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宋八大家中有三苏,苏轼是一代牛人,那另外两个水平又怎么样呢

 江山携手 2021-12-06

公元1087年,对于四川眉山的苏家是个大年,因为在这一年中,苏家有两个人同时科举中第。

这两人分别是未来的宋诗第二人苏轼,以及他的弟弟苏辙,他俩日后霸占了“唐宋八大家”中“三苏”的两席,而占据了另一席的苏洵则是他俩的亲爹苏洵。

实际上,苏轼兄弟俩此次参加北宋的“高考”时,苏洵其实也来了,不过因为一些不能确定的原因,苏洵并没有一同参加科举。有人说,这是因为苏洵所学,和科举的内容不太相符,因此接连两次落榜的苏洵,已经彻底放弃了科举。

后世中,还曾传有他感叹屡试不中的一句诗歌:

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

也有人说,可能是因为苏洵担心自己入仕之后,和两个儿子同朝为官,会影响儿子们的仕途,所以就自我“牺牲”了。我更相信是后者,因为根据《宋史》等书记载,苏洵虽然没有参加这次科举,但是他却因为自己的文章已经大成而名满天下,宋仁宗曾专门征召过他,但是他只是微微一笑,然后就给拒绝了。

可能有人会问,苏洵既然没能通过宋朝的“高考”,那么他为何会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呢?难道他只是沾了儿子们的光吗?

其实并不是,苏洵虽然没有能在科举中有所作为,但是他在文学上却依然做出了很大的成绩。据《宋史》等书记载,他当年带着儿子进京赶考时,曾把自己的文章给当时的名流欧阳修看过。

欧阳修对他的文章评价很高,认为可以和贾谊和刘向媲美,那么贾谊和刘向又有什么成就呢?贾谊和刘向都是汉朝时的名宿,中学课本中的《过秦论》就出自贾谊笔下,司马迁写史记时,曾把他和屈原并列

而刘向则是我国目录学的开山祖师,他还曾编修了著名的神话书籍《山海经》,而且这两人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文章朴实无华,对国家大事有很独到的见解,由此可见当时的文坛泰斗用这两个人来形容苏洵,足以证明苏洵的不凡之处。

此外,苏洵还做了一件功利千秋的大事,那就是他编纂的《苏氏族谱》,采用了很多先进的归纳方法,而这些方法已经流传,迅速颠覆了以往编纂家谱的旧例,其中的有些方法直到如今,仍被采纳,而且即使在未来,他所创造的体例还会继续流传下去。

苏洵后来也曾被特招进入了体制,但是因为当时的他已经年纪不小,因此他在仕途上还没来得及有一番作为,就驾鹤西归了。

苏轼的弟弟苏辙,是一个很容易被人忽视的人,因为他的哥哥苏轼实在是太有名了,不过翻开真实的历史,苏辙其实也非池中之物。

苏辙入仕之后,王安石曾主持了著名的“王安石变法”,在这个变法中曾有一条叫“青苗法”的。王安石指定这个法律的目的,是因为他发现,农民在种植粮食之前,会因为受灾等原因,而无法准备齐生产资料。

于是老百姓为了凑齐生产资料,就会向周边的大户借“高利贷”,而在老百姓完成粮食收获之后,又常常还不上这些钱,而不得不卖自己的田地去还债,久而久之,很多农民就会“破产”。

因此王安石就想了一个主意,就是在百姓需要生产资料时,由国家来统一平价放贷,等到农民粮食丰收了,再以约定好的利率把钱收回来。这个看似“完美”的解决方案,却遭到了苏辙的质疑。

苏辙就对王安石说,您这个想法不错,但是实际执行是问题却会很多,比如,你虽然规定了一定的利息借收,但是却没有相应的监管机制,到时很容出现有法不依的现象,另外,你提前把钱借给农民,怎么确保他一定会用在粮食生产上,而不会胡乱去花,遇到特殊情况,这些借了钱的人,要是不按时还又会怎么办……

这时候您难免会动用一些粗暴的手段去干涉,但是在干涉的过程中,您又如何会避免里面的细节合法合规……

王安石听完苏辙的建议后,曾表示要好好考虑一下,然后在一段时间内,王安石也没推行“青苗法”,但一段时间之后,王安石还是推行了新法,结果苏辙提出的问题,无一没有出现。

史书中对这段记载,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字,但是我们却能从中看出很多事,第一,苏辙的影响力,当时应该不低,否则以“拗相公”的脾气性格,加上当时皇帝对王安石的支持,苏辙应该不敢在推行新法的一开始,就给新法泼冷水。

第二,苏辙虽然是凭借科举考试入的仕,但是他却不是一个不通俗务的“书呆子”,他对于基层问题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有这种格局和眼光的人,如果专心学问,又怎么可能会寂寂无闻。

据记载,他在文学上最突出的表现,不是诗词歌赋,而是对于历史和时政的评论性文章,他的代表作《历代论》,对历史中的一些重点人事,都做了非常精要的分析,其中最出名的,就是他对于刘备的论断:

智短而勇不足

因为他学问高深,且精通政务,因此在他生前,曾历任要职,在他去世以后,皇帝为他定下的谥号是文官中非常高的“文定”。

由此可见,“三苏”中虽然只有苏轼大家比较熟悉,但其余两人也并非是沾了他的光,才位列的“八大家”,他们二人其实也都各有成就,不过因为苏轼名声太大,他们才会被“忽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