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仲景留下三味药,化解紧张、焦急、疑心重!肺腑之言与君说

 随缘飘渺 2021-12-06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中医藏象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文老师继续跟你分享,中医治病的有趣故事。

文老师希望,通过这些故事,让大家对中医的理解,多一点,再多一点。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年27岁,医案记载姓陈。

这个人,素来性情急躁,容易焦虑,疑心很重。

有一回,她在家里吃饭。吃的啥呢?吃鱼。

吃鱼,当然就要注意鱼刺了。

结果,吃着吃着,此患忽然就感觉嗓子里不舒服,吞咽的时候有些疼,有异物感。

“怎么回事?是不是被鱼刺给扎了”?此人马上就警觉起来。

她赶快大口咽米饭,又大口喝水,但是这个异物感始终存在。

此人心中有些慌乱。她想,如果这东西就这样在里头扎着,时间长了,会不会化脓?会不会让我变成哑巴?会不会癌变?

此人越想越害怕,竟然几乎要掉下泪来。

怎么办?家里人赶紧陪着她去医院耳鼻喉科检查。

结果,到了医院,人家大夫仔细一看,发现啥也没有。

患者一听,不乐意了:我明明感觉到有东西,你怎么能说没有呢?

大夫手一摊:“我真没看见什么。你要是不相信,再到别的医院看看”。

于是,此患就又走了几家医院。得到的结果,都是咽喉部位没有异常。患者口中所谓的鱼刺儿,怎么不找也找不见。

这可怎么办?转眼,一个月过去了,患者为此终日忧心忡忡,饮食俱废,坐卧不安,晚上也睡不好觉。

这时候,有人建议,去看看中医吧。说不定,中医能有办法。

于是,患者转投中医治疗。

刻诊,见患者舌红少苔,脉细。咽喉部检查,还是没有异常。

这时候,医家就问,患者平时脾气怎么样?

家人代述,平时性格比较急躁,爱上火,爱焦虑,爱怀疑。其实在“扎刺”之前,她就有过颈部不适的感觉,就好像被什么东西牵拉住一样,不舒服。另外,就是患者胸闷,不畅,晚上睡觉爱做梦,一宿一宿地做梦。

医家了解到这些以后,提笔书方一首,但见——

甘草6克,小麦20克,大枣5枚,生地10克,当归10克,白芍6克,酸枣仁10克,五味子10克,丹参10克,淮山药10克。

所有这些,水煎服。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4剂以后,咽喉异物感几乎就消失了,感觉不到疼痛和不适。

嗓子一舒服,患者的心情也跟着好转,所以夜里睡眠质量提升,焦虑状态缓解。

接下来,原方基本保持不变,加入薄荷6克继续服用。5剂之后,患者诸症悉平。为了防止复发,患者又服用一周来巩固。最后,停药痊愈。

这张小医案,记载于1989年的《四川中医》上。你要是感兴趣,可以去好好翻阅一下。

我说说这里的道理。

实际上,如果你仔细观察生活,应该会发现,有很多心思重、总焦虑、善思考的人,他们的嗓子都可能不太舒服。

而那些本来就咽喉不适的人,你看他们在症状发作或加重的时候,心态也往往焦虑不安。

这提示我们,一个人的情绪变化,有可能会带来咽喉部位感受的异常。

为什么会这样?

我问你,情绪变化,和哪个脏器的关系最密切?答案是肝。肝主疏泄、主情志。肝经,走我们咽喉的。所以,情绪变化,导致肝郁气滞等问题,就会让我们的咽喉有反应。

比如说上头医案里这个患者吧,她就属于典型的,因为肝气失和,导致的咽喉异感症。

你看,这个患者,平时就容易焦虑、上火,颈部在发病之前就常常觉得牵拉紧张,夜里睡觉质量还不好。你说她是不是常常处于一个肝郁气滞的状态啊?

再看舌脉,她舌红,少苔,脉细。这说明啥?肝郁化火了,灼伤阴津,对不对?

肝属木,心属火。木能生火。肝郁化火,母病及子,当然会导致心阴的耗伤,令心神不安。所以,这个患者每天不干别的,就是在琢磨自己嗓子里的那根“刺儿”,胡思乱想,害怕“癌变”,担心大夫糊弄她。

所以说,要想改善这个患者的问题,就必须调肝。这是最关键的问题所在。

怎么实现这个目的呢?我们再来看一遍医家用的配伍——

甘草6克,小麦20克,大枣5枚,生地10克,当归10克,白芍6克,酸枣仁10克,五味子10克,丹参10克,淮山药10克。

我们先挑次要的说。生地滋补肝肾之阴,清热安神。当归,滋补心肝之血。白芍,平肝凉肝。酸枣仁,可以滋养心肝之血。五味子,用于养心安神。丹参,可以凉血活血,宁心安神。

这些,别看挺多,但都不是主干。

真正的主角,是前面的三味药,即甘草、小麦和大枣。

读者朋友,我记得,我在昨天的文说中曾经提到了,这三味药组成一个什么配伍啊?答案是甘麦大枣汤。甘麦大枣汤出自哪里啊?出自《金匮要略》。它的基本配伍是什么啊?就是甘草9克,小麦15克,大枣10枚。

它能干啥呢?简单说,就是“缓肝急”。

啥是缓肝急啊?肝阴肝血不足了,使得一个人肝魂不安,脉象细数,舌淡红少苔,精神恍惚、悲伤欲哭、焦虑不安、胡思乱想、心中烦乱、晚上睡不好……这个时候,就说明患者的肝,急了,需要缓解、安抚。

怎么安抚?怎么缓解?《素问》说:“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因此,就用甘草、大枣、小麦三味药。它们,都是甘味的啊。

其中,小麦可以补养心肝之阴,凭借其甘凉之性,起到除烦、养阴、安神的作用。大枣,可以养血。甘草,补养心气,和中缓急。这就是基本的用药意图。

你看吧,上文医案里这个患者,诸多情形,是不是符合甘麦大枣汤的方证?

既然符合,那我们就用它来安抚患者的情绪,缓解她的“肝急”。在此基础上,配合其它养阴血、安心神的药材,这不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吗?

因此,甘麦大枣汤,在这里,是治疗的基础和主角。

按说,张仲景写在《金匮要略》里头的甘麦大枣汤,可是实实在在的安神妙品。心肝阴血不足导致的多梦、焦急、疑心重等问题,中医师们常常会想到用它调治。尤其是面对更年期女性,甘麦大枣汤更是常用的方剂。

关于此方的医案,多得数不清,但是每一个都非常典型。文老师以后如果有机会,就抽时间多给你讲一讲。你自己,不妨也主动阅读、寻找甘麦大枣汤的应用医案。你读得越多,对此方的理解也就越多。

好了。这个事儿,文老师就说这么多。我感谢你的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