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勤快妈妈生出懒女儿

 毛胡庄人 2021-12-07

刘文明

教我高中化学长达三年之久的李学启老师有一句十分经典的口头禅,直到现在,都快40年过去了,我还清楚地记得。他每次在讲台上、黑板上讲解化学试题到一半时候,都会看着我们说,我就写到这里、讲到这里了。剩下的,你们自己去写、去做、去算。随后,他一定会跟上这句百讲不厌的口头禅:“一个懒妈妈会生一个勤快女儿一个勤快妈妈一定会生一个懒女儿。

这是一句意味深长的话。高中那时年少,听得懵懵懂懂,感觉不是特别理解。但是随着时光的推移,岁月的增长,阅历的增加自己为师为父,慢慢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那天,在跟一位高校同行交流时,让我又自然而然地突然想起了李老师说的那句经典口头禅。

同行在闲聊时提到早先他给自己部门的同志们明确提出工作中,凡是涉及到其他同级平行部门的工作,且需要跟对方部门的领导通报、协商时,都请同志们告诉他由他本人上门或微信或电话进行对等联络。他还特别提及,尤其是布置和安排工作时,同志们一定要坚持这条原则

之所以有这个原则,是因为在工作中,他从来不愿意做甩手掌柜,总是愿意自己动手、动脑把事情理得清清楚楚,安排得利利索索,自己参与到工作中。更重要的一点,他觉得这是对兄弟单位尊重的充分表达也便于同志们没有压力地开展工作。而且,这样处理工作的效率会高,程序更妥善。

我开玩笑地说,这位同行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但始终觉得若善待世界,则世界同样善待于他不过,他经常遇到的一种情况是,就有其他单位的科长或者办事员,常常给他直接打电话沟通相关事情布置有关工作任务更有甚者,有个部门的领导,从来都是让其手下同事联系这位同行,安排布置工作。当然这位大气的同行从来也没有表示过不满不快,反而倒认为,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他个人的亲和力强,其他单位的同事们没有敬而远之另一方面,这样更能让他直接全面了解工作要求,便于任务的推进落实。

同行还说起了另外一个现象,在他自己部门内部慢慢发现了一种叫做完全依赖思想,有时候即使是科室内的本职工作,只要涉及到统筹协调,哪怕是科室内的协同,或许会有同志或者是科长简单把别的部门分配来的工作任务,推到他面前,没有提出任何参考意见和建议,就请他出面分配工作任务,并通过有关渠道出面跟大家说一声

还有一种情况是,部门中有工作涉及其他部门时,他明明已经先跟别的部门明确告知科长,领导说好,别的部门领导明明也落实并交代办理科室和人员,他的同事们可以直接对方相关人员了,但是他的科长还总是让他去帮助联系。他的科长说,我又不是人家领导,我怎么能直接指挥人家的科长、人家的办事员呢。为此,他实在想发一次性子,但是理智又让他觉得没必要这样做。

对照着别人家的科长和自己家的科长的表现,这位同行立即陷入深思。不论如何,别人家的科长们放手而大胆地沟通交流安排工作,主动积极地冲在前面,独当一面地把工作扛起来,把责任担当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部门的权威和号召力,正向树立和强化了科长的价值和权威。其实也是敢于担当、敢于作为的具体的体现一番历练后,其处理工作的主动性对待复杂问题的正确判断性和有效处理性就会越强,统筹工作的能力也会变得就会越强越容易被别人看到赏识,势必更加有利于个人的成长和成才。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人家的科长就是比自己的要能干得多。正所谓“穷人孩子早当家”。而自己部门的科长,小心翼翼,束手束脚,胆小怕事,躲在后头,没抓住露脸机会以及锻炼成长的机会。

同行特有感慨地说,对于年轻人、对于自己的下属工作人员,还是要“狠”一点,刻意多压担子,多布置任务,甚至在自己的指导下,多布置重要任务、棘手任务,让同志们早历练,多历练、早出名,快成长。至少,该他们干的工作,该出的思路,该提的方案,一定要让他们干,让他们出,他们提。千万不能护着、让着、宠着、哄着、由着,不能太舍不得用同志们,不能越厨代庖,不能什么工作都自己包办、协调去办。同行还说,越来越发现,该批评的时候还是要批评,该凶一点还是要凶一点。如果领导自己包办太多,一方面,领导自己可能会累死,另一方面科长们、同事们或许就会被荒废。

联想到我的化学老师的口头禅,我特别赞赏这位同行的反思。人是有惰性的、依赖性的。这是天性。一味的护着爱着,不是好事。人是需要磨砺的,需要逼一逼的。自己千万不能当那个“勤快的妈妈”,把什么事都包了,可以适当地偷偷懒,当一下那个“懒妈妈”,有意地把工作交给下属去思考、去办、而且要办就要办好,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去办、去办好。这实际上就是在培养下属,才是真正对下属好。毕竟,我们都希望我们的下属,通过一番历练,可以尽快成长起来,成为“勤快”、成为有本事的人,成为有担当、有作为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