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peowei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16.2.1分式的乘除(一)说课稿
2021-12-07 | 阅:  转:  |  分享 
  
《16.2.1分式的乘除运算(一)》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分式的乘除运算”。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评价分析五大方面来向大家汇报我对这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数学(下)第16章《分式》的第二节(分式的运算)的第1课时,它的主要内容是分式的乘除运算。

纵观整个初中数学教材,分式的乘除运算是代数式的基础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应对本节内容予以充分重视,要使学生切实掌握基础运算法则,并达到比较熟练灵活的程度。学好这节课,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新旧知识进行系统化的联系,还可以体现数学由数到式的发展过程,有利于学生数学思想的继续深化。

2、教学目标分析:

由于学生前面已学习了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八年级学生有一定逻辑推理能力代数式的运算能力,主动探索知识的学风也初步形成。但数与式的差别也制约着学生的学习,特别是分子、分母为多项式的乘除法运算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会进行简单分式的乘除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主动探索分式乘除的运算法则的过程,掌握合理的运算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运算思想,以及类比、归纳、大胆猜想的能力。

3、教学的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理解和运用分式的乘除法法则;

难点:正确应用分式的约分进行乘除运算

二、教学方法

在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句话:“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那么如何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是我教学的主要目标和方向。因此,我的教学法主要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我采用。指导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1)

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课前练习:计算







你能写出分数的乘除法法则吗?

想一想: 分式的乘除法法则是对分数的乘除法法则的抽象,两者的本质相同。通过回顾分数的乘除法法则引申到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这种以练代讲的做法不仅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而且能体现由数到式的数学发展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规律。 (2)

新知导读找准目标 阅读课本P10-12,带着以下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1、类比分数的乘除法法则,你能归纳出分式的乘除法法则吗?如何用数学式子表示这些法则呢?

2、看课本例1、例2,尝试归纳分式乘除运算的方法和步骤是怎么样的? 带着问题自主阅读、讨论交流首先实现了课堂内的互动,为教学带来动态发展,有利于学生思维的碰撞、新的观点的生成,也有利于学生在讨论中反思自己的行为和观点,加以改正,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3)

类比归纳解疑答惑

类比分数的乘除法法则,得出新知:分式的乘除法法则,用文字描述和用符号语言表述。 先文字表述,再引导学生运用符号语言描述,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法则本身的理解,而且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4)

范例点击掌握解法

例1计算(分子、分母都是单项式)

计算(分子或分母是多项式)

本环节以思路点拨为主,进行分类解析,再引导学生归纳分式乘除运算的方法和步骤,可以让学生明确不同类型分式运算的解决方法,可以达到联系知识,系统学习的作用,同时提高学生的简化运算、精化运算的能力。

(5)

课堂演练巩固新知 课本13页第2、3题

紧接例题进行演练 随堂演练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自检,体会自己的收获和成果,并查找缺陷和不足,也让教师很清楚看到本节课的成功与不足之处,便于课堂上及时补救和辅导。 (6)

课外延伸深化提高 课外延伸题型 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7)

归纳小结加深记忆 提问—回答—小结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小结,交流收获和不足,养成学习—总结—再学习的良好习惯,发挥学生自我评价作用,同时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8)

梯度作业层次提高 课本P22习题16.2第1、2题(全体同学)

A组补充:



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梯度作业,可以检验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达到全体学生都学有所得的效果。 四、板书设计

课题:1、

2、分式乘除的运算方法



②分解因式

③乘法法则

④约分(最简分式或整式) 例 多媒体

课件演示 学生板演:





1



























































献花(0)
+1
(本文系peowei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