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邢智慧 摘 要:沂源苹果与烟台苹果作为山东省两大苹果地理标志产品, 在生长环境、结构种类、品牌建设等方面存在着许多的相似点和不同点。然而沂源苹果的知名度以及产量销量远不如烟台苹果。本文运用比较分析、数据分析的方法, 分析了沂源苹果和烟台苹果的相似点和不同点, 找出沂源苹果产业存在的问题, 进而提出改进措施, 促进沂源苹果的发展。 作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 沂源苹果以其鲜艳的色泽、清脆香甜的口感而闻名, 已获得省部级荣誉称号40多个, 有“江北第一果”的美誉。同样作为山东省内的国家地理标志果品烟台苹果近几年发展势头迅猛, 在2018年山东省地理标志产品实力排名中, 烟台苹果荣获第1名, 而沂源苹果则远远落后于烟台苹果, 位列第99名。沂源苹果无论从产量规模、知名度还是品牌价值方面都不如烟台苹果。栖霞是烟台苹果的主要产区, 本文从沂源苹果和烟台苹果的产业现状、品牌建设、营运方式以及政策扶持等一系列现状出发, 运用数据分析、对比分析的方法, 指出沂源苹果存在的问题, 提出改进措施, 更好地促进沂源苹果的发展[1,2]。 1 沂源苹果与烟台苹果的发展现状及对比1.1 沂源苹果与烟台苹果概况1.1.1 沂源苹果概况据《沂源史志》记载, 截至目前, 沂源苹果种植已有100多年的历史。2008年, 沂源苹果获得北京奥运会“奥运推荐果品”一等奖, 获得中国农业部农产品原产地地理标志保护等级。2009年, 沂源苹果作为“全运会专用果品”进入第十一届全运会, 同年于国庆60周年走进人民大会堂。2010年沂源苹果又被评为上海世博专用果品。其中, “中庄”牌苹果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沂蒙山”“沂源苹果”被认定为山东省著名商标。 沂源苹果的地理标志范围包括山东省沂源县境内的中庄镇、南鲁山镇等11个乡镇, 地理坐标为东经117°54′~118°31′, 北纬35°55′~36°23′。近些年来, 沂源苹果逐步发展成为以红富士为主, 小国光、黄金帅为辅的种植结构。截至2017年, 沂源县种植苹果树2万hm2, 产量70万t, 总产值22.4亿元。 1.1.2 烟台苹果概况烟台作为苹果之乡, 是我国最早种植苹果的地区, 也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地区。2002年“烟台苹果”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08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烟台苹果及加工品已出口到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年出口量占全国出口量的1/5。烟台苹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包括山东省烟台市全镇。截止到2017年底, 烟台市苹果栽培面积18.84万hm2, 产量566万t, 分别占山东省苹果种植总面积与总产量的62%和66.5%。 烟台栖霞市被称为“胶东屋脊”, 自然地理环境非常适宜种植苹果。现栖霞市已发展成为烟台苹果主要产区, 苹果栽种面积6.7万hm2, 产量200多万t, 年总收入达120亿元, 享有“中国苹果之都”和“中国苹果第一市”之称[3]。 1.2 沂源苹果与烟台苹果对比1.2.1 基本信息栖霞作为烟台苹果的主要产区之一, 栖霞苹果的产量在烟台苹果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将沂源苹果与烟台苹果及其重要组成———栖霞苹果进行对比, 结果见表1。据表1可知, 沂源苹果在种植规模、产量以及收入上远不及烟台苹果以及栖霞苹果。主要原因是沂源县的土地面积小于栖霞市, 苹果种植面积占土地面积的比例仅为栖霞市的50%。产品价格方面, 沂源苹果更是远远低于栖霞苹果[4]。 表1 沂源苹果与烟台苹果对比 1.2.2 苹果种类沂源苹果品种主要包括红富士、红将军、红嘎啦、新红星、金冠、藤木1号和松本棉等。据2015年相关统计数据表明, 沂源苹果早熟品种约占8%, 中熟品种占16%, 晚熟品种约76%。栖霞苹果品种更新换代快, 20世纪80年代初, 引进了红富士、嘎啦、千秋等新优品种, 目前, 红富士占80%、嘎啦占10.7%、红将军占6%、其他占3.3%。其中, 早熟苹果约占11%, 中熟苹果约占7%, 晚熟苹果约占82%. 1.2.3 产业环境烟台市取得“三品一标”认证的企业有166个, 果品贮藏加工企业1 000多家, 专业合作社1 500多家, 开发了苹果片、果干、果醋、果胶、水果罐头等一系列深加工产品。烟台苹果网由烟台市果品总公司投资打造, 致力于建成国内果品行业第一个垂直电商平台。烟台苹果积极响应互联网电商销售的趋势, 大力发展农村电商, 打造了多个阿里巴巴农村淘宝示范县。同时, 烟台市已有100多家果品销售企业开通了电商业务, 注册淘宝卖家近5万多个, 销售额超过1亿元[5]。 沂源县尽管拥有淄博汇源、华盛果业、大华永大等龙头企业, 以及4 000多处配套保险贮藏设施, 但全县销售超万吨的仅有7家, 过千吨的合作社仅有15家, 大部分企业以苹果购销、初级加工为主, 缺少果干、果胶等苹果精深加工。沂源县拥有苹果合作社300余家, 近1/2为空头合作社, 合作社运营行不规范, 不能真正为果农提供帮助。电商方面起步较晚, 发展落后, 网上销售普及率低。 1.2.4 品牌建设及销售情况烟台市政府对烟台苹果的品牌建设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2015年, 经过市公开招标, 制定了《烟台苹果品牌战略规划》, 在战略规划中, 制定了“中国第一个苹果, 烟台苹果”为品牌口号, 设计了“大拇指苹果”成为烟台苹果的“代言人”, 并将此卡通形象广泛运用到广告、包装等, 进行广泛宣传。 沂源政府也积极推动沂源苹果品牌建设, 但是宣传力度有限。沂源苹果销售地主要集中在沂源县本县以及张店、淄川等淄博市其他区县, 其他地市销售较少, 就算有, 也是“脱牌”销售或“套”牌销售, 对沂源苹果品牌“走出去”产生了非常不利影响。 2 沂源苹果发展的优势及劣势2.1 优势2.1.1 自然优势沂源县发展苹果种植的自然条件并不比烟台差, 甚至要优于烟台。沂源县作为山东省海拔最高的县, 雨量充沛、光照充足, 十分利于苹果的生长。水资源总量8.1亿m3, 且水质好, pH值为7.3~8.2, 矿化度为116~508 mg/L, 十分有利于农业生产。同时沂源县位处淄博市南部, 是淄博、泰安、临沂、莱芜 (现属济南) 、潍坊5个市的交汇处, 有着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 2.1.2 品种成熟期烟台苹果的晚熟品种占主流, 仅有12%的早、中熟品种。沂源县的苹果品种中尽管也是以晚熟品种居多, 但早中熟的品种占到24%。晚熟品种在每年的10-11月进行采摘, 早、中熟大多9-10月可下树, 甚至有的品种8月即可进入市场。这些早中熟的产品可为沂源苹果当年的销售抢占部分市场。 2.1.3 文化优势, 旅游带动休闲农业沂源县作为首批集中建设16个示范点、2个美丽乡村的一员, 政府近几年不断加强旅游业的发展, 促进第三产业对第一产业的带动, 实现农业旅游业的产业融合。沂源县拥有山东第四高峰鲁山、“江北第一溶洞群”沂源溶洞群、牛郎织女景区、沂源猿人遗址等一系列旅游景点。目前, 依托鲁山、溶洞群建立的蓝莓、中药采摘园“神农药谷”, 依托牛郎织女景区发展的“燕崖大樱桃采摘园”等都是旅游业牵头带动农业发展的休闲农业的好例子[6]。 2.2 劣势2.2.1 规模小、种植分散, 产品特色不明确沂源县苹果种植仅为2万hm2, 和烟台苹果的18万hm2相比非常少, 规模小非常不利于沂源苹果在山东省内甚至省外打开知名度。同时, 沂源苹果和烟台苹果在种植品种、果品质量等问题上十分相似, 在面对消费者已经对烟台苹果认可的局面下, 没有自己的特色, 沂源苹果想要杀出一片市场很难。 规模小不仅指整体规模小, 还包括每个种植园的规模小。现在沂源苹果的种植95%以上的单家独户的小规模种植, 同时存在着每个家庭有好几处果园, 且位置分散。这在种植、管理上将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2.2.2 合作社作用虚化目前沂源县苹果类合作社仅有300多家, 近50%的合作社空有其名, 并未履行合作社应尽的义务。合作社成员文化水平整体不高, 管理运行缺乏科学的体制, 没有从根本上发挥合作社的作用。大部分种植户只是在合作社下挂名, 在实际果树管理、销售经营中并没有合作社的指导, 少有合作社能与一些果品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为果农带来实惠。 2.2.3 品牌建设不足虽然政府积极促进沂源苹果的品牌推广工作, 但是在举办的一些活动中, 参加的大部分为周边乡镇, 辐射面很小。在广告投放、产品宣传中也大部分是本县以及周边地区, 并没有使沂源苹果真正地走出去。沂源苹果一边进行品牌建设, 一边又存在着大量“自砸招牌”的行为:市场上大量存在着以次充好、缺斤少两的不良行为。沂源县果品企业鱼龙混杂、发展参差不齐, 各个企业缺乏科学的指导及有效的管控, 各自为营、滥用品牌, 各个企业自行设计包装宣传, 不能形成有影响力的品牌合力。 2.2.4 产业配套缺乏目前, 沂源县苹果产业尚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多数企业停留在苹果收购转销, 苹果精深加工企业很少。沂源目前对苹果的加工停留在果汁、果脯的层面, 像果胶、膳食纤维、果沙等高附加值产品几乎没有。目前90%的农户选择租库存果品, 没有与企业建立好的合作关系, 利益无法共享, 二者相互不信任, 合作程度极低。 2.2.5 双老龄问题、郁闭现象严重目前, 果农老龄化、果树老龄化进而导致的郁闭问题现象十分普遍。沂源苹果的种植人群中近80%的年龄超过50岁, 甚至许多70多岁老人仍是果园主力, 形成了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就业, 在点粉、套袋、采摘时请假返乡帮忙, 日常只有老人看园的普遍现象。果农的老龄化是导致果农文化水平低的主要原因, 间接地促成合作社的空洞化、不规范。在大部分果品合作社中, 50多岁已经算是年轻人, 高龄化导致合作社约束性低、接受性差、执行性差。除此之外, 沂源苹果80%的果树树龄达到25年以上, 果树高龄导致坐果率低、产量低、果品质量下降等问题严重, 使果树郁闭现象严重, 采光率成为影响果品质量的一大问题[7]。 3 沂源苹果的发展对策3.1 优化种植结构、突出特色产品在接近完全竞争的农产品市场中, 几乎无差异的产品想要吸引顾客很难, 沂源苹果要想在竞争激烈的苹果市场取得一席之地就要想办法开发产品特色。一方面要优化种植结构, 抓住早中熟产品的市场时机, 发展“沂源红”等具有沂源特色苹果品种;另一方面要借助沂源县的文化优势, 注入地域文化特色。继2008年奥运会时发展的奥运印花苹果后, 苹果高端定制成为越来越多果园发展倾向。印花苹果、印字苹果、多形苹果市场越来越大, 可由合作社或企业牵头积极带领沂源苹果“走出去”, 发展订单农业, 帮助沂源苹果打入高端市场。绿色、有机是未来瓜果蔬菜发展的趋势, 沂源县作为国内首批有机苹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 应适当扩大有机果园, 严格把控有机标准[8]。 3.2 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果农”的模式, 实现土地规模经营一方面, 由县政府出面组织多种形式的果树种植、果品营销以及合作社管理培训讲座和课程, 培育现代化果农, 加大对专业人员、技术骨干、领导骨干的政策吸引, 吸引高质量人才进入果园与合作社;加大对农业合作社合法性、规范性、有效性的监督管控, 促进合作社运行规范高效;真正发挥合作社作用, 合作社与龙头企业积极合作, 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果农”的模式。另一方面, 积极促进土地流转, 果农可通过入股分红或者出租收租的方式把果园交给专业的人士种植管理以实现土地规模经营, 实现双赢。 3.3 加强品牌建设, 规范销售市场沂源苹果可借鉴烟台苹果的成功经验, 设计自己的标志、宣传语、吉祥物等促进品牌宣传, 同时要求各大企业整体宣传图文、包装主调等统一要求, 在部分小的包装等方面可保留企业特色。积极举办“苹果采摘节”等系列活动, 宣传辐射面要广, 不局限于周边乡镇, 宣传逐渐走进山东各地, 慢慢走向全国。最重要的是严格把控质量, 建立苹果出园的标准化体系, 严格把控苹果出园质量, 加大对苹果市场监管制度, 对以次充好、缺斤少两等情况加大处罚力度[9]。 3.4 完善沂源苹果产业链拓宽苹果销售面, 开发苹果多方面价值, 增加产品附加值。政府积极招商引资, 吸引各种苹果加工企业入驻, 带领苹果“走出去”, 多方寻求合作。面对沂源果品企业小、乱、差的现象, 政府要积极引导, 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 由龙头企业带领小企业发展, 通过多种形式合作实现多赢。 3.5 园区改造, 缓解老龄化和果树郁闭一般果树重种需要3~5年才可以稳定结果, 许多果农不愿伐树重种。可以由县林业局等部门派专业人士指导农民通过嫁接、片区重种等逐步解决老龄化问题。果树郁闭现象在烟台苹果果园也十分普遍, 沂源果农要积极学习其他各地的解决经验, 推进老园区的改造, 进行适当间伐、修改树冠、间隔压缩, 积极寻求专业人士解决问题[10]。 3.6 发展休闲农业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乡村综合发展模式。沂源苹果要积极利用沂源县现有的旅游资源, 促进旅游业与农业的产业融合, 带动周边村镇发展民宿、特产售卖等带领农民共同致富。 参考文献:略作者简介:邢智慧 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 女, 硕士, 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