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运动的有关内容,是高中地理的重点,也是高中地理的难点。在解答地球运动的题目时,很大程度上要借助于日照图来解决。“日照图”的判读是高中地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因而往往成为考试中的“热点”。如何正确判读日照图,既能检测学生对地球运动地理意义的掌握程度,也是考查学生综合能力、获取地理高分的重要途径与方法。 一、高考真题解析 例1 (2015年天津文综卷,10~11题) 2015年某日出现了日食现象。在四幅日照图中,深色阴影为夜半球,浅色阴影为当时可观测到日食的地区范围。读图1,回答(1)~(2)题。 (1)发生日食的这天,在图1所示四地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 ) A.甲 [WB]B.乙 C.丙 D.丁 【解析】 从昼夜半球状况分析,此时全球昼夜平分,因此太阳直射赤道,而甲地距离赤道的纬度差是最小的,所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故选A。 【答案】 A (2)在图1所示四地,观测者正朝西南方向观测日食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图中所示的四地,甲、乙两地属于上午时间,太阳位于其东南方;丙地接近正午12点,太阳位于正南方;而丁地属于下午时间,太阳位于西南方。故选D。 【答案】 D 例2 (2015年上海地理卷,28~30题) 图2为甲、乙两地某日从日出到日落太阳高度日变化示意图,其中甲地位于北半球。据此回答(1)~(3)题。 (1)据图推测,乙地位于( ) A.东半球赤道上 B.东半球北回归线上 C.西半球赤道上 D.西半球北回归线上 【解析】 甲地位于北半球,此日甲地昼长为12小时16分,北半球处于夏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乙地昼长恰好为12小时,乙地只能位于赤道上。乙地正午太阳高度出现在北京时间24点,可计算出乙地经度为60°W,所以乙地位于西半球。C正确。 【答案】 C (2)据图推测,该日应该是北半球的(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解析】 此日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为66°34′,且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可计算出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H=90°-当地与直射点的纬度差=90°-(0°+X°),即X=23°26′,故B正确。 【答案】 B (3)甲、乙两地实际距离大约是( ) A.1万千米 B.2万千米 C.3万千米 D.4万千米 【解析】 夏至日时甲地昼长接近12小时,故甲地接近赤道,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出现在北京时间12点,故甲地位于120°E上,与乙地位于同一经线圈,两者的距离约为赤道长度(4万千米)的一半。故B正确。 【答案】 B 二、掌握日照图中的“五线”和“五点” 判读日照图时,必须准确掌握日照图中的“五线”和“五点”。 (一)日照图中的“五线” 1.晨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晨线与赤道上相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 2.昏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昏线与赤道上相交点的地方时为18时。 3.正午线: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称之为正午线,也就是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其地方时为12时。 4.子夜线:是新的一天和旧的一天的分界线,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正对的那条经线,其地方时为0时。 5.180°经线:又称为对向子午线,是本初子午线向东或向西180°的经线,是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因此被称为“国际日期变更线”。 (二)日照图中的“五点” 1.太阳直射点。 太阳直射点是地球表面太阳光入射角度(即太阳高度)为90°的地点。它是地心与日心连线和地球球面的交点。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称之为“正午线”。 2.晨点与昏点。 日照图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而顺着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昏线。换言之,晨线东为昼,西为夜;昏线东为夜,西为昼。晨线与昏线组成一个大圆(即晨昏圈),平分地球。二分日时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其余时间则与经线斜交。 晨昏圈与赤道相交于两点且互相等分。晨线与赤道相交的点,简称“晨点”;昏线与赤道的交点,简称“昏点”。晨点及其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昏点及其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根据晨点与昏点的时刻,就可以解决诸多问题,如计算晨昏线上各地太阳出落的当地时间及其昼夜长短,结合时差换算可求知太阳直射点或0时经线的经度等。 3.昼切点与夜切点。 随着地球的公转,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极昼区和极夜区的范围也发生着周期性的张缩变化。极昼区内,刚刚出现极昼现象的纬线圈,也就是极昼区内的最低纬度圈,为极昼圈。在极夜区内,刚刚出现极夜现象的纬线圈,为极夜圈。极昼圈或极夜圈的纬度数与阳光直射点的纬度互余。日照图中,极昼圈与晨昏圈的切点,简称“昼切点”,昼切点所在经线平分夜半球,所以昼切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或24时;极夜圈与晨昏圈的切点,简称“夜切点”,夜切点所在的经线平分昼半球,所以夜切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即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昼切点与夜切点是晨昏线上纬度最高的点。两切点关于地心对称,纬度度数相同,分属南、北半球;经度互补,东、西经相反。昼切点与夜切点活动的纬度范围位于66°34′~90°,即它们的最大值为90°、最小值为66°34′。春分、秋分时达最大,夏至、冬至时为最小。 三、日照图的考查内容及解答方法 任何形式的光照图都是作为地理试题的信息载体而存在,其承载的地理信息即为光照图的本质――时间,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其他知识点的考查。因此,能够从光照图中解读出时间信息就意味着读懂了光照图。光照图承载的地理信息――时间可分为三大类时间段:季节、日期、时刻。 (一)季节、节气的判定 1.一般来说,日照图反映的往往是地球在绕日公转轨道上的几个特殊位置:二分二至日时的情况。二分二至日时日照图与太阳的视运动和日影的关系(以40°N某地为例)如下。 (1)春分日或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如图3a所示),在40°N地区,太阳从正东方向升起,以50°仰角经过正南天空,然后从正西方向落下(如图3b所示)。 [TP11.TIF,BP][TS(][JZ][HT5"H]图3 (2)夏至日:太阳直射23°26′N(如图4a所示),在40°N地区,太阳从东北偏东方向升起,以73°26′仰角经过正南天空,然后从西北偏西方向落下(如图4b所示)。 [TP12.TIF,BP][TS(][JZ][HT5"H]图4 (3)冬至日:太阳直射23°26′S(如图5a所示),在40°N地区,太阳从东南偏东方向升起,以26°34′仰角经过正南天空,然后从西南偏西方向落下(如图5b所示)。 2.判定步骤。 (1)确定南、北极:可依据地球自转方向、海陆分布以及图上的纬度分布特点加以判断。 (2)注意晨昏线在地表的位置,尤其是与特殊纬线(比如与极圈、极点)的关系,从而可得出地球的天文位置,进而判定季节和节气,还可以判定太阳直射点,如果条件具备,还可以确定直射点的坐标。 3.判定方法。 (1)如果北极圈以北为极昼,南极圈以南为极夜,此时节气为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为23°26′N。 (2)如果南极圈以南为极昼,北极圈以北为极夜,此时节气为冬至日,时间为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为23°26′S。 (3)如果晨昏线经过极点,与经线重合,全球昼夜等长,此时节气为春分日或秋分日,时间为3月21日前后或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为0°。 (二)时间的判定 1.时间的判定一般有以下两种方法。 (1)从昼、夜半球的中央经线出发推断时间。 昼、夜半球的中央经线分别平分昼弧和夜弧:昼半球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夜半球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或24时。然后根据经度每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东加西减等原则,判定某点所在经度的时间。 (2)根据晨昏圈与赤道交点推算时间。 晨昏线与赤道交于两点:晨线(通过此线由黑夜转为白昼)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通过此线由白昼转为黑夜)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然后以这两点为基点,同样依据经度每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东加西减等原则,判定某点所在经度的时间。 2.时间判定很重要,它对后面提到的昼夜长短以及日出、日落时刻的判定具有辅助作用。在进行时间判定时要注意两点: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过日界线时日期要发生变化。 (三)昼夜长短的判定 1.同一条纬线上,各点昼长相等,夜长也相等,即昼长+夜长=24小时。就南、北半球而言,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而在另一半球情况则正好相反。 2.春、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均为12个小时;赤道处全年昼夜等长。即除春、秋分日及赤道外,其他时间、其他地方不同纬度处昼夜长短各不相同。 3.某地昼长计算公式:某地昼长=(12-日出时间)×2;某地夜长=(24-日落时间)×2。 4.昼夜长短除可用日出、日落时间计算之外,还可利用昼、夜弧长度确定:昼长=昼弧长度/15°;夜长=夜弧长度/15°;昼弧长度+夜弧长度=360°。 (四)某地日出、日落时刻的判定 找到某地所处纬线与晨昏线的交点,判定交点的时间即可,方法同时间的判定一样。 某地所处纬线与晨昏线有两个交点:一个是与晨线的交点,即为日出时间;一个是与昏线的交点,即为日落时间。 如果能知道某地的昼长或夜长,再计算出其中一个交点的时间,就可以推断出另一个交点的时间。 四、能力测试 植物的生长具有趋光性,光照条件较好的一侧生长较好。图6为某同学在我国西北某地旅游时所拍摄的一张相片。根据图6及材料,完成1~2题。 1.拍摄者位于树的( ) A.东方 B.西方 C.南方 D.北方 2.拍摄时,该地的地方时可能是( ) A.4:00 B.9:30 C.16:30 D.19:00 图7为“一年中某段时间晨线与昏线交点的运动轨迹”图。读图,回答3~4题。 3.晨线与昏线交点的纬度位置取决于( ) A.该日太阳直射点位置 B.该日昼夜长短 C.该地太阳高度 D.该地正午日影长短[HJ1.5mm] 4.当交点从②移向④期间,下列现象可确定的是( ) A.北半球各地白昼变短 B.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增大 C.南半球各地白昼变长 D.北京的昼夜长短差异不断增大 [HTK]图8为地球球面局部图,图中APB弧上太阳高度为0°,AQB弧上各地“坐地日行八万里”,P、Q均位于所在弧的中点,PQ弧度数为100°。读图,回答5~6题。 [TP16.TIF,BP][TS(][JZ][HT5"H]图8 图9 5.若此刻全球同庆五一国际劳动节,且PQ弧位于夜半球,则图示区域在( ) A.东半球 B.西半球 C.北半球 D.南半球 6.若图8中某条弧线各点随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变化如图9,那么这条弧线是( ) A.APB弧 B.PQ弧 C.BQ弧 D.AQB弧 图10中EF、MN两线相交于O点,O点为北极点,∠NOF等于60°。读图,回答7~8题。 7.若图中OF为晨线,太阳直射35°W,则ON的经度为( ) A.175°E B.90°E C.65°W D.5°W 8.若图中MOE表示地球上旧的一天的范围,则此时北京时间为( ) A.20时 B.16时 C.8时 D.4时 【参考答案及解析】 1.B 本题考查太阳与日影的关系。西北地区南侧树长势较好,而从图片中看到树影朝西,所以拍摄者在树的西方,B正确。 2.B 拍摄时,树影朝西,说明太阳在东方,是上午时间,最可能是9:30。 3.A 地球在绕日公转过程中位置的变化,决定了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导致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从而使得晨线与昏线交点所在纬度的变化,故选A。 4.D 当晨线与昏线的交点位于②(极点)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但随着交点向低纬度方向移动,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升高,但不能确定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除赤道外的 全球各地昼夜长短差异不断增大,故排除A、B、C,选D。 5.D APB弧上太阳高度为0°,则APB弧为晨昏线,AQB弧上各地“坐地日行八万里”,则AQB弧为赤道;PQ弧度数为100°,则P点在南纬10°或北纬10°,PQ弧位于夜半球,则P点位于南半球,(P若位于北半球,则PQ弧位于昼半球,与题不符),此刻全球同庆五一国际劳动节,判定0点经线与国际日期变更线重合,图示区域与东、西半球都不重合,只能选D。 6.B 极点处自转线速度为0,PQ经过极点,所以PQ弧线各点自转线速度的变化与图变化一致,B正确。 7.A OE、OF、OM、ON为以O点为中心的射线,O点为北极点,则OE、OF、OM、ON为不同的经线,其中OE与OF、OM与ON位于同一经线圈,若图中OF为晨线,此时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应是春、秋分日,此时OF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如果太阳直射35°W,则OF是125°W,而ON位于OF以西60°,故其经度为175°E,故选A。 8.B OE、OF、OM、ON为以O点为中心的射线,O点为北极点,则OE、OF、OM、ON为不同的经线,其中OE与OF、OM与ON位于同一经线圈,∠NOF等于60°,若MOE表示地球上旧的一天的范围,则新的一天的范围是300°,此时0时经线为120°W,故北京时间为16时,故选B。 |
|
来自: 新用户66864730 >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