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一座贞节牌坊需30两银子,修众多牌坊是难题,清朝皇帝如此解决

 历史解密坊 2021-12-07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虽然清朝也有康强盛世的繁荣景象,但也无法改变它走下坡路的命运,尤其到清朝末年国库空虚弊病百出。史料记载,清朝时期对女性贞节看得很重,朝廷还会给民间贞节烈女奖励牌坊,但到清末时期朝廷财政困难,于是嘉庆和道光皇帝就想了一个办法解决,结果民间女子却都不愿意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小编就来给您从头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在古代社会,不管是读书人,还是生意人,最看重的就是名声和脸面,然而这些虚浮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于是人们就用牌坊来彰显和标榜自己,久而久之牌坊也就成为了一种传统的建筑。比如,当地谁家的后生高中状元,人们就会集资修建一座牌坊,刻上“状元之乡”几个大字;或者在朝为官被提拔很高的官职,同样也会在老家修建牌坊;还有征战沙场牺牲的将士,朝廷也会嘉奖一座牌坊;甚至还有一些行善积德的世家,同样也可以修建牌坊,用以昭示家族先人的功德。


牌坊的种类有百余种,但是数量最多,最让人关注的却是贞节牌坊。所谓“贞节牌坊”,是古代社会对女性道德观念的一种嘉奖,它最早起源于秦汉时期,也是古代封建社会中人们贞操观念的反映,虽然历朝历代都有变化,但到明清时期形成了统一的认识,而贞节牌坊也开始风靡全国。
清朝时期,广大女性受到封建礼教的约束,当丈夫去世后她们很少改嫁,而选择在男方侍奉姑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守寡”。如果一个女性守寡超过二十年,当地官员就会上报朝廷,为其修建贞节牌坊。除此之外,还有两类女性也能获得贞节牌坊,即随丈夫而去的和受人侮辱后自杀的,这两类也被称之为“烈女”。


在清朝不同的时期,奖励贞节牌坊的方式也不同,比如在康乾盛世的时候,只要朝廷下令奖励修建贞节牌坊,当地官员就会忙前忙后一手操办,用了多少材料,花了多少钱,全部都由朝廷出。因此,那时候的贞节牌坊个个高大气派。后来,到嘉靖年间清朝开始走下坡路了,国库的钱也被会挥霍的差不多了,于是再奖励贞节牌坊就让当地百姓自己修建,并拨款30两银子,如果折合成购买力,差别是现在的15000元左右。

现如今,在很多地方也还有修建牌坊的习俗,比如在安徽皖南地区就有不少,而那里的人现在修建一座普通的牌坊最起码也要3万元,如果豪华一点差不多要10万元,若要在雕龙刻凤做奇特造型,那价格就没有上限了。因此,如果再换算一下购买力,就相当于当时最少也需要60两银子,才能修建一座还不错贞节牌坊,因此有时候还要自己贴钱,或者是找当地村民募捐,否则就只能退而求其次了,修建一座普通的木制贞节牌坊,不过这样的牌坊经过日晒雨淋顶多五六年就会倒塌,到时候后人也就会逐渐忘记这座贞节牌坊。

能修建木制的牌坊还算好的了,到道光和咸丰年间,清朝国力持续下降,国库也都快见底了,因此关于奖励贞节牌坊,也成了清廷国库的巨大开支,虽然每个牌坊只有30两的经费,但是全国上下那么多,一年下来的费用多达百万。因此,道光皇帝最后想到了一个办法,将每个牌坊30两经费,变成每村镇30两,如果一个村镇有10个贞洁烈女,那就是10个人来分,很显然就更不够修建牌坊。于是,道光皇帝又下令每个村镇只修一座贞节牌坊,然后所有的贞节烈女都共用这一个牌坊,因此到最后让很多女性都感到不公平。


再到后来,随着清朝逐渐衰亡,奖励贞节牌坊的事情也就都成了口头账,此时也说明了清政府已经不在乎礼教,而到民间社会化人们的贞操观念也逐渐发生改变。到民国和近代以来,社会已经发生变化,也已经没有人再修建贞节牌坊,如今我们能看到的贞节牌坊也都成了文物,远远树立在道路上见证着历史的变迁。
参考资料:
《最后的贞节牌坊》作者:西岭雪,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