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人是最危险的人我一直相信,绝大部分的普通人是不好不坏的,会因为人性幽微而盘算,又会因为恻隐之心而善良。 就好比知否里的王若弗,一抓住小妾的把柄就迫不及待弄死她,藏着掖着不想给两个庶女高攀的机会。却又因为恻隐之心放过背叛她的丫鬟,最后又真心实意替庶女打算。 但知否里是有这么两三个至恶之人的,她们的行恶目的令人费解,却又不出意料。 她们不像太后,是为了保住丈夫,即先帝的三十几年政策不被改革而跟正义的主角不对付。也不像林噙霜,是为了荣华富贵,为了把当家主母踩在脚下而去算计主角。 就是这种作恶的目的是落实在具体的,实际的利益上,可以说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 而这几个人明知这么做,自己捞不到什么好处,但还是乐此不彼。哪怕对方并不想跟她们浪费时间周旋,可她们却还是没皮没脸往上凑。 这种令人费解却又不出意料的行恶动机仅仅只是见不得别人好。因为见不得别人好,所以不管这么做对自己有没有好处或值不值得,就是要给对方制造不快和灾难。 而这样的动机她们是不自知的,因此就这样一次又一次突破底线,跌落到性本恶的深渊里。
就比如康姨妈,王家的嫡长女王若与。她父亲生前门生遍布天下,死后配享太庙。自小父母对她就偏爱,母亲更是把身家本领倾囊相授,花费最多的心血在这个女儿身上。 王若与可以说是按照最标准的大家闺秀模式培养出来的,既不缺爱也不缺教导,她自己也是 比如可以想出用提炼出来的浓银杏芽汁兑入糕点里,让盛家老太太神不知鬼不觉地吃下去中毒而亡,事后她妹妹是替罪羊,她不仅可以继续逍遥法外,还能因为捏住对方的把柄而为自己所用。 她是有布局谋略的,环环相扣,算无遗策。这种城府手段若是为了自保倒也说得过去,偏偏全用在作恶多端上。而这样的人,一念地狱之后却是最危险的人。 她嫁到康家做当家主母时,府邸后院根本翻不起水花,那些她觉得过得好占到便宜的小妾早就被她收拾了。所以,死在她手上的人不少。 当她的宅院相对平静的时候,她又耐不住清闲,把目光投向了外面的世界。而被她“看中”的那些人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的,愣是智谋双全的明兰也是伤筋动骨,元气大伤。 很难说,王若与到底有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然扭曲的心态,但周围的人对她的评价没有一个好的,因此她索性破罐子破摔,一恶到底,见谁过得好就去恶心谁。 这种见不得别人好的心理已经不是幽微了,而是走火入魔,不惜用身家性命和毕生精力去害人了。 一开始,她见不得自己妹妹还算融洽的夫妻关系,更见不得盛家老太太没有拿着婆婆款去为难自己妹妹,所以她总是不停地在挑拨离间。 那时的明兰虽养在老太太屋里,但还是做小伏低,装傻充愣,因此拿捏不到她的错处。所以,康姨妈只是对她指桑骂槐,并没有多放在心上去为难她。 后来看到明兰嫁到顾家,成为明媒正娶的侯府嫡妻后,她第一个按捺不住跳出来。先是在外头败坏明兰名声,后又给自己脸上贴金,拿着沾不上边的亲戚长辈款,三天两头跑去顾家折腾明兰给她请安问好。 乐得小秦氏不停给她递上尖刀,自个躲在一旁打太平拳。康姨妈这样的心计城府,怎么会看不透小秦氏的居心? 不过是因为明兰作为一个她压根瞧不起的庶女不仅没有像她家的那些庶女一样没有好下场,反而是嫁入侯府当嫡妻了! 明兰这样的逆袭,让她实在是太眼红了,太眼红了就太想把她拉下马了。 所以,她的眼里心里只有盛明兰这个“对手”,偏偏她的那些伎俩不仅没给对方造成麻烦,反而被迎刃而解了,于是她就更加不甘心和意难平,也就更加疯魔。一疯魔,又哪来的自省和思辨? 忘记初衷毁掉一生剧里还有一个因为见不得人好而赔掉自己一生的人就是小秦氏。她出身高门显贵,虽是续弦,好歹也是侯府的嫡妻。 奈何,她想要除去的人,不放在心上的人,觉得翻不出水花的人却出乎她意料地过得好。这让她对于自己所拥有的东西瞬间觉得不香了,只想让对方不好过。 一开始小秦氏确实是为了自己的儿子将来名正言顺袭爵而谋划的,一切也都朝着小秦氏算计的方向发展,周围的人也没有人超越她和儿子。 可是后来,顾二咸鱼翻身,东山再起,甚至娶了明兰,如虎添翼,但她依然还沉得住气。因为看起来,这对夫妻的好日子依然还没有超越到她不能接受的程度。 直到她得知这夫妻二人同心协力,自己的算计再也不能得逞时,他们的日子注定越过越好时,她才彻底沉不住气,一出手就是要杀死明兰。 剧中有过强调,在宅院中,一旦出现人命,尤其是女人的命,那么基本上这个家的当家主母在外头就不太好混。且看康姨妈就是这样,盛老太太是禁止家人与她往来的,而其他人不过是跟她逢场作戏而已。 所以,以小秦氏这种借刀杀人,惯会拿人当耙子,包装出一个贤惠温柔的人不到万不得已,是绝对不会走这一步路。当她决定要走这一步路的时候,她身边的陪嫁丫鬟都怕了,也劝过她三思而后行。 剧情发展到这里的时候,可以说小秦氏完全忘记了初衷,她不再一腔情愿地为自己的儿子打算,而是纯粹就是见不得这对夫妻好。 她祈求 剧中有一段小秦氏疯魔的戏真是太形象了,那是小秦氏彻底垮掉的一刻,她生无可恋地地对贴身女使剖白,她等不及了,她一天一天老了,而这对夫妻正值壮年,日子越来越好了。 那是她最真实的样子,说出了她最想要的东西。不是她的儿子袭爵,而是这对夫妻分崩离析,不得好死。 这跟王若与眼红别人的好,恨不得拉下马再狠狠地踩上几脚是如出一辙。它已经超出了为了具体的切实的利益而算计了,纯粹就是人性的阴暗面。 用心理学的术语说,“本我”不再受“自我”的约束,朝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而“本我”奉行的是快乐原则,具有毁灭性特征。“自我”奉行的是现实原则,将不符合现实,不利于社会发展和自我价值实现的私欲和意识过滤掉。 这就是王若与和小秦氏不得善终的根源,也是必然的结果。其实,剧中还有一个大抵也是这种下场的就是盛墨兰,但电视剧为了一个好的结局,强行把墨兰洗白了。 我在之前文章里说过的,如果是现实中的墨兰,根本是洗不白的,而是耐不住清冷和落寞,会为了重回高峰而走火入魔的。 她一开始是为了高攀,哪怕踩着别人的尸体在所不惜,就她这个时候还是有一个具体的动机。后来,她的目的达到的,折损了她身边最大的“军师”林小娘。 倘若她这个时候见好就收,仅仅只是私底下见不得明兰好那也就算了,大抵还是有洗白的可能。 但是她的点跟康姨妈一样,一个压根就没有放在心上样样不如她的庶女,竟然也嫁给别人当嫡妻,而且比她嫁得还好。于是她就发恨,眼红,见不得别人好, 这种就是已经走火入魔了,赶不上别人,又不提升段位,就只能期盼明兰倒霉,甚至人为给明兰制造困难,所以她的一生都被赔送在这样不值当的消耗中,让她变得不知足,变得本末倒置。 墨兰这样的本性,她根本不自知,又何来恍然醒悟?没有醒悟又哪来的洗白?可以说,康姨妈和小秦氏的结局其实就是盛墨兰的结局。 为什么她们见不得别人好为什么她们会 然而,在我看来,最根源的问题在于,她们从来就没有向内扎根的一个过程,哪怕是一个举动一个念头都没有,而是把自己的安全感和命运建立在外界和男人上。 时代不可选,出生亦不可选,可是怎么过活,向内还是向外发展却是可以选择的。她们的聪明其实不逊色于明兰,但是结局截然相反就是因为前者毕生向外索求,后者向内扎根壮大。 向外者,她的幸福感和安全感是随时都在变动的,是以别人的成败为框架的。今天别人好过呢,她心里就不舒服,即便赶上了得到了,看到前头还有过得更好的,她又意难平。 可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就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幸福感和安全感也是没办法建立起来的。一旦动了歪心思,那么走的就是康姨妈小秦氏等人的路,一生也就这样断送在自己手中。 向外者,她是没有主心骨的,根据男人的喜怒哀乐去做人做事。墨兰在做姑娘的时候,总是喜欢哭哭啼啼,这是她装柔弱的一种手段,但她本质上也是这样的。 她在林小娘面前不必伪装,可以呈现出最真实的样子,也是一言不合就哭闹的。比如当她看到自己的 她的内里就是一张薄纸,永远经不起风吹草动的,所以她就只能寄生在男人上,因为男人而去撒谎、虚伪、甚至陷害同性。 而男人的花心、贪心、私心却是无穷无尽的,当她们抓不住奈何不了时,就只能把多余的心思放在外界上。 比如康姨妈和小秦氏,奈何不了自家男人,精力又无处安放,时间又不知如何消遣时,只能找别人麻烦。 向内扎根才不会被人性的幽微利用看正面例子,明兰就是向内扎根壮大的一个过程。她在洞察力上下功夫,又在暗中学习管家本领,读书识字为了能思辨。 即便小公爷对她青睐有加,她也没有把幸福托付给他,而是掌握在自己手中。 后来与顾二成婚,顾二把她放在心尖上,但她并没有因此放纵自己,放弃自我成长,而是时时刻刻见好就收,兢兢业业把本领和才能用在管家理账上,不断滋养壮大自己的内心。 所以她没有时间为了男人的喜怒哀乐而活,也没有多余的心思去见不得别人好。尽管生在礼教等级森严的时代,她依然挣扎出来一番自己的天地。 所以聪明并不能让一个人的路走长走稳,只有向内扎根的那股力量掌舵着聪明,路才能越走越长,越走越稳。 康姨妈小秦氏的一生令人嘘吁,不禁感叹一句,生在这个时代真是太好了。女性不再受制于礼教的压迫,也不必再以男人为唯一的出路杀出一条血路来。 但王若与和小秦氏的人生和下场不论放在哪个时代,都是值得反思的一个例子。因为这样的心思其实每个人都会有,只是都在幽微中,只有不让它壮大才不会因此而走错路,毁掉一生。 我们常说,不要与人比较,背后的含义是,很多人觉得幸福与否是通过比较得出来的。看到别人过得比自己好,便对现状心生不满。看到别人过得比自己差,便窃窃自喜安于现状。 而这种建立在外界的幸福感是虚幻的,使人潦草度一生。唯有向内扎根,清楚自己要什么,遵守游戏规则,才能驾驭得了自己的人性幽微,过好这一生。 知否剧评系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