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于山海之间,构建一种全新的教育生态

 名师说 2021-12-06

扫码加入名师说粉丝交流群

欢迎加入名师说粉丝交流群,互相交流和掌握更多深圳教育相关资讯。需要加群的粉丝请添加小助理微信“ignite2017”或者扫描以上二维码,备注“入群”。

一定要备注哦!

信息较多,可能回复不及时。

请等一等小编,我一定会加上您的!

学校里的种植园让人流连忘返,

但偶然出现的毛毛虫却很讨厌,

怎么把它们消灭掉?

人们都说红树林

有防风固沙的功能,

  如何通过实验装置进行检验?

中国的钱币经历了怎样的演变?

古代钱币交易的场景

又如何还原?

 河道里的淤泥

会让河水发黑发臭,

 如何测定其含量并变废为宝?

……

2021年11月19日,第二届“美好盐田”项目式学习成果展评活动,变成脑力激荡的创意场。来自深圳市盐田区17所小学、幼儿园的师生,带着他们准备了数个月乃至经年的“项目”,逐一登场,汇报、表演、互动。

这是盐田师生一年一度的盛会,更是对项目式学习数年探索成果的集中展示与检阅。

近年来,在新一轮课改探索的浪潮中,盐田在区教育局和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统筹设计与整体引领下,以项目式学习为抓手,深入推进教与学方式变革,成为深圳基础教育改革创新的一匹黑马。

从2017到2019年,该区连续出台《盐田区教育品质提升行动计划(2017-2019年)》《盐田区教育局整体推进“课堂革命”改革指南》《盐田区中小学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改革指南》《让学习更真实地发生——深圳市盐田区面向未来教育的学习方式变革行动方案》等文件,以行政力量“促进跨学科课程整合和项目式、主题式学习和评价方式的改革。”

所有这些努力,催生了项目式学习这一颗“种子”,在深圳东部的山海之间孕育、生发、开花、结果,并最终成就一种全新的教育生态。

Chapter 1   

萌发

一颗教育变革的“种子”

找到了最适宜的土壤 

///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盐田区今日项目式学习的宏大景象,源于数年前播撒下的种子和脚下这块“课改沃土”的精心培育。

2009年,年轻的英语名师王树宏作为深圳市第12期海培班学员到美国访学。那个秋天,她和深圳同行们走进当地几十所学校。看到合作式、讨论式、研究式课堂,基于主题的项目化学习方式,她深深感受到课程融合培养完整的人的无穷魅力 。“那时,跨学科整合已在我心中埋下了种子。”

● 王树宏与老师们交流主题式跨学科整合课程

四年后,王树宏出任百年老校——乐群实验小学校长,她有了一片更深厚的播撒“种子”的土地。在她的大力推进下,乐群在全校师生、全部学科中,全面实施指向儿童完整生活的“四主”跨学科课程整合方案。这被认为是项目式学习在乐群的本土化创生。

● 姚毅锋老师带领学生开展“人工湖湿地”项目式学习

同一时期,梅沙小学科学教师、区小学科学兼职教研员姚毅锋带着相似的愿景,在刘泽斌、易群兰两位前任校长支持下,垦殖着另一片土地。2014年,他带着孩子们开展万科东海岸湿地调查,其报告被环保部宣教中心评为一等奖。这成为盐田区开启项目式学习的标志性事件。

● 陈尚宝(右一)与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专家李正福博士指导盐田区云海学校项目式学习

2016年,另一位资深教育者带着“种子”来到盐田。他就是毕业于北师大心理学院的硕士陈尚宝。虽然专业是心理学,但陈尚宝做过深圳第一家公办教育集团的科研主任,在南山教科所主持过工作,也曾在沙河小学当过副校长,多岗位跨学科经历让他对项目式学习情有独钟。他意识到,跨学科、体验式的教与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必将成为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

从南山区调到盐田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后改名为盐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后,陈尚宝在一次视导中,对姚毅锋的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 陈尚宝与学生一起探究人工湖湿地

姚老师将科学课搬到校外的人工湖湿地,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辨别、研究各种生物。陈尚宝大加赞赏之余,不断给他分享项目式学习的理念和案例,鼓励他与更多学科教师联动,依托人工湖湿地打造出盐田区项目式学习的范例。

数个月后,当陈尚宝再次踏足梅沙小学,他发现昔日种下的“种子”已生根发芽。姚毅锋和语文、数学、美术等学科的老师们,开发出了跨学科的《人工湖湿地——认识植物》课例。

种子需要适宜的土壤才会茁壮成长。项目式学习的“种子”之所以在盐田生长生成,跟盐田这块“课改沃土”的精心培育密不可分。2014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预示着新课改进入深水区。盐田区教研部门的领导敏锐地捕捉到了这股改革的气息。从2016年起,在力推乐群小学、梅沙小学探索模式的基础上,开启了全区范围内的教与学方式变革。

● 盐田区教科院李天才院长

“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还是遇到一些阻力的,但我们坚持了下来,实践证明是正确的。”盐田区教科院李天才院长回顾道。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在乐群实验小学、梅沙小学之外,

越来越多的个人与单位加入进来,

成为早期盐田项目式学习的

“事业合伙人”

● 陈尚宝和姚毅峰指导林园小学四年级项目式学习

比如当年的科学老师姚毅锋,从学校调到区教科院,成为一名专职科创教研员,负责全区科创教研和项目式学习的具体推动。

● 2020年6月,云海学校《图书馆保卫计划》被芬兰 LUMA 中心国际 StarT 项目评选组委会评为全球学生项目第二名

比如2017年创办的云海学校,在校长温克强的带领下,构建起颇具特色的“CBA科技创新课程体系”,将C类普惠型课程、B类社团类课程与A类课程相结合,推动基于体验、基于表达、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和基于创造的学习。在中国教科院STEM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素的建议下,云海学校将教育戏剧引入,开启了项目式学习的华丽篇章。

● 2018新时代未来教育与项目式学习高级研讨会

2018年3月,新时代未来教育与项目式学习高级研讨会在深圳盐田召开,区内6所代表学校的项目式学习专题工作坊给与会专家留下深刻印象。不久,在第二届“中国STEM教育发展大会”上,盐田高级中学、盐田区云海学校入选全国首批“STEM教育领航学校”

此时,项目式学习的星星之火已经在盐田燃起。

Chapter 2   

蓬勃

从中小学到幼儿园,一个都没落下

纵观这些年来国内教育革新的流弊,一是只有概念而无行动,二是全盘引进不顾实际。

当STEM教育成为一股风潮,国内涌现出大量的课程、模型乃至硬件。2017年底,也有人向陈尚宝推荐一种可在全区推广的STEM课程。“我仔细研究发现,这个体系大多是舶来品,很多课程基本上照抄国外的,缺乏原创和本土特色。”

这也给他一个警醒:盐田的项目式学习必须贴合本区实际,要有原创的东西。当时已临近春节,他还专门召集姚毅锋、申燕等教研员开会。大家分工合作,很快形成了《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跨学科学习模式区域实践研究》课题申请书。

● 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跨学科学习模式区域实践研究》开题会议

陈尚宝和同事们希望通过这个课题的深入研究与实践,构建一套符合本区实际的跨学科学习课程体系,并探索其有效实施路径。2018年,该项目成功获批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

可以说,正是这一国家重点课题,赋予了盐田区项目式学习新的深度和广度——全区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参与,使这场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具备了全局性、原创性和生长性。

位于中英街内的东和学校,拥有其他学校所不具备的“特区中的特区”的自然及人文资源。但进出关口的不便,也对学校招生造成一定影响。

2013年,学校更名为盐田外国语小学东和分校后,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尤其是在校长雷凤晖的引领下,通过“无边界课堂”的打造,在学科融合、全方位育人方面有了长足探索。而2018年盐田区在全区推广的项目式学习,则成为学校发展的又一契机。

“项目式学习与'无边界课堂’的理念息息相关,前者的多学科参与和跨学科融合特征更明显,多学科教师参与度更高。”学校督导室主任张洁介绍,自2018年来,学校主要依托高年龄段学生,每年深度开展一个项目式学习课程。

盐田外国语小学东和分校学生探研沙头角河及鱼灯舞

从2018年的《探研中英街界碑》、2019年的《探研沙头角鱼灯舞》到2020年的《探研沙头角河》,三年荣获三个全国一等奖的项目,体现了该校项目式学习的一大特征:紧扣中英街独特的自然与人文资源,同时注重在项目中融入德育与创新元素。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届“美好盐田”项目式学习成果展评活动中,该校呈现的案例《探研红树根部的秘密》斩获特等奖。

乐群实验小学的跨学科课程整合与项目式学习,则像两条并行的河流,有时交融,有时又各自探索,呈现不一样的风景。

● 乐群学生《喂鸟器》项目式学习获“2018年度最佳学生项目一等奖”

这所学校的很多项目源于现实生活,比如孩子们看到树上掉下来的雏鸟奄奄一息,便在“大树校长”王树宏的支持下制作出“喂鸟器”;教学楼楼顶的“卫生包干区”让值日学生灵光一现,于是,融合自然与科技之美的“空中成长园”便在孩子们的手中诞生了。

● 盐田区乐群实验小学的主题式跨学科整合课程学习

除此之外,乐群的项目式课程更以深博著称: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乐群与我、奇趣动物、奇趣海洋、乐享乐器、古树探秘、建桥之约,六大主题之下涵盖小项目近百个。为了开展这些项目,学校专门设立“课程月”,调整课表、组建团队、引入校外导师、拓展研学基地……所有这些努力,皆精准聚焦于国家教材、核心素养、学生发展评价变革,以及最终的育人目标:让儿童成为完整的人。

云海学校的成功,得益于一整套保障体系的建立。该校副校长曾焕表示,学校从制度建设、评价体系、学习资源配置、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五个方面,全力推进项目式学习在云海落地生根。

云海学校未来教室

据介绍,2017年盐田区建成“一体两翼”智慧教育服务体系,全区实现未来教室100%全覆盖,未来空间重构为后续各学校探索学习方式变革提供了充分保障。而云海学校,就拥有着全区数量最多的未来教室。

类似的探索还有很多很多>>>

比如将项目式学习与校训“思于广大,行于精细”相结合,最终生成“行思学堂”项目式学习的盐田区外国语小学;

比如以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方式开展 “遇见诗经中的植物“主题探究课程的盐港小学;

坚持用项目式学习不断打造和丰富海洋文化特色的海涛小学;

拥有全区最大的创客教育和STEM教育场室“创客梦工场”,将研究性学习与项目式学习结合起来,打造STEM教育标杆的区内龙头高中盐田高级中学;

依托项目式学习打造科创特色,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与探究精神的区内唯一职业学校盐港中学;

……

而更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项目式学习在幼儿园的蓬勃发展。

走进外表平平无奇的盐田区教科院幼儿园,发现到处都是“宝藏”——走廊里、教室里、角落里,分门别类放置着各种各样的材料:纸盒包装用的填充物、做服装的针线、装水用的铁盒、砌“墙”用的积木砖块……孩子们“忙碌”地穿梭于各个角落,左瞅瞅、右看看,偶尔试一下钢琴的琴键,又低头记录着什么。

这里的教室,也不用小一、中一、大一这样的传统称呼,代之以民宿园、设计院、传媒院、科学馆、图书馆等等。在这里,整个幼儿园就像一个巨大的工坊,每个区域都有不同的主题和资源。孩子们就像采蜜的蜜蜂飞来飞去,而学习,就是一个接一个有趣的项目。

在距此不远的盐田区机关幼儿园,我们看到的是同样忙碌的景象。孩子们正紧张地为开通不久的地铁8号线“添砖加瓦”——拼装车厢、设计站点、制作吉祥物等。别看孩子们年龄小,他们制作的车厢、吉祥物都颇可观,有的还做成文创产品,用于义卖。在此之前,该园的项目式学习案例《花儿朵朵》《宝贵的时间》《小学探秘》以及《中英街旅游创意设计》等,已在各种展评比赛中争金夺银。

两所幼儿园的项目式学习,源于同一起点。那是2018年,盐田区教科院面向全体中小学开展项目式学习讲座,幼儿园的代表以旁听者身份参加。

“这不就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主题教学的升级版吗?”这场讲座让在场的学前教育者倍感振奋,他们迫不及待地加入项目式学习大家庭。

“相比中小学在科学、技术、工程上的探索,幼儿园更偏重手工艺术与生活实践。”机关幼儿园副园长叶丽虹说,2020年该园搬迁重建,老师带领孩子们见证了整个打包、搬运的过程,还让他们画出心中未来幼儿园的样子。这就是源于生活,又与孩子们的心智与能力发展水平相契合的项目式学习。

“项目式学习就是我们幼儿园的灵魂!”盐田区教科院幼儿园创园园长邱志华,此前是带着叶丽虹等骨干在机关幼儿园开展教学探索的副园长。2020年受命筹建新园,使她有了打造2.0版本幼儿园项目式学习的良机。在这里,项目式学习不仅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成为塑造园所形态与组织架构的核心要素。

这所幼儿园,有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吉祥物——鲲鹏。这里独有的课程叫“鲲鹏课程”,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鲲宝”。每一个项目都促使他们成长,使“鲲宝”的身上多一个鳞片,最终他们将化而为鹏、乘风而起。

“我们选了一条最难走,但也是对孩子、对自己都非常好的路。”邱志华说,幼儿园希望通过项目式学习的推进,使每个“鲲宝”都学会学习和思考,成为专研者和协作者。

Chapter 3   

突破

疫情与“双减”背景下的

项目式学习2.0探索

● 2019学术年会暨盐田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

2019年春天,疫情来袭前的人间四月芳菲天,作为全国首个新样态实验区,盐田承办了“全国新样态学校2019学术年会暨盐田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在这场全国盛会上,盐田区向教育同行展示了“优而精,美而强”的独特魅力。

主论坛之外,六场新样态课程展示,分别在盐田区外国语小学东和分校、乐群小学、田心小学、云海学校、盐田外国语学校和盐田实验幼儿园如花绽放。

“那时候我们已经很有底气了!任何学校、幼儿园的项目式学习成果拿出来,都非常有特色和亮点。”陈尚宝自豪地说。

也就是在那时候,如何立足“小区”办“大教育”,如何构建面向未来的高质量教育生态,成为盐田上下热议的话题。8月底,新学年开学前夕,时任盐田区委书记陈清在第15期盐田教育大讲堂上的讲话让人印象深刻:

“在教育的各个环节中,有政府、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等诸多主体做好协调配合,形成强大合力,才能始终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从而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如果说

一节课的变革主要靠教师

一所学校的突破主要靠校长

那么,

一个区域教育生态的革新与重构,

最终还是要靠制度、靠标准。

进入2019年,项目式学习已经在盐田区所有的中小学、幼儿园蓬勃开展,课程资源与体系蔚然大观,各种类型与主题的项目不断涌现。接下来的突破口,便是标准模型的建立——如何为层次、内容与主题千差万别的项目,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实施路径和操作系统?

● 第四届STEM教育与项目式学习国际学术研讨会

在当年12月举行的“第四届STEM教育与项目式学习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已深入开展全国重点课题一年多的盐田区教科院,不负众望发布了具有盐田特色的跨学科学习ASR-PBL区域实践模式,即:

A-PBL(基于学科的项目式学习)

S-PBL(基于情境的项目式学习)

R-PBL(基于生活的项目式学习)

该模式的发布,标志着盐田区的项目式学习完成了“实践-理论-实践”的闭环,形成了可供复制的改革经验,也拥有了更大的创新力和延展力。

这种创新力和延展力,在与疫情的短兵相接中展露无遗。

“2020年初疫情刚爆发,我们就预感到,日常教学会受到长久的影响。”陈尚宝清晰记得,疫情初起,国内关于在线教学还没有标准,大家都在观望。陈尚宝和课题组的同事们决定把项目式学习的实践模式与在线教学相结合,把家庭、社会的力量纳进来。2月2日,他们向全国重磅推出了“家庭项目式学习六步曲”活动手册。

这“六步曲”依次是:寻找主题、制定规则、查阅资料、动手制作、展示分享和总结评价。

其源于ASR-PBL区域实践模式中的“3SE模型”,即:情景导入(Scenario)、职业体验(Experience)、科学探究(Science)、工程制作(Engineering)、汇报展示(Showcase)、评价反思(Evaluation)。可以说,就是家庭教育版的“3SE”。

出乎意料之外,这个方案受到了家长和全国范围内教育同行的高度认可和极大欢迎。“我记得第一次开网课,用的是腾讯课堂,一下子有2000多人报名。后来我们建了2000人的QQ大群,仅仅是语音课堂,也得到了热烈反响。”陈尚宝说,这个“六步曲”的好处就是简单、明了、易操作,很多家长在家就能带着孩子开展项目式学习

很快,东莞、惠州、重庆、济南、西安等地的学校和家庭也纷纷参考借鉴该指引,实施开展家庭项目式学习。最终,研究团队从300多个鲜活的实践案例中,精选出66个,结集成《家庭项目式学习活动指引与案例》一书,被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如平称为“疫情期间开展家庭教育实践的典范,值得推广学习的经验和范本”。

数年耕耘,硕果累累。毫不夸张地说,在盐田区打造“优而精,美而强”现代新型教育的征程中,项目式学习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助力点:

● 30个案例在全国项目式学习展评中获一等奖,23个案例在广东省项目式学习案例和STEM教育资源评选中获奖;

● 在《人民教育》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系列著作3部;

● 受邀在北京、上海等地开展讲座20多场;

● 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等合作举办了5场项目式学习主题的大型高端研讨会;

● 助力盐田区成为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首批“教育现代化区域创新试验区”;

● 相关成果获得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深圳市教育教学科研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项目式学习在盐田教育的全覆盖,既变革了教与学方式,激发和释放了盐田学子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潜能,也为学生的特长发育和特色发展种下了合作参与、主动探究的优良基因。”盐田区教育局局长余永弘总结道。

“近些年,在全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中,盐田区各个学科的成绩,在珠三角40多个县市区中遥遥领先,最低也是在前五名,有些学科还走得很前面。”说起项目式学习为盐田教育高质量发展所作的贡献,盐田区教科院院长李天才如数家珍。

而今,进入2.0时代的盐田区项目式学习,又面临新的大变局。全国“双减”背景下,盐田区教科院提出了“课堂高质量,课外轻负担”的口号。

“课堂高质量,就是要让学生深度参与,深度学习,深度思考,获得全方位的能力。”李天才认为,这正是项目式学习的优势所在。

未来,盐田区的项目式学习将进一步丰富实施的方式和领域,对内丰富、对外延伸。

一方面,要把各种各样的资源引入到学校、课堂中来,提升课堂的深度与广度;

另一方面,更要利用好减负中获得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走向社会、走向自然、走向生活,在更大的“课堂”里,使教育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打造真正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大教育。

作者:庄树雄

编辑:鲸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