行,就只好承认看走眼。他的实力,真的就这样了。

看看张三还有哪些可取之处。你期待的一百斤担子,他挑不起;五十斤,也有点吃力。那么四十斤呢,总可以了吧。确认了这个事实,想必张三自己也没什么好多说的。难度指数下来了,数量可以加上去。调整团队的分工,把所有四十斤的活儿,都放在张三这里,其他人专心五十斤一百斤。当然,相应的奖惩得事先谈好。

做到这一步,已经很够意思了。他不会变成遗珠,你也不算专横。如果还是不行,也只好再去找新人。至少,不会留下什么遗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