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房子 || 作者:何玉屏

 作家平台 2021-12-06

老房子
作者:何玉屏
 
我家的老房子,真的老,比父辈老,也许比祖辈老。
我家的老房子,真的老,没有影像记录,只有童年的模糊记忆。
一栋大三柱四拖一柱的精致的木质瓦房,分左中右三间,两边是正房,中间是堂屋。堂屋不是住人的,是供神用的。在堂屋后板壁中间上方是一个长方形的凹型方框,方框正中写着“天地君亲师位”,左下方是“某氏堂上历代祖先”。这堂屋除了供神还可以放一些临时用的农具,不忙的时候可以纳凉。这是土家族民居的标配。
堂屋两边才是正屋,左边是大伯的,右边是小伯的。正屋的两边还有建筑,左前方是一个吊角楼,两层。据说因大伯是长子,又与邻乡地主家女儿成了亲,吊脚楼就归他所有。右前方是一间偏房,往后拖了一间,拖出来的一间用作灶房和放置装谷子的小仓。我们家就住在两间的偏房里,大概是因为我父亲最小,最后成家的原因吧。印象中,还有天坪外面的木质朝门,还有简易的竹篱笆,跟正屋一起组成了一个大大的院子。
我想,有这一组房子,祖辈应该不算穷的。事实证明真的如此,解放的时候划成分,被化成小土地出租,没地主富有,比贫下中农富裕。因此,阿巴(土家族叫奶奶为阿巴)每天晚上要去大队部学习。
印象里,我从来没看到三兄弟一起共进一餐饭,共商一件事。记事以后,大伯不住在这里,听人说他跟周围的人发生了很深的矛盾,被别人整,受不住,搬去别处了。属于他的那个正屋一直空着,里面零乱地散落着大伯娘陪嫁过来的不便于搬的亦或其他原因不敢搬的红木家俱:雅床,太师椅,雕花碗柜,各种衣柜。只有老鼠居住于此,还有我和堂弟偶尔在里面捉迷藏。吊角楼也空着,据说是大伯给了别人。祖上的房子,大哥不住了,也不肯给自家弟弟,两个弟弟当然不快。不过最终还是拆走了,拆房子的是那个远房叔叔。这,把兄弟三人之间本来不够结实的亲情之链撕扯得粉碎。
帕铺(土家族管爷爷为帕铺)早已过世, 小伯家当时只有一个孩子,住正房。我和我的嗲妈、阿巴一起住在偏房,偏房是嗲妈的睡房,拖出来的那间是灶房,灶房里那个四面无窗的小粮仓就是我和阿巴睡觉的地方。
原本阿巴是照看我和堂弟两个孩子的,原本说好两家共同分担阿巴的口粮的,按天各给阿巴一升米。后来小伯只让阿巴照看孩子却不肯供粮食了,嗲就让阿巴和我们住一起了,也不让她照看堂弟了,父亲和小伯之间的嫌隙因此产生了。印象中的小伯和阿巴也显得疏远,大概跟这些破事有关吧。
一组老房子住着血脉亲人,他们相亲却并不相爱。
半个世纪过去了,老屋早已不在了,阿巴早已仙逝了。两年前随着小伯母的离世,在老屋里结婚生子的父辈们走完了他们不和睦的一生。不知道天堂的父辈们,想起前生的那些纷扰,是否会内疚,是否会悔恨,是否会醒悟。
岁月漫长,人生短暂。计较得少,快乐才多。宽容多了,恨意就少了。少了恨意,用快乐靠近彼此,温暖彼此,增加彼此的厚度,才能成为彼此最合格的亲人。
 谨以此文怀念我的老屋和曾经生活在老屋的我的父辈们。
作者简介:
何玉屏,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会员,怀化市摄影家协会会员,湖南红网论坛实习版主。泥腿子出身,三十年从教,信仰自由,爱好背包,喜欢摄影。在今日头条发布作品1200多条,2021年6月入驻湖南红网论坛,发布作品80多篇。
作家平台
总 编:瑞 雪     
副总编:以诗为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