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阳明:在别人起心动念的空白处,阔步前行

 ptzhangyh 2021-12-06

减法生活:为生活做减法,为生命做加法

文章图片1


真正拉开人与人之间距离的,不是努力,不是能力,而是心力。



心力,源于精神,它是一个人认知力与意念力融合产生的力量。心力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你的身心能量,改变你的人生命运。



真正厉害的人,都是心力修养的高手。他们敬畏意识的力量,从心底无比珍视自己的精神资源。


更重要的是,他们懂得“善护念”,善待自己的每一个念头,在起心动念处下功夫,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提升心力。


梁启超曾在《德育鉴》中这样说道:

“随时省察,每一动念,每一发言,每一用事,皆必以良知以自镜之。”



学过王阳明心学的人,都知道这样一个事实:正是在起心动念的修行功夫,以及在“事上炼”的知行合一,才让阳明先生最终“致良知”,成为意识改命的人生典范。



念即为行,言即为肉身。精神领域里的自我管理、主动开阔、深刻细化、自觉演绎,也是一种实实在在的高级实践。



心光明,则一切光明。正心诚意,在三个地方下功夫,做足“三心”功课,人生修行可以事半功倍。

文章图片2



01、光明心:人人皆尧舜



什么样的人生可以称为无愧无悔?



1529年春天,王阳明临终时,弟子问他想留下什么话?王阳明只说了八个字,这八个字便是——“我心光明,夫复何言”



有形的物质终将逝去,人这一生,能够实现自我精神生命延续的,从来不是他所创造的物质财富,而是他源自灵魂深处的生命觉醒——知道为何而活。



吾性自足,不假外求。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全息的存在,在生命之初,就被宇宙赋予了无限的生机与可能。



当你不再忙忙碌碌地向外找寻,不再依靠他人的确证检验自己,而是身心归位,向内觉察,审问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你心中的那颗明珠就会自然呈现出光芒。


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删繁就简,看清那些虚妄的贪念欲望,把那些精神内耗的人与事删减掉,为生活做减法,才能让内在具足的光显出来,透出来,照亮生命之路。


正如阳明先生所说,我们做功,但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去一分人欲,便又多得一分天理,如此,何等轻快洒脱,何等简捷便易啊!



心光明,则一切光明。回到你自己,时时长养与生俱来的光明之心,这才是高级的自我善待。

文章图片3



02、当下心:生活即道场



修行不在山上,不在庙里,而是在红尘中炼心。



道是平常心,真正的道,与生活并行不悖,教你在当下的生活、工作中获取能量,提升心性,觉醒灵魂。



该吃饭时吃饭,该睡觉时睡觉,修行就是活在当下,活在此时此刻对此王阳明用一首诗来开示世人:



“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
说与世人浑不信,却从身外觅神仙。”



浮躁的时代,大部分人身神不定,精神外露,整天让宝贵的意念处于焦虑不安中,白白浪费自己的精神力量。



“只缘此心忙惯了,所以收摄不住”,他们通常在做一件事时还在想着另一件事,吃饭时不是在吃饭,而是在感受焦虑感;睡觉时不是在睡觉,而是在制造紧张感。



情绪人人有,只不过因为对待情绪的不同心态与方法,也就造就了不同的人生。高手对待情绪的处理方法通常是这样的:



允许情绪的出现,接纳情绪的产生,不攀附于情绪为情绪所困,也不试图控制情绪制造更多的对立,而是当下觉察,追根溯源,去体察情绪发生的根源,最终发现情绪的虚无,上升到理智思考的认知频道中。



或者他们把自己提升到一个新的认知维度上,在更高层面上实现对低维问题的直接升华与超越。事实证明,那些对人生理解更通透、格局更高的人,智慧更多,更容易超脱情绪的牵绊。


当一个人有意识地把自己从狭隘的比较、攀比与烂人烂事中抽出来,把自己的意念放逐于山海间,放逐于蓝天虚空中,他就较小有情绪的发生。



王阳明在《传习录》中有这样一句话:“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工夫说闲话,管闲事?”



平和喜悦地活在当下,专注于有价值的人与事,制心一处,让自己处于“心流”的能量状态中,那还有什么情绪?



身心归位,定于中而达于外,物来则显,物去则消。当聚就聚,当散就散。像镜子一样呈现,这是圣人的大智慧。



此心不动,随心而动。当下即是,是智慧,也是境界。

文章图片4




03、慎独心:正念成大气



自律才能自由。



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下功夫,做功课,身心能量可以快速提升。那些真正强大的气场,都是在高度自觉的的精神自律中形成的。



慎独,是一种静美,一种至高的人生境界。它让你面对广阔天地而内心坦荡,能让你面对磨难坎坷而心平气和。真正成事者,无一不慎独——时刻小心谨慎对待自己的言行举止。



慎独,则可心安,心安则可生光明之气。一代名臣曾国藩曾说: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慎独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省察是有事时存养,存养是无事时省察。慎独既指一个人独处时心念行为自律,也指在大庭广众之下对自己意念活动的特别规范。


曾有学生问王阳明:“戒惧是己所不知时工夫,慎独是己所独知时工夫,此说如何?”



对此,王阳明如此回答:

“只是一个功夫,无事时故是独知,有事时亦是独知。”



慎独,尤其是精神慎独,是一门高级的人生修行功课。古人甚至都有自己的静坐时间,用静坐冥想来进行持续性的精神管理,在身心合一中省察规范自己的精神活动与生命追求。


哲学家康德说过:“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标准;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独处时守“身”,人群中守“意”,时时检验自己的意念活动,使内心光明正大,则可以顶天立地,欢喜精进!

文章图片5



看透和超越外在环境,从内心寻求强大的力量之源,并付诸于当下的人生实践中,知行合一,这正是阳明心学对今天的最大价值。



此心光明,万事可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