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   李在《山庄高逸图》高清赏析

 hwzhuwei 2021-12-07

李在(1400-1487 )明代画家。字以政,讳春谷,号龙波居士,福建莆田江口人。李在生于明建文二年(1400)农历三月初九,宣德中钦取入京,与戴进和周文靖(莆籍)等同值仁智殿,任宫廷画院待诏,88岁仙逝于京。其传世作品《琴高乘鲤图》原作藏于上海博物馆,图片被收入《中国绘画史》(王伯敏著)等权威史书文献,作为重要珍贵名画赏析。《临清流而赋诗图》为《归去来兮图》卷中的一幅,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溪山云阁图》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在明代宫廷画家群中,李在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巨擘。崇祯四年(1631)出版的《画史会要》中写道:“李在,字以政,莆田人,迁云南。宣德中钦取来京入画院,山水宗李唐、郭熙,又云宗夏珪、马远。其人物八面生动。评者云'自戴文进以下,一人而已。’有《夏禹开山治水图》传世。”当时的兴化知府岳正曾题诗曰:“草草如荒意不荒,云根老树带疏篁。摩娑二十年前墨,还有谁如李在狂?”。他对福建绘画史也影响巨大,《闽画史稿》作者梁桂元先生**云:“其人物笔致苍古,八面生动,开闽派之先。”


明 李在 山庄高逸图  188.8x109.1cm

整幅画是全景式构图,学习借鉴了郭熙所倡导的“三远法”。这部画作款署“李在”的原款被人挖掉,的右下角有「河阳郭熙写」的签款,故旧传北宋郭熙画作。故清代《石渠宝笈》将其错列为郭熙的作品。这部作品又因其模仿郭熙出神入化,很长一段时间这幅《山庄高逸图》都被认为是郭熙的作品。后人们在画作上发现有李在的印章痕迹,经专家重新鉴定后更正为李在作品。整幅画的下半部,为仰视透视,近大远小,近高远低,透视精准。画面的中上方,又灵活运用了“平远法”,多种构图方式结合在一起,反应出李在摹古的同时,也加入了他自己的创新。将真山真水,进行艺术性加工取舍,多角度表现描摹的对象,这就是李在高人一等的地方。

整幅画借鉴了郭熙所倡导的“三远法”。近大远小,近高远低,透视精准。画面的中上方,又灵活运用了“平远法”,多种构图方式结合在一起。李在灵活运用卷云皴,画出嵯峨的高山,学习郭熙所创的蟹爪枝,画出秋天挺拔高耸的大树。李在笔下的人物虽寥寥几笔,但神形兼备,有宋代马远的影子。茅舍屋宇笔笔精到,可见李在对细节的掌控力是多么强大。

《山庄高逸图》结合了行旅、客舍及田园村居生活融入一幅画,构图采用三个层次布局经营,山头主峰主轴,布满浓密的苔点,用云头皴来描绘山石的质理层层叠叠,恰到好处。

李在是宣德时期(1426-1435)画院最杰出的画家之一,与戴进、石锐三人鼎足而立,闻名于当时画坛。李在受到北宋郭熙画风之影响极深,无论题材、构图或技法,都可以见到郭熙的影子。

本幅画结合了行旅、客舍与田园村居生活在一幅画,构图採用以中央主峰主轴,堆迭出带有「S」形动态的走势,山头佈满浓密的苔点,山石的质理用层层迭迭的「云头皴」来描绘,在树木与枝叶部分,则以特殊造型的「蟹爪枝」表现。李在的笔墨相较于郭熙,更为自由放逸,画面叙事性表现更丰富,这是明初画家以及浙派画家学习两宋风格的特徵之一。

在追索古人绘画书法意境的路途中,虽然一再提醒澄思再澄思,依然无法控制的是,一直任由精神去流浪,我想这种流浪实际上是寻找,似乎在寻找一种可以让心灵栖息的精神家园。比如这幅明代画家李在「山庄高逸图」所传达就是与自然融合的生命理想,是在精神流浪中渴望寻索到的精神家园。由视觉寻索,任精神流浪,让心灵栖息,既如此,且澄神以观此画。

李在生于明建文2年(即洪武33年,公元1400年)农历3月初9,字以政,号龙波居士,族谱中称春谷公。卒年时间是1487年,享年88年。其遗骸后由长子君洋(号启东)从北京带回故居莆田江口镇郑坂村,安葬于大垞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