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脘穴—理气和胃降逆之要穴

 国粹古中医 2021-12-06

上脘穴下内部为肝下缘,又是任脉、足阳明、手少阳之会穴,具有理气降逆,和胃消食作用,治疗肝犯胃腑所致的脾胃虚弱,运化失司,脘腹胀痛,恶心呕吐的消化系统症状。

定位:在上腹部,脐中上5寸,前正中线上。

文章图片1

解剖:在腹白线上,有腹壁上动、静脉分支;布有第7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深部为肝下缘及胃幽门部。

主治:1、胃痛、呕吐、呃逆、腹胀等胃腑病证;2、癫痫。

配伍:1、补上脘,配内关,理气,消食,止痛,治疗胸膈满闷,疼痛;2、上脘配梁门,消食,和胃,降逆,治疗上腹部胀痛;3、上脘配内关、足三里,消食,和胃,降逆,治疗饮食停滞,恶心,呕吐;4、上脘配膈俞、内关,消食降逆,治疗呃逆;4、上脘配大椎、足三里,消食,止泻,治疗食滞性的腹泻。

注意:上脘穴的下内部为肝下缘和幽门,肝肿大患者和幽门溃疡患者不宜取此穴。针刺时针尖不能向上,应稍向下,且不能用补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