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地理|有效地理信息的获取

 hjh2004 2021-12-06

鸣谢

本期参与老师(排名不分先后)

史德新   张增俊   高  丽   毕智宏

获取有效信息,巧用地理思维

获取地理信息是学科素养和高考评价体系中明确了的素养和能力。在复习和应考准备中,培养和提高学生获取有效地理信息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题目的命制是一个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为什么这么说,是因为题目命制的限制性因素特别多。试题的等级越高,这种限制越多。撇开其他不论,单就试题本身的信度,就是一个很大的工程,以前听过专家的报告,对于试题材料的斟酌就是一个严谨而漫长的过程,甚至精确到一个标点符号。说白了,就是试题材料、题图、试题本身的描述乃至选项,甚至选项的排列顺序都是经过缜密的设计的。一般来说,在惜字如金的高考试卷中,不会出现多余的信息。

一、如何获取有效信息?

分为直接获取和间接获取:直接获取是指从试题情境中的“地理文字和图表”中直接获得。间接获取分为:通过对试题情境中“地理文字和图表”内容的理解、判断、推导得出的信息;情境联想与想象,结合基础知识和生活积累得出的信息。

有效性必须做到:第一,信息的来源是正确的。有效的信息必须来源于试题情境或基础知识体系或生活实践经验;第二,信息的内容必须正确的,即内容要科学严谨、符合实际;第三,信息是能够为解决问题提供帮助的,即要紧扣题目,不要偏题、离题;第四,在解决一个问题时,信息和信息之间的关系是合理的,通常表现为并列关系、因果关系、层进关系等。

二、有效信息获取的途径

主要途径:基本模式+一般过程。

基本模式:一线两核。即问题为主线,贯穿素养核心与基础知识体系。

       图片

“一线两核”:有效的信息的获取要以“问题”为主线,在主线指引下,在“核心素养”和“必备基础知识”两大信息库中搜索、找寻。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关键词”的输入。

“关键词”就在地理问题(题干)中,我们发现它的过程就是我们常说的“审题”。我们的审题应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地理问题发生的“三要素”——时间、空间和主体事物。这一步可以让我们知道“是什么、有什么、在什么空间和时间背景下发生了什么、有什么具体表现”,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根据“主体事物”的相关情况联系基础知识储备库,调用必要的知识体系;另一是部分设问类型与限制。这一步可以让我们进一步明确地理问题的“解答内容和方向、解答的限制和要求”,这可以有效的提示我们,在问题限制范围内,联系相关的“思维体系”和“解题模式”。这两部分主要是方向上的有效。(说明:考虑以上两部分的理由。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每一个素养表现方面的锻炼、提升,直至达成都是要建立在明确“三要素”的基础之上;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考查内容之一就是“必备基础知识”,它既是其他三个考查内容的基础,也是有效信息的重要来源。)

简言之,方向的有效性在于核心素养,内容的有效性来源于情境和基础。

有效的方向性内容构建如下:

 图片

有效的内容的筛选基本流程如下:

图片

三、举例说明:

1.获取有效信息,打破思维定势

(2020年山东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柳沟是黄河内蒙古段的一级支流,流域面积1356km2(图12),是黄河粗泥沙的重要来源区之一。2019年5月,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在水土保持专家许教授指导下,对西柳沟开展了以“黄河上游流域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的考察活动。他们来到西柳沟上游,放眼望去,沟壑纵横,植被稀疏。当地农民说这里“遇水成泥、遇风成沙”。两天后,他们到达中游的风沙区,只见河流两岸有新月形沙丘分布。许教授说这里每年冬春季节常有大风和沙尘暴出现。穿过沙漠继续北行,研学小组发现地势变得低平,河流蜿蜒,河岸两侧遍布绿油油的农田。龙头拐水文站工作人员介绍,每逢汛期,这里会泛滥成灾,入黄口处常形成沙坝,造成黄河干流严重淤堵。

图片

(1)研学小组依据水文站提供的资料绘制了西柳沟多年平均月输沙率和月流量变化图,发现西柳沟汛期易形成峰高量大、陡涨陡落的高含沙量洪水。从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西柳沟高含沙水流的形成原因。(6分)

常规分析思路:

图片

     从获取信息的角度:

①时空观是我们地理综合思维考查的角度之一,该题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在设问小材料中,关键的空间的“水文站”,关键的时间是“汛期”。

②沿着“水文站”获取信息,回图找图例,水文站是龙头拐,即龙头拐测得高含沙水流,从龙头拐沿着西柳沟向上游走,分别是冲积平原区、风沙区、黄土丘陵沟壑区,得沙源主要来自于这些地区。

③沿着“汛期”获取信息,回右图可知,西柳沟有两个汛期——春汛和夏汛,再结合题干材料“峰高量大、陡涨陡落”应为夏汛,从时间尺度分析,夏汛携带的泥沙应从去年夏至今年夏季。

④结合时空综合的角度,并在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上游“沟壑纵横,植被稀疏”(夏秋季两岸易被暴雨侵蚀,河流搬运泥沙)、中游“冬春季节常有大风和沙尘暴”(搬运沙尘,沙尘在河道沉积)、下游“地势变得低平”(部分泥沙沉积)。

参考答案:冬春季节,大风将大量的沙尘吹送到河道里堆积,提供了丰富沙源;夏秋季节暴雨多发,侵蚀搬运作用强,增加了入河泥沙量;进入河道的泥沙被洪水搬运,易形成高含沙水流。

2.获取有效信息,图文转化

获取有效信息,然后将文字转绘为图,通过所学地理原理解释地理现象或地理过程。

(2020年山东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露点是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其数值越大,反映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大。一般情况下,温度相同时湿空气要比干空气密度小。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所形成的锋,称为干线。图8为北美洲部分地区某时刻主要气象要素分布形势示意图,来自极地、太平洋和墨西哥湾的三种性质不同的气团,在落基山以东平原地区交绥形成三个锋:冷锋、暖锋和干线。

图片

(1)分析图中干线附近产生降水的原因。(4分)

获取有效信息“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所形成的锋,称为干线”、“温度相同时湿空气要比干空气密度小”,即可绘制如下图。

图片

参考答案:干线东、西两侧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东侧的湿气团密度小,位于干气团之上,湿气团被迫抬升;抬升过程中,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达到露点后),形成降水。

(2)说明图示区域地形对干线形成的影响。(6分)

①获取有效信息“来自极地、太平洋和墨西哥湾的三种性质不同的气团”可绘图如下:

图片 

②获取有效信息“在落基山以东平原地区交绥形成三个锋:冷锋、暖锋和干线。”可绘图如下:

图片

图片

参考答案:本区西部分布有南北向高大山地,来自太平洋的气团,在山地西侧的迎风坡降水后,湿度减小,越过高大山地在背风坡下沉增温;本区中部为面积广大的平原,地势平坦,下垫面性质均一,利于东侧墨西哥湾湿热气团的快速深入,气团性质变化小。(温度相近的两个干湿气团交绥形成干线。)

四、养成好的习惯:

1. 读题时圈画关键词句并做出标记。

例如:下图表示我国某地的一种重要的地貌形态。读图,回答1~2题。

 图片

(1)该地貌的形成原因是(   )

A.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    

C.风力侵蚀    D.风力堆积

(2)①②③④四点中最适宜建港口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这组题目中,要用到地转偏向力,北半球河流右岸侵蚀,左岸堆积。题目中“我国”就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词。这种信息,往往是在题目中看似很随意的给出来,我们要特别重视。

2.如果有图,在图上把已经判断出来的信息标注上,这样可以减少重复判断。

例如: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市功能分区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的是不同的功能区,有一条河流穿过该市。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图片

(1)若在该河开发漂流旅游项目,那么漂流的出发地应设在(     )

A.a区     B.d区    C.e区    D.g区

(2)若该市包含下列功能区且布局合理,则g区最有可能是(    )

A.居住区     B.文化区    

C.工业区    D.中央商务区

这组题目中,“有一条河流穿过该市”、“我国东南沿海某市”这些都是关键的词句,“有一条河流穿过该市”说明河流对结题有帮助,我们看到这句“有一条河流穿过该市”,就根据图中的等高线画出河流,并用箭头表示河流流向,恰好题目中用到了。这样我们就不用看到题目后再回过头去在图中找河流、判断河流流向了。“我国东南沿海某市”这也是一个隐含的条件,其实是给出了盛行风的风向,在后面判断工业区合理性时要用到。

这些方面看似小问题,但往往成为学生做题的拦路虎,我们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一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