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二五——左江左边的左县,崇左的左,左州镇

 浔州鑫森淼焱垚 2021-12-07

曾经,广西的蔗糖种植生产几乎遍布全省,不说县县产蔗糖,那也是十有七八。不说远,就说当年从梧州到南宁这一段二级路边,就有藤县,平南,桂平,贵县(贵港),覃塘,黎塘,宾阳,南宁(邕宁),再算上周边,随随便便可以数出二三十个产糖县,但随着时代的改革,产业的转型,如今广西的蔗糖生产区域,已经缩小不少,现在蔗糖主产区就在崇左区域了。

有话说得好:全国蔗糖看广西,广西蔗糖看崇左。也就是如此,崇左境内的乡镇也就以蔗糖为主题,起了发展的文章,有个镇也就以——“广西最甜乡镇”为名,找找自己的发展路子。

这个镇就是——左州镇!

左州镇,现在也就是一个镇,乡镇一级的地方,看着似乎没多少事情可说,但还是老话说的:地名带“县”话不多,带“州”地名很难说!

为什么?因为从秦始皇开始的“郡县制”到隋唐的“州县制”,再到现在的“市县制”,两千余年的历史进程中,不变的是“县”,变化的“州”,所以地名带“州”的地方,故事总是要多一点。那这个左州镇的“州”有些什么样的故事呢?

翻翻地方志,就可以看到了,左州镇是由几十年前的左县慢慢发展而来,虽然境域有所出入,但仅从名字来说,还是是有沿革关系的,可以称之为一脉相传。

左县和左州是如何沿革的呢?

这片区域久远一点的历史,还是很模糊的,化外之地,史籍中的记载十分的笼统。在行政区划中,这里最早的归属,是晋太兴元年(318年),设了个晋城县,县治在今天的岜侣村。但这个晋城县的历史,很少被提及,也不太清楚。

区域比较清晰的说法在唐代,唐朝建立,开创了盛世,大唐王朝自然也就有了话事权,唐太宗把现在广西左,右江地区泛称为西原,区域内再进行细分(也有说历代王朝对这片区域 就是西原之称)。

如江当时还有点部落意味,有地方少数民族首领的势力存在,右江一带主要是侬姓首领控制,所以叫西原侬峒,而左江地区主要是黄姓首领控制,所以也叫西原黄峒。大唐朝施行了近交远抚的政策,慢慢影响到左,右江地区,开始实行一些大唐制度。

左右

于是这个区域第一次有了明确的名字——左阳。至于是哪一级,什么样的的行政建制,这就说不清了,各种史籍有左阳州,左阳县,等等说法,不管怎么样,这片区域的名字,开始了“左”字的历史。

到了唐中期,因为安史之乱的影响,大唐王朝对这区域的管理出现了问题,在这里引发了历史中有名的“西原黄峒起义”,从公元756年开始,并延续了一百多年。

直到公元832年,唐朝廷的邕管经略使董昌龄派其子董兰一边残酷围剿,一边施以分化安抚的诏令,西原黄峒的起义才渐渐平息,后来西原黄,侬二峒首领也接受了朝廷的招降,地方局势也就平静下来。

于是,大唐朝以“地居左江要冲, 故以左为名”开置左州,左州之名的历史正式开始了,当然,这里的主要行政负责人,还是黄氏首领。

羁縻

宋景佑三年(1036年)冬,交趾入侵邕州所辖思陵州、西平州、石西州及诸峒,大宋朝廷自然不能不管,邕州都督府出兵平息,随后,景佑四年,区域再重新划分隶属,左州属古万寨,并且时任土官黄万明有功,再得世袭。

后来的狄青南征西原侬峒的侬智高,古万寨就成为这区域五寨之一,对于左州黄氏家族的世袭也并没有什么影响。

元代无话,到明代,太祖征平天下后,洪武二年,把元代的太平路改为太平府,统辖一州一县,即:崇善县、左州。

在明初,这太平府的一县一州,其实都不好管理的,因为历史原因,区域政策原因,地方还主要是由土官管理,崇善土官姓赵,左州土官姓黄,明朝政府也没有什么办法改变这里的现状。

直到宣德三年(1428年),崇善县土官赵暹竟然谋反,结果被邕州都督府奉命剿之,随后被改土归流了;崇善县的改土归流并没有引起左州黄氏家族的重视,结果在明天顺年间(1457~1464年),土官黄倚,黄昂(左州志记为黄昂)两兄弟为了争夺左州土官之位,起了争执,两兄弟竟然拉起了兵马干起仗来。

刀兵相见,影响的不只是黄氏兄弟的权位,更多地方生活的普通民众也受到影响很大,不说整天你来我往的厮杀,就是地方的农业生产,日常生活都不得安宁了。于是,官府出手了,最后的结果,黄氏兄弟退出历史舞台。官府主导了地方的局势,左州的命运也就此发生了变化。

随着明朝官府的介入,在成化十三年(1477年),左州正式改土归流,随之州治从思崖村搬迁到龙村;到正德十五年(1520年), 知州李钦承再迁州治至古榄村(今左州街),从此,左州这个地方中心也就稳定下来了。

为什么左州治在几十年间会一迁再迁呢?《左州志》没有给出答案,但是,关于这段历史时期左州地界的故事,却存在着另一种说法,并且解释了几十年间左州治几经搬迁的原因。

清雍正年的《太平府志》的记载说,到成化初年,时任土官黄昂故绝了,由于无嗣,那朝廷在成化十四年,就把左州给改土归流了。

明朝官府这种对地方的改土归流,自然触动了地方氏族的利益,作为数百年来,地方最大势力的黄氏家族自然是不甘心失去这种“土皇帝”的权力的。于是,事情接二连三的发生了。

在宏治三年(1490年),黄氏后人一个叫黄金的人,谋求恢复土官制,于是起事兴乱,杀了州目黄文通父子,但是他的能力有限,最后被官府捕获除掉。

在正德十五年(1520年),一个叫韦广明的人,冒充黄氏子弟,张罗着要恢复黄氏土官的地位,可能动作过大,被时任太平府知府邓炳侦知其计划,于是把他给抓入大牢整没了。韦广明没了,他弟弟韦广隆就火了,起兵攻下左州城,抓了左州的官员,拿走了州印,往下雷峒去了。

他在下雷峒招兵买马,扩大势力,占据地方对抗朝廷,想以武力迫使官府恢复在左州实行土官制。可是,明朝廷本来对这种土司,土官制度就不太满意,一直都想尽办法,找一切机会消除地方的这种制度,左州这里好不易有了机会实行改土归流,怎么可能开倒车,又重回土官制呢?

于是,明朝廷下令,要求太平府知府按排出兵,带上龙英土官赵元瑶,万承土官许世忠一起前去征讨韦广隆,最后韦广隆及其部下,全部被“杀之尽”,左州之乱得到平息。

就是发生了这样的事,知州李钦承认为,龙村不能再待下去了,所以才又迁左州治到古榄村(今左州街),这才是历史的选择。

新的左州开始了,也就开始了建设,一座周长六百七十丈,高一丈六,有东西南北四门左州土城建起来了,全左州共分四图,大村,小村加起一共七十余数。

面积不大的左州,接下来两三百年的历史,有波澜,也有故事,但也还算安稳过渡了清一代,左州清朝那点事改天再说了,总之,到了民国建立,制度的改变,废州改县,左州也就改为左县。

按民国时期实行的县级评级制度中,按经济,面积,人口,粮赋,等等各种指标参数评分中,左县最后被评为五级乙等县,在当时广西九十四个行政县中,名列倒数,排第九十三位,这种行政条件与地位,也为以后地方发生更大的变革埋下了伏笔。

虽说在1938年,崇善县的驮卢镇,同正县的那光村吞堪屯都先后划入左县,但按行政划分,全县也不过是三乡一镇四十二村的建制。

在1947年,广西地方曾一度想把左县与崇善县合并,建一个丽滨县,但是因为局势影响,方案最后没有实施。

1951年4月,最终,这个面积排名靠后的左县,还是和崇善县合并了,把两县名各取一字合 称为崇左县。

左县的历史结束了,仅留“左”字在新的行政名字中继续延续着历史。崇左的“左”,如今不再是左江左边的区域,而是包括了左江的左边和右边广大区域了。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如果你喜欢,可以关注史话八桂!给你讲述这片土地更多的过往!

谢谢阅读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