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贸圣佳秋拍:一波明清官造宣炉欣赏

 天宇楼33 2021-12-06

因疫情原因,拍卖时间未定,请关注官网、公众号及小程序通知公告。

璀璨——中国书画及古代艺术珍品夜场

图片

965

阿文桶式炉明正德

口径  :12.5cm 高:10.2cm 重:2048.7g 

款识:正德年制

RMB: 1,200,000-1,500,000

出版:

1. 陈庆鸿著《大明宣德炉总论》,台湾·巨光出版社,1996年,147 页;

2. 《 明清宣德炉》(张明、何朝阳编,紫禁城出版社,2011年),228页。

此炉作筒式,腹壁设三如意形开光,开光内以鱼籽纹作地,饰阿拉伯文,系伊斯兰教圣训哲言:“普慈广施的主”,“特慈专赐的主”,“无所不能的主”。字体飘逸洒脱,流水行云。炉身打磨光滑,下承三云板足,足上阴刻如意纹为饰。炉身蟹壳青皮色,器底则微微透出枣红色,光泽内敛,稍盘即亮,见温更润。炉底正中开方框署“正德年制”四字篆书款,笔划刚劲有力,錾刻深峻,端正庄敬,为正德朝典型的官款形式之一。此炉历五百年传承至今,又经《大明宣德炉总论》、《明清宣德炉》二书著录,殊为难得。

正德朝正处于明代中晚期交替的过渡时期,上乘成化、弘治朝,下启嘉靖、万历朝,器物逐渐改变了前朝的精致、纤细、小巧的风格,更多生产出造型凝重的大件器物。正德皇帝深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所以装饰阿拉伯文字和吉祥图案作为主体纹饰的器物在正德时期大量集中出现,是这一时期的典型的时代特征。

文献记载,正德皇帝还有一个阿拉伯文的名字,叫做妙吉敖兰(mejid-Allah),意思为安拉的荣耀。明朝中期正德年间,因正德皇帝尊崇伊斯兰教,特下旨命宫廷御匠铸炉造鼎,作为宫中陈设或供奉使用。并且在每个器物上,都要以阿拉伯文为饰,正德帝当政时期,前后制造出各式各样的阿拉伯铭文铜香炉、珐琅炉、陶瓷炉,包括宫中瓷器、各种铜器等,多以阿拉伯文为饰。

几百年过去了,如今阿拉伯文香炉成为了中国回族传世的典型文物和回族和谐文化的重要标识,阿拉伯铭文香炉在明清铜炉收藏系列中成为了又一光彩夺目的瑰宝。此由此可见,正德时期出现此类阿拉伯文装饰的铜炉并非偶然,这些铜炉多是正德皇帝御用或赏赐铜器。作为极具伊斯兰文化特色的器物,阿文炉代表了中华文明多样性、包容性的特质。
点击名片快速关注:《头等收藏》                                                头等收藏                                      《头等收藏》就是要打造头等平台。       公众号
图片

966

明崇祯 潞王朱常淓制饕餮纹四夔足鼎 

口径:14.5cm  高:20.8cm  重:2012.2g

铭款:大明崇祯玖年潞国制第叁拾陆器,敬一主人

RMB: 2,200,000-2,800,000


本尊潞国鼎是极为少见的四足圆鼎,目前存世所见仅有四例。鼎为双立耳,平唇,微束颈,圆鼓腹,浅圆底,四兽形扁足外撇。器身通体以减地浮雕技艺雕琢纹饰,器纹饰分上下两部分,凸弦纹为间,回纹、勾连纹为地,上部雕一道七对对向蝉纹,蝉身分头、身两部分,以阴刻几何纹为装饰,造像逼真;下部纹饰为整器主体纹带,由四组工整对称的饕餮纹构成,每一饕餮纹图案的中轴线两侧自上而下为曲环角纹、眉纹、乳钉状中空眼纹以及鬚纹。四足纹饰与造形相结合,形如上攀之虎,以尾为足,写意状。器底刻铸篆书十八字,中间方印款署『敬一主人』,周边环款为『大明崇祯九年潞国制第三十六器』十四字。

明时期,经过一个多世纪的经济发展,收藏市场的扩大催生出仿古铜器的新热潮,『书史令人博,金石鼎彝令人古』,陈继儒《太平清话 · 集韵篇》中点名了当时上至皇亲贵胄下至市井百姓好古的生活情調,仇英的《竹林品古图》杜菫《玩古图》更是诠释了『玩古乃常,博之志大』的明末玩古盛况。此尊小潞王朱常淓所铸的四足圆鼎,是明末此般社会风气的写照。

朱常淓,字中和,号敬一,又称敬一道人或敬一主人,为潞简王朱翊镠第三子。朱翊镠是万历皇帝唯一的胞弟,隆庆四年被父亲明穆宗封为潞王。万历皇帝即位后,对这个唯一的弟弟宠爱有加, 让其居京师二十年, 纵容他挥霍奢靡。据载, 潞简王大婚时,把明朝的边备军费都挪用了九十多万两,将京城珠宝采购一空,史载:『京师虽百货所萃,此等珍奇与日用粟帛不同,即召商凑买,难以时刻取盈。』

小潞王朱常淓于万历四十六年袭封王位, 继为第二代潞王。他继承潞简王殷实的家业, 于琴棋、 书画、 古玩上醉心甚笃。如今谈及明代藩王斫琴,人尽皆知的『潞王琴,即是小潞王朱常淓所作。他所作的《古音正宗》与《潞藩辑纂万汇仙机棋谱》在琴、棋两界皆有声名,其嗜好琴书棋艺至此。万历四十六年袭封王位,继为第二代潞王,俗称小潞王。关于小潞王铸鼎之事,《汲县志》上有这样的记载:有一次,大潞王朱翊镠『珍宝库失火,及熄,金银等熔为一』,朱翊镠死后,其子朱常淓继袭王位。朱常淓喜欢文物,『习文翰,嗜古玩』,精于笔墨金石。旧王府失火之后,朱常淓索性请来匠人,将『大金饼』铸成了一只只仿古炉,而且逐一编号,共有三百六十只。《汲县志》记之为『延善炉者,仿古式铸之,得三百六十座。用牛革裹之埋地下,取得土气,近古意也』。明崇祯十七年,李自成麾下的闯军攻入中州,卫辉潞王府危在旦夕,小潞王朱常淓遂弃城出逃,流寓于杭州。清顺治二年,朱常淓降清,翌年卒于京城,他所铸造的这三百六十只,也随之成为了罕为人知的秘藏。

目前所见的潞王鼎,除本品外,馆藏仅有三例。其中两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其一铭文为『大明崇祯玖年潞国制肆拾器,敬一主人』、』其二铭文『大明崇祯捌年潞国制拾玖器,敬一主人』。另于台北故宫存有一件,铭文『大明崇祯玖年潞国制第一器,敬一主人』。包含本品在内的四件潞王鼎形制、铭文格式皆相同,可证为同期铸造。另传日本存一件方觚,亦为潞国制器铭文,编号第四十一。而本品应为拍卖市场中所见的唯一一例潞王铸鼎。

另值一提的是,清高宗敕撰的《宁寿鉴古》和《西清续鉴》中,有三件形制与本品极类的四足圆鼎,然未标明铭款。分别为《宁寿鉴古》卷一所载『周饕餮鼎六』、『周饕餮鼎八』;及《西清续鉴乙编》卷三载『汉饕餮鼎』。而据资料描述,台北故宫所藏潞王鼎『第一器』铭文被假锈遮覆,透过光方可见到。可推测《宁寿鉴古》与《西清续鉴》中的四足圆鼎,亦可能为潞王所铸的仿古饕餮纹鼎,被清人有意或无意地隐去了款识,方标作『周鼎』、『汉鼎』,录于书中。
点击名片快速关注:《藏家天下》                                                藏家天下                                      给藏家一个属于自己的天下!       公众号
图片

967

清康熙 局部鎏金鱼耳炉

口径 :27cm  高:23cm  重:9165g

款识:大明宣德年制

RMB:1,200,000-1,800,000


鱼耳炉为明清铜炉中颇为常见的器型。据《宣德彝器图谱》载,其为'照宋官窑双鱼耳彝炉款式', 陈设于乾清宫敬一堂东便殿及西便殿各两座,另有加铸四百座,分赐各王府。另《宣德彝器谱三卷》曰:'率宣铜诸鼎炉之品,当以鱼耳彝炉为最,盖鱼耳之款,乃宋窑款中上款,出之内府......'可见此铜炉器型渊源颇久,承自宋代官窑瓷器之形,而在明清两朝尤是宫廷皇室所青睐的陈设器型。

此炉尺寸属鱼耳炉中较大者,用铜甚丰,持之沉坠压手。炉身呈栗壳皮色,其上晕青、黄铜色,古雅可赏。形作侈口,束颈,腹部微鼓,膨出不多,近乎筒炉之形。炉下底骤收,承小圈足。炉身两侧置一对鱼耳,双鱼耳为鲤鱼造型,鱼作圆唇,丰身扇尾,周身颗颗鳞片皆细刻而出,并以四鳍附于炉壁两侧,局部施有鎏金。此对鱼耳造型尤具逸趣,鱼鳍、尾皆呈现出舒展飘逸之形态。炉底正中,落'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款,款为铸修而成,字形规矩大方,是颇为典型的清初官造炉款。

此炉双耳造型特别,如此写实风格,为鱼耳炉中仅见之孤例。然此鱼形双耳,仍可比照明清瓷器中的鱼藻纹造型,其可参照同时期官窑中的鲤鱼之造型,参见《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下)》,图167。如本品这般尺寸、形制的鱼耳炉,应是当时宫中案上陈设赏玩,或陈香供所用之物,尤具收藏与研究价值。

图片

968

清康熙 康熙己丑年桂月制鬲式炉

口径:15.1cm  高:7cm  重:2451.2g

款识:康熙己丑年桂月制、玉堂清玩、奕、书

RMB: 1,800,000-2,200,000


此炉平唇、束颈、鼓腹、三足,颈部双弦线条精准平行,圆腹光素无纹,造型素雅且朴实静穆。此式仅以颈部弦纹为饰的鬲式炉,为历代文人雅士所好。炉壁厚实,而铜质精纯,因而器型虽小,然压手之感强烈,叩之音色清亮,颤越悠扬。器作蜡茶原皮色,沉厚古雅,表面宝光莹莹,令人观之忘俗,抚之心怡。此炉底款颇为特别,共有三处,分别为'康熙己丑年桂月制'、'玉堂清玩'、'奕'、'书',书体疏朗有致,颇具章法,可与同期瓷器年款相较,应为官作佳款。此炉精铜良工,妙形佳色,款识工整,为清早期官造之佳器,实可宝可藏,焚香之余轻盘,尤赏心悦目。

康熙一朝虽行铜禁,但宫中铸炉从未停止,而官铸佳器尤多,但署有纪年款识的康熙官造铜炉仍不为多见,所见几例皆为'康熙六十年制'款。本品落款'康熙己丑年桂月制',为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八月,制器时间精确至月份,便在明清两代铜炉中亦属稀见,因而尤具收藏研究之价值。且此款旁侧落有'玉堂清玩'、'奕、书'两处颇有文人气质的炉款,在清代官作铜炉中,更显特别。'玉堂清玩'传为明代严嵩之子严东楼的字号,所出铜炉皆精巧不俗,遂逐渐成为后世所多见的文人炉款。此两处落款尤具文气,或证本品为宫中专为案上文玩所铸的文房巧物。

点击名片快速关注:《收藏家大掌柜》                                                收藏家大掌柜                                      关于收藏,还是听听大掌柜的吧!       公众号
图片

969

清乾隆 铜夔龙纹方形薰炉 

口径长:16.3cm 宽:16.3cm 高:16.8cm 重:2720g

RMB:200,000-250,000


图片
北京雍和宫藏 铜夔龙纹方薰炉

清乾隆时期仿古焚香之风盛行,用来供祀神佛成为香炉的众多用途之一,此炉即是。此熏炉精铜铸就,器呈长方形,口外侈,腹壁斜下收,下有四短足。熏炉由炉盖和炉身两部分构成,炉盖上炉钮呈方台状,上镂雕盘螭,螭身劲挺有力,线条流畅舒适。盖面镂空雕两层缠枝花卉纹,纹饰繁缛精细。炉身四方,口外侈,棱角分明,腹壁斜下收,下有四短足。左右对饰鎏金兽耳衔环,环上雕夔龙纹,炉身四壁饰锦地卷云纹及拐子龙纹,炉肩四角饰饕餮纹,底承四卷云形足。整器纹饰满而不堵,精美至极,器形端庄大气。
北京雍和宫内珍藏有同类四方熏炉一尊,此熏炉形制源自周簠,该式古铜器亦载于《西清古鉴》卷二十九。簠是古人盛放黍、稷、稻、粱的方形器皿。器呈长方形,口外侈,腹下收,下有四矩形短足。上有盖,盖与器形状相同,上下对称,合成一体,分则为两个器皿。青铜簠产生于西周时期,结束于战国,并在春秋时期得到空前发展,一度与鼎、豆等重要礼器放在一起的铜器组合之一。其用途与簋相仿,属食器。因在祭祀时用于盛稻粱,故称“祭祀盛粱器具”。

图片

970

清乾隆 局部鎏金云蝠纹双龙戏珠铺首衔环钵式炉

口径:16cm  腹径:31.5cm  高:17cm  重:14.4kg

RMB:3,500,000-4,500,000


此炉形为钵式,造型丰满圆润,口沿内敛,丰肩圆鼓,渐下渐收,设铺首衔环双耳。整器造型尤似康熙朝创制的瓷器名品苹果尊,于铜炉中颇显别致。炉身满施浮雕装饰,口沿、底足环饰莲瓣纹,外壁两侧各饰一处如意形连珠开光,内高浮雕双龙戏珠,外浮雕云蝠为饰。炉内膛铸一十字杵图案,外底正中浮雕“皇帝行宝”满文篆印,四周环绕汉、藏双语诗文,为康熙帝御制诗《法海寺瞻皇考御书敬佛二字》,诗云:“重来瞻御笔,怀感动心神。丕烈迈前代,鸿休启后人。兴文盛礼乐,偃武息兵民。法则光华远,千年照佛轮。”

此炉所用浮雕技法尤显高超,在清宫铜雕之中,难寻与本品相及者。其浮雕凸起处皆用鎏金,开光内双龙戏珠更是近乎于圆雕,双龙舞爪环游之态展现淋漓,似欲夺画而出,自生威势。整器外壁、内膛、炉底,无一处光素之处,尤显华丽可赏,且下方落款署清宫宝玺印文,显然为宫廷御制之物。

乾隆帝喜好佛事,不仅在养心殿、中正殿设有专供皇帝使用的佛堂,还定期到宫外寺院巡幸、行礼。受此影响,宫廷造办处所作器物常与皇家佛事相关,本品亦属此类。其不仅钵式炉之形制、莲瓣装饰为典型的佛教元素,炉底圣祖御制诗款与“皇帝行宝”印文,同样暗示炉本品的功用与等级。

《法海寺瞻皇考御书敬佛二字》为圣祖康熙帝巡幸万安山法海寺,见到顺治帝御笔“敬佛”碑后,作成的御制诗。诗中前半感怀先帝伟业,后半希冀江山永固,社稷长安,颇能代表清朝历代君王在佛前的心境与祈愿。乾隆帝自幼得康熙帝宠爱,继位后仍常追思祖父,此段圣祖御制诗既包含国君对江山社稷的愿景,也蕴藏着清室帝王自顺治以至乾隆的血脉传承,铸在此件御制佛器之上颇为合宜。

而此炉底“皇帝行宝”满文篆印,为清宫二十五方御宝之第九。乾隆十一年,乾隆帝对前代皇帝御宝重新考证排次,厘定二十五方御用宝玺。乾隆十三年,又将其中二十一方宝玺,统一为左清文篆字,右汉文篆字的形式。此炉底款“皇帝行宝”,即是乾隆十三年敕定的清篆书体。据《交泰殿宝谱》,其为“以颁锡赉”之用,据此亦可推测,本件钵式炉,可能为乾隆帝赏赐寺院的佛器,等级甚高。

本品形制特别,且等级甚高,可资参照的存例颇为罕有。北京瀚海2005年春季拍卖中,曾释出一件“清乾隆铜鎏金高浮雕云龙双耳炉”,其形制与本品十分相近:上下设浮雕莲瓣,饰高浮雕双龙戏珠开光,底款正中为“养心殿精鉴玺”,环绕“诞膺天命,农用八政”汉、满、藏三语诗文。其于2005年以555.5万元成交,后又于2008年中贸圣佳春拍中以739.2万元高价成交。此式钵式炉在当时应铸有数例,并分设于各处佛堂之中,而本品底款所铸圣祖御制文中,提及的顺治御题“敬佛”碑,至今仍立于万安山法海寺中,古今相映,更显难得。

点击名片快速关注:《收藏重点》                                                收藏重点                                      关于收藏,重点全在这里!       公众号
图片
图片
参阅  养心殿精鉴玺“款浮雕双龙戏珠环耳钵式炉

图片
康熙御制诗

图片

971

清早期 翠微山房款蚰耳炉

款识:翠微山房

口径:11.7cm  高:6cm  重:1331.5g

RMB:800,000-1,000,000


炉为蚰耳簋式,作侈口平沿,束颈下出鼓腹,至底内收,下承外撇圈足。炉身两侧置一对蚰耳,双耳线条上丰下敛,拱出颇多,使炉身重心提升。整器形制十分周正,线条收分明显,承明炉遗韵,赏之有仪轨端庄之质,尤具清雅素净的风格。炉身有漆古遮覆,其色近于猪肝紫,金灿铜色自皮下隐隐透出,更具古雅气质。炉下外底正中开框,落“翠微山房”四字楷书方款,字形结体清丽,顿笔、捺脚皆甚有度,更为整炉增色不少。

翠微山房为清室皇家园林静宜园中的一处建筑。康熙十六年,康熙帝在香山建成行宫用以游赏、驻跸。乾隆八年,乾隆帝游幸香山行宫,喜不自胜,遂在原行宫的基础上修葺、扩建,后赐名静宜园,并题署静宜园二十八景,不仅为之逐一作诗,更数次命内廷画师绘制静宜园二十八景图,以记山中胜景。翠微山房,即是静宜园二十八景中“雨香馆”内的一处建筑。
自乾隆以至嘉庆,翠微山房都是常受皇帝游幸的山中别院,且备受乾、嘉二帝青睐。乾隆帝曾两次为翠微山房题诗,言中对此处小景颇为自得:《题翠微山房》:“雨香馆里山房,翠微深处构堂。昨朝已过则置,今日方来未央。山云四面正蔚,膏泽一尺其滂。特是祈年劼毖,宁惟玩景徜徉。”

《翠微山房有会》:“山翠自万古,道心日惟微。两似不相涉,试言其庶几。解者称平处,得名所由依。平则近乎道,而山实无私。故每临山房,克己以为期。”

从诗中看,乾隆帝来此处赏云山雨景,又时常来此散心,体悟自性。甚至对“翠微山房”之名,亦有自己独到的领悟,足可见其对此处的喜爱。嘉庆帝亦多次在御制诗中,谈及翠微山房之妙景。

与此相称,清代宫廷的档案中,同样十分频繁地提及翠微山房,如乾隆五十二年档案中记载:“(内殿交)青玉炉瓶盒一分,擬在翠微山房明间香几上换安,换下宣铜乳耳炉一件”。类似于翠微山房添换陈设文玩的记载甚多,可见多有珍玩雅设陈设于此,以供皇帝来山房游幸时赏玩。此件蚰耳炉,即应是陈设于翠微山房香几上的皇家雅玩。

图片
图片
乾隆御制诗二首

图片
复原后的翠微山房

点击名片快速关注:《藏界看点》                                                藏界看点                                      小小收藏界,看点却多多。       公众号
图片

972

清 大清咸丰年造浮雕双龙戏珠朝冠耳

口径:27.4cm 高 :44cm  重 :59000g

款识:大清咸丰年造

RMB:1,500,000-1,800,000


此件朝冠耳造型端庄大气,炉壁厚实,用料颇丰。作盘口束颈,鼓腹浑圆,一双朝冠耳自炉肩而出,蜿蜒越过炉口,颇具雄浑之势,炉下承三枚兽面蹄足,承托炉身尤富力量感。此炉上下满施浮雕装饰,无一处留白,炉口、颈、腹部三周,皆饰双龙赶珠,并以回纹及覆莲相间隔;双耳内外皆满刻游龙为饰;腿足浮雕兽面。整器浮雕装饰颇为有致,尤其主体的云龙赶珠图案,设祥云铺地,双龙龙首及宝珠皆以高浮雕突出,繁而不杂,显为清宫造办处所出。

此式朝冠耳炉,是清代宫廷最为典型的铜设之一,其多陈设于宫中佛堂正中及大殿殿前,属等级较高的铜设为佛前五供正中之铜炉,因而作此般高挑的朝冠耳形,尤具庄重不凡的庙堂气质。据本品之尺寸、工艺,其应为清皇室佛堂礼供所用的五供之一。

但如今所见的清宫铜质朝冠耳炉,多见素面无纹者,如本品这般,遍身装饰浮雕双龙戏珠图案者较为少见,其纹饰应代表了本品较高的等级。此浮雕双龙戏珠纹饰,多可参照同时期官窑瓷器上的双龙戏珠纹。而本品用铜雕技法表现此主题,更具层次分明之立体感,制作难度也增加不少。可相比较者,可参照香港苏富比2008年4月11日拍卖释出的一套清乾隆浮雕二龙戏珠图五供,为乾隆宫廷完整的五供一套,其上双龙戏珠图案,亦为本品极具参照价值的参考。
图片

香港苏富比2008年4月11日

点击名片快速关注:《收藏动态》                                                收藏动态                                      玩收藏,信息很重要。本号着重关注和分享业内动态,指导藏友收藏。       公众号

今日回顾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点击名片快速关注:《收藏传说》                                                收藏传说                                      收藏最需要的就是传与说!       公众号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点击名片快速关注:《收藏家大联门》                                                收藏家大联门                                      收藏家自己的家园,集相互学习、分享、交流、交易等于一体的收藏类高端平台。       公众号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