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致技校教师——题记 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如约而至。 仰望蓝天,俯视大地,我们看到了什么? 难以捉摸的阴晴雨雪,转瞬即逝的春夏秋冬,身不由己的花草树木;还有炙手可热的大学和无可奈何的技校,居高不下的物价和令人揪心的学费,大把大把的钞票和逐渐沦丧的道德。 作为人民教师,面对光怪陆离,我曾经不止一次地叩问过自己的灵魂,教师到底是什么?教师到底应该做什么?事实上,“教”和“师”这两个汉字的特殊结构已经做了最精彩的回答,现在最欠缺的就是忠实而执着的践行。 教,从孝,从文,就是要求从教者要忠实于真实、善良、美丽,沿着人类的祖先顽强开掘的文化之路,做一个称职的文明使者,不遗余力地点亮文明之灯,让世界不再有阴暗,让人间不再有贫寒,让心里不再有孤独。李商隐曾有诗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其中大概也说得有这一层意思吧! “师”字比“帅”字多了一个“一”字。不言而喻,作为教师,与大千世界中的芸芸众生乃至王侯将相相比,应该而且必须拥有更多的“多一点”。在雷雨时多一把雨伞,在病痛时多一声问候,在失败时多一句鼓励;让寒冷中多一盆炭火,让黑暗里多一缕烛光,让岔道上多一块路标。 诚然,我们不是大学教师,因此,我们没有高深莫测的理论研究,没有复杂漫长的实验程序,没有惊世骇俗的鸿篇巨制。我们的学生很难成为驰名世界的科学巨匠,很难成为享誉全球的文学大师,很难成为跨国公司的企业高管。 同时,我们不是中学教师,因此,我们没有挑灯夜战的题海战术,没有周而复始的排名考试,没有激动人心的六月冲刺。我们的学生很难成为光宗耀祖的高考状元,很难进入万众瞩目的清华北大,很难成为学富五车的硕士博士。 我们只是默默无闻的技校教师,我们仅仅是在手把手地教我们的学生,如何操作和保养机器,如何加工和维护零件,如何安装和拆卸电器。但是,新中国辉煌的征途上,处处留下了我们所培养的技工的深深足迹。请看,神舟飞船上的每一个零件,航空母舰上的每一颗螺钉,巍巍鸟巢上的每一根钢筋,至今还散发出技工们辛勤劳动的咸涩汗味。换句话说,如果没有我们培养的技工,没有技工们精湛的技艺,无论多么宏伟的方案,无论多么精妙的设计,它也仅仅是纸上谈兵,仅仅是空中楼阁,永远不会变成动人的声音和华丽的色彩,永远不会变成旷世的运行和厚重的存在。 技校教师,请不要厌烦我的庸俗,请不要嫌弃我的啰嗦,让我为你鼓掌,让我为你喝彩! 晨曦初露,你已牵着阳光走进教室;万家灯火,你才拖着疲惫回到家中。你把两袖清风变成和煦春风,倾心长谈,使多少干戈化玉帛;解囊相助,让多少失望变希望。你把三尺讲台当做绚烂舞台,一份教案,一腔心血,那是你人生的剧本,托举起一个个缤纷的梦想。你是讲师,在你的活动日程中,最爱讲学生,最爱讲家长,最爱讲学校,却没有一个词语讲的是自己。桃园一望八千里,却采杨梅入酒瓶。为了心中的那片桃园,你甘愿饮下所有的辛酸。 2013年8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西江有月正清圆》(诗词吾爱网作品集萃)一书,选编了笔者的词作《浪淘沙--教师》,请允许我用这首词作为本文的结尾,与我最最亲爱的技校教师共勉。 浪淘沙--教师 松柏也悲哀,能否成才?烟尘最易染婴孩。两袖清风吹过处,驱散阴霾。 花路为谁开?春意难猜。园中桃李我来栽。三尺讲台千古事,天下情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