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鲁国史话廿九:鲁人仅用了1句话,就暗示出宋国到底是哪方的盟友

 金色年华554 2021-12-06

上一次,咱们通过“宋国史话”,讲述了郑国在庄公寤生离世后所发生的一件大事。该国重臣祭仲在宋人的威胁下,不得不立公子突为君(即郑厉公),而原本正常继位的郑昭公则被迫出奔,让郑国变得不再平静。这一切的一切,都与郑庄公临终前的设想不同,让这位生前总能把控时局的枭雄彻底失算了。相信姬寤生自己都没想到,他打下如此良好开局的“小霸之国”会这么快产生变故。也实在想不到开启郑国动荡之门的人会是托孤重臣祭仲,以及曾被郑国保护过的宋国国君宋冯。

文章图片1

姬突归国,成为新一任郑伯

然而,郑庄公错把宋人当成了朋友,却有另一些人看清了宋国的本质。他们特意留下了线索,暗示出宋人的立场,告诉后人早在郑庄公离世前,宋国已经不是郑国的盟友了。那这些看懂了宋人立场的人是谁?他们留下的那条线索又是什么呢?这是“闲叙”上次文末给大家留下的悬念,今天肯定要来解答一番。

鄙人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即看透了宋国的这些人乃是鲁人,或者换句话讲应该是鲁国的那些史官们。当然了,在下的意思并不是说鲁国史官们的洞察力要比郑庄公强,在我看来,他们大概率还是事后诸葛亮,是通过许多已经发生的事件才看明白宋人的立场。可是,他们这些史官们也着实不简单,竟然把一条线索完美地“藏”在了《春秋》之中,将郑、宋两国相背离的时间点定在了郑庄公离世以前。相信看到此处,各位已经特别想知道线索是什么了吧?我马上就揭晓答案。

文章图片2

鲁国史官在《春秋》中藏了一条线索

这条被鲁国史官们留在《春秋》中的线索,便是“(鲁桓公)十有一年春正月,齐人、卫人、郑人盟于恶曹”。各位没有看错,在下所说的暗示宋人立场的线索,正是咱们之前讲过的《春秋》对于“恶曹之会”的记载。只不过,光看这条记载,咱们根本发现不了宋人的立场,甚至连宋人参加了此次盟会都无法得知。所以,我刚刚用了一个“藏”字,说明这条线索真的很难被发现。而帮助咱们找到这条线索的关键,也是当时咱们一起讲过的《左传》,是左先生明确写出了宋国也是参会国之一,让整条脉络清晰了起来。

原来,宋人虽然应邀参加了“恶曹之会”,但也促使他们有了与鲁人结交的打算。至于为什么宋冯会对“恩人”有了背离之心,其实原因很简单:首先,宋冯在盟会上发现,曾经帮助过自己,也是最令他畏惧的郑庄公即将离开人世。那没有了郑庄公的郑国,既不会让宋国忌惮,也与宋庄公本人不再亲密了。其次,宋冯肯定知道郑国未来的继承人是大公子姬忽,而与本国更亲密的姬突难有继位的机会。再通过这次盟会,宋冯接触到了二位公子,更加确信公子忽对宋国不够友好,而公子突还需要宋国来保护

文章图片3

一场盟会,让宋冯有了改换阵营的打算

所以,宋冯对郑、宋两国关系的未来走向有了疑虑,当然会让他产生一些新的想法。在宋庄公看来,宋国与其在郑国这方一棵树上吊死,不如跟郑、鲁两个阵营都搞好关系。万一日后情况有变,也让宋国能随时处于比较有利的位置。并且,事实也证明了宋冯的想法很准确,宋国为了扶植姬突上位,的确跟郑国的关系闹得比较僵。看来,宋冯这次真的赌对了。

在鲁人这边看来,明明属于郑国一方的宋国,居然开始与自己接触,说明宋人已经想跟本方结盟了。虽然,宋人的诚意到底有多少,鲁人还拿捏不准,但至少说明郑、宋之间的同盟关系已经有了裂痕,甚至名存实亡了。因此,鲁国史官会刻意在“恶曹之会”的记载中隐去了宋国,不就是在告诉咱们,宋人早在庄公召开盟会时,就已经有了背离之心

文章图片4

《春秋》记载“恶曹之会”时隐去了宋人

那发现了宋人本质的人咱们已经知道是鲁国史官们了,也搞清楚了他们留下的线索是《春秋》里的那条记载,相当于此前遗留的问题都已经解决了。但咱们本次的“史话”依然不能结束,因为上一段文字中,“闲叙”又为故事埋下了一个伏笔,即鲁人对宋人的示好到底有多拿捏不准呢?

关于鲁人到底有多犹疑的问题,我在《春秋》同年的记载中也找到了答案。那便是书于郑昭公、郑厉公君位更迭之后,鲁人与宋人的三次会面。并且,这三次会面在“闲叙”看来,有着一种递进的关系,把鲁人慢慢放下戒心的过程很好地表达了出来。那接下来,在下就给大家说说这三次会面,看看里面的鲁、宋双方如何走到一起的。

鲁、宋之间第一次会面的原文是:“柔会宋公、陈侯、蔡叔,盟于折”。各位可以发现,鲁国前去与宋公会面的人并不是鲁桓公,而是其手下的一个大夫柔(“柔”是此人的名字,之所以《春秋》直呼其名,并不是因为他出了问题,而是因为他跟此前展无骇一样,还没有获得族氏),说明姬允此时还不太信任对方,不愿亲自前往。另外,参与会面的不止鲁、宋双方,更加上了陈、蔡两国。这除了说明郑庄公临终前的布局彻底失败以外,也能看出这四个国家仍处于初次接触的时期,还没到需要密谈的阶段。(【注】原文中的“折”地在哪里,现今已无从考证,但根据柔是被派去参会的,而宋、陈、蔡三国又相邻。予以为该地应在宋国境内,并靠近陈、蔡二国的方向)

文章图片5

鲁、宋第一次会面时,鲁国的代表是柔

到了第二次的会面,鲁、宋两国的关系就显得紧密了很多,原文是“公会宋公于夫钟”。大家不难看出,这一次鲁桓公不仅亲自去与宋庄公会面了,还变成了两国的单独会谈,但双方仍然没有达到密谈的阶段。因为,两位国君会面的地点“夫钟”是郕国的一个城邑说明鲁桓公对宋人依然不够信任,所以才选择在第三国境内再进行一次接洽。(郕国在鲁隐公十年被齐、郑两国合攻之后,应该逐渐从河南范县迁徙到了山东宁阳县一带,并选择成为鲁国的附庸。所以,鲁桓公敢把会面地点定在这里)

直到第三次的会面,鲁人可算是放下了戒心。按原文所述“公会宋公于阚”,而“阚”这个地点在今山东梁山县东南一带,是鲁国自己的城邑说明鲁桓公确认了宋人的诚意,敢于邀请宋庄公一行来本国进行密谈了。至于密谈的内容嘛,无非就是关于两国结盟的相关事宜了。

文章图片6

鲁、宋第二、第三次会面地点位置示意图

至此,“闲叙”已经把宋国如何背离郑国阵营,又是如何与鲁国达成友好的过程讲完了。接下来,鲁、宋两国就差最后的盟誓、缔约了。只不过,双方结盟的仪式要到鲁桓公十二年的时候才会举行,而鲁桓公十一年还有一个重大事件没有讲到。因此,下回咱们要先放下鲁、宋两国会盟的故事,去看看这个重大事件到底是什么。

【关键词云图简史】

为了方便广大史学爱好者能快速回忆起相关的历史内容,作者“闲叙春秋”将在每篇文章结尾奉上“关键词云图简史”,通过8-12个关键词,帮助大家回忆文章内容,希望各位读者喜欢。

本文关键词:鲁人的线索、史官、看清宋人本质、一句话、藏于春秋、对比左传、发现线索、恶曹之会、郑宋相离、三次会面、鲁宋将盟。

文章图片7

关键词云图简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