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初中文言文课外60篇(41-50)
2021-12-07 | 阅:  转:  |  分享 
  
21、宋仁宗忍饿文言文《宋仁宗忍饿》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词原文如下:【原文】宋仁宗一日晨兴,语近臣曰:“昨夕因不寐而甚饥,思食烧羊
。”侍臣曰:“何不降旨索取?”仁宗曰:“比闻禁中每有索取,外面遂以为例。诚恐自此逐夜宰杀,以备非时供应。则岁月之久,害物多矣。岂不
可忍一夕之馁,而启无穷之杀也。”【注释】①兴:起身。②寐:睡着。③旨:皇帝的命令。④比:近来。⑤禁中:皇宫。⑥诚:实
在。⑦逐:每。逐夜:每晚。⑧馁:饥饿。⑨外面遂以为例:宫外的人便以此为例,指定天天要宰羊,以备皇上享用。⑩语:告诉。【翻
译】一天早上,宋仁宗起床后,对身边的大臣说:“昨天晚上觉得肚子很饿所以睡不着,于是就特别想吃烧羊。”身边的近臣听到后说:“那皇上为
什么不下命令去取几个来?”仁宗听后说道:“近来听说皇宫里只要索要一次,宫外的人便以此为例,天天要宰羊,以备我享用。我是真的担心如果
这次我下命令索要了,你们以后就会连夜宰杀,来供应我的不时之需呢!那么时间一长,就要浪费许多人力物力精力啊!怎么能因为一时的饥饿,而
开始无止境的杀戮呢?”42、《朱文公受骗》:【原文】朱文公有足疾,曾有道人为施针灸之术,旋觉轻安。公大喜,厚谢之,且赠以诗云:
“几载相扶藉瘦筇,一针还觉有奇功。出门放杖儿童笑,不是以前勃窣翁。”道人得诗径去。未数日,足疾大作,甚于未针时。亟令人寻逐道人,已
莫知其所往矣。公叹息曰:“某非欲罪之,但欲追索其诗,恐其持此诗误他人尔。”【注释】⒈朱文公:即朱熹,南宋儒学大师,谥号“文”,
故称朱文公。⒉道人:道士。⒊熨:中医学名词,俗称“热敷”。⒋筇:竹名。⒌勃窣:匍匐而行。(在句中可解释为“蹒跚而着走”⒍
作:发作。⒎亟:立刻,立即。⒏莫:没有人。⒐误:耽误、加害。尝:曾经。去;离开⒑旋:一会儿⒒厚:重12谢:报答13径
:直接14甚:严重,厉害15作:发16于:比17持:拿着18尔:罢了19罪:惩处,判罪20恐:恐怕,担心21安:舒
服【翻译】朱熹患有脚病,曾经有个道士给他用针灸的方法,一会儿便觉得轻松安适。朱熹非常高兴,大大地感谢了他,并且送他一首诗说:“
几年来我凭借着细竹棒扶着我行走,一针下去还觉得有奇特的功效。出门时放下拐杖笑得像个儿童,现在我已不再是以前那个蹒跚而行的老头了。”
道士拿到诗后就离开了。没有几天,脚病发作得非常厉害,比没有针灸时更严重。朱熹急忙让人寻找道士,(但这时)已经不知道他到什么地方去了
。朱熹叹气说:“我不想惩处他,只想追回那首诗,担心他拿着这首诗去骗其他人罢了。”43、《章惇书绝壁》:【原文】章惇尝与苏轼同游
南山,抵仙游潭,潭下临绝壁万仞,岸甚狭。子厚推轼下潭书壁,轼不敢。子厚履险而下,以漆墨濡笔大书石壁上曰:“苏轼章某来。”轼拊其背
曰:“子厚异日得士,必能杀人。”子厚曰:“何也?”轼曰:“能自拼命者能杀人也。”子厚大笑。【注释】章惇(dūn):宋朝人,字子
厚。抵:到,抵达临:面对仞:古代八尺为一仞履;踩,踏,作动词用。濡:沾湿拊:拍异日:以后的日子,日后士:同“仕”,
做官【翻译】章惇曾经和苏轼一同游南山,到了仙游潭,潭的边上面临着万丈悬崖,两岸非常的狭窄。章惇要求wWW.SlKJ.ORg苏轼
下仙游潭在石壁上写大字留念,苏轼不敢,章惇踩着险石下去,用毛笔蘸着墨在石壁上写了几个大字,说“苏轼、章某来此”苏轼拍章惇的背说:“
章惇日后做了官,必定能杀人。”章惇说:“为什么?”苏轼说:“能够自己拼命的人以后做了官了,必定能杀人。”章惇大笑。44、李白之死辨
误【原文】世俗多言李白在涂采石,因醉泛舟于江,见月影俯而取之,遂溺死,故其地有“捉月亭”。予按李阳冰作《<太白草堂集>序》云:
“阳冰试弦歌于当涂,公疾亟(ji),草稿万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简,俾为序。”又李华作《太白墓志》亦云:“赋《临终歌》而卒。”乃知俗
传良不足信,盖与杜子美因食白酒牛炙而死者同也。【注释】1、当涂采石:今安徽当涂县内。李白墓即在此2、俯:俯身3、遂:于是
4、予:作者洪迈自称5、按:查阅6、试弦歌:做地方官7、于:在8、修:编9、俾:使、让10、卒:死11、盖:大概1
2、赋:吟诵,写13、杜子美:杜甫14、授:给15、良:很;实在16、亟(ji):急切【翻译】社会上多说李白在当涂采石
,在长江上行船因为喝醉了酒,见到水中月亮的影子俯身去捞取,于是淹死在水中,所以采石有捉月台。我考察李阳冰作《太白草堂集序》说:“李
阳冰在涂州做地方官时,太白病重,有很多卷草稿,还没有修订,在床上交给我,让我作序。”还有李华作《太白墓志》也说:“太白写《临终歌》
而死。”才知道社会上流传的那些话,很不值得相信。大概和说杜甫由于喝了白酒、吃了牛肉块,(饱胀)而死,是一样的(无稽)。政事篇45、
隽不疑之母:【原文】隽不疑每行县录囚徒,还,其母辄问不疑:“有何平反?活几何人?”即不疑言多有所平反,母喜笑为饮食,言语异于
他时;或亡所出,母怒,为之不食。由是故不疑为吏,严而不残。【注释】隽(juan)不疑:人名。行县:巡视下属各县。录囚徒:审
查囚犯有无冤情。辄:总是。活:使……活。即:如果。或:有的人。亡:通“无”,没有。残:残酷。他时:平时故:所以文
中三个为依次解释为:给,与;让;做【翻译】隽不疑巡视下属各县,审查囚犯有无冤情,回来后,他的妈妈总是问他:“有没有被平反的人?
让几个人因平反而活命?”如果隽不疑说平反的人多,母亲就很高兴,笑着给他夹菜吃饭,说话与平时不一样。如果没有平反的人出狱,母亲就生气
,因此吃不下饭,所以隽不疑做官,严厉却不残酷。46、《徐有功秉公执法》皇甫文备,武后时酷吏也,与徐大理论狱,诬徐党逆人,奏成其罪。
武后特出之。无何,文备为人所告,有功讯之在宽。或曰:“彼曩时将陷公于死,今公反欲出之,何也?”徐曰:“汝所言者,私忿也;我所守者,
公法也。安可以私害公?”(选自刘餗《隋唐嘉话》)阅读练习1、解释:①无何②或③守2、翻译:①奏成其罪②彼曩时将陷公于死③今公
反欲出之;④安可以私害公?参考答案1.①不久②有人③坚持2.①呈报(皇上)构成他的罪状②他早先要陷害你置你于死地③如今你反而要使他
解脱(罪行)④怎么可以因为私人的恩怨去危害公法呢?译文皇甫文备,是武则天时代残酷的狱吏,跟徐有功讨论案件,诬蔑徐有功并与叛逆分子勾
结,呈报皇上他的罪状,武则天特地让徐有功解脱被诬陷的罪责。不久,皇甫文备被人告发,但徐有功却按正常的制度来处置他,有的人说:“他先
前诬陷你,想要置你于死地,现在你反而想放了他,为什么呢?”徐有功说:“你说的是私仇,我是坚持执法公正的人,怎么可以因为个人的恩怨而
去危害司法公正呢?”47、王翱秉公原文:王翱一女,嫁于畿辅某官为妻。公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恚而语妻曰:「而翁长铨,迁我
京职,则汝朝夕侍母;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何吝者?」女寄言于母。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公大怒,取案上器击伤夫人,出,驾而宿于朝房,旬
乃还第。婿竟不调。王翱秉公翻译及注释翻译王翱的一个女儿,嫁给京城附近的一个官员为妻。王翱的夫人非常疼爱女儿,每次要女儿回家,女
婿坚持不放走。他愤怒地对妻子说:「你的父亲是选拔官吏的长官,把我调到京城做官,那么你可以整天陪侍你的母亲。况且调动我轻易得就像振落
树叶,有什么可吝啬的呢?」于是女儿将想法告诉了母亲,夫人在当天准备了酒菜,跪着禀告王翱,王翱非常生气,拿起几案上的器具打伤了夫人,
出门去,坐马车住到朝房里,十天后才回家,女婿最终没有被调职。注释1王翱:明朝人。2畿辅:京城附近地区。3公:指王翱。4恚:愤怒。5
而翁:你的父亲。6长铨:选拔官吏的长官。7迁:调动。8白:禀报。9案:几案。十驾:坐马车。⑾朝房:朝廷中供值班的房间。⑿旬乃还第:
十天后才回家。(13)吝:吝啬(14)置:准备(15)竟:最终王翱秉公启发秉公。王翱作为朝廷中选拔官吏的长官,要调动女婿的工作,
真是轻而易举。但他秉公处事,任凭夫人「枕边风」怎么吹,他就是不干,最后竟与夫人「对着干」。2004年因公殉职的河南登封公安女局长任
长霞,「奉命于危难之间」,在整顿当地极为混乱的治安局面中,她一身正气,秉公处事,两年间铲除了数十个大小不等的黑社会性质的团伙,百姓
交口称赞。秉公才能执法,秉公执法才有正气。诗词作品:王翱秉公诗词作者:【明代】王翱诗词归类:【初中文言文】、【寓理】、【故事
】48、么恩与公法汉顺帝初,苏章迁冀州刺史。其故人为清河太守,章知其奸藏,将按其罪。一日,请太守,为设酒肴,陈往日之好甚欢。太守喜
曰:“人皆言若为青天。”章曰:“今日苏孺文与故人饮者,私恩也;明日冀州刺史按事者,公法也。”太守默然。翌日,遂收太守。【注释】①冀
州:古州名,今河北一带。②清河:古郡名,在今河北境内。③奸藏:贪污受贿。④按:追究。⑤青天:形容公正无私。⑥孺文:苏章的名。【阅读
练习】1、解释:①肴②若③翌日④收2、翻译:陈往日之好甚欢3、上文有两个“为”:①“为设酒肴”中的“为”,解释为
②“若为青天”中的“为”,解释为4、理解:为什么在苏章一番话后太守会“默然”?5、理解:“刺史”与“太守”分别是
与行政区长官。参考答案1.①荤菜②你③第二天④逮捕2.双方述说着从前相交友好的情况,很快乐。3.①给、替②是。4.察觉灾
难要临头了。5州;郡【文言知识】说“迁”。“迁”是个多义词。一、指“迁移”,如“迁居”、“迁都”。二、指“变易”,如成语“事过境迁
”,意为事情已过去,境况也改变了。三、指调动官职。上文“苏章迁冀州刺史”,意为苏章调职去担任冀州刺史。从上文看,苏章是升官了,但“
但迁”了也可指降职。范仲淹《岳阳楼记》:“迁客骚人都会于此”,其中“迁客”指被贬职的官员。译文:汉顺帝初年,苏章调职去担任冀州刺史
,他的一个朋友是清河的太守。苏章知道他贪污受贿,将要追究他的罪行。一天,(他)邀请太守,设了酒席菜肴,双方诉说着从前相交友好的情况
,很友好。太守高兴地说:“人们都说你公正无私。”苏章说:“今天苏章我与你一起喝酒,是私下的事情。明天冀州的刺史按章办事,则是公法。
”太守沉默不语,第二天,便将太守逮捕了。启示人应该公私分明私情应该回报,但不能与国家法律冲突为人应该正直,不徇私情。概要《私恩与公
法》作者苏章写于明朝汉顺帝初年,主要表达苏章调职去担任冀州刺史,他的一个朋友是冀州的太守。苏章知道他贪污受贿,将要追究他的罪行。4
9《晋平公游于河》晋平公游于河而乐,曰:“安得贤士与之乐此也?”船人盍胥跪而对曰:“主君亦不好士耳。夫珠出于江海,玉出于昆山,无
足而至者犹君之好也;士有足而不至者,盖主君无好士之意耳。无患乎无士也。”【阅读练习】1、解释:①对②耳③夫④犹⑤盖2
、翻译:①安得贤士与之乐此也?②无患乎无士也3、“而”多作连词用,有承接与转折两种作用。上文有四个“而”,请依次指出它们的作用
:①②③④4、理解:盍胥的话对不对?为什么?参考答案1.①回答②罢了③句首助词,无义④因为⑤大概、恐怕。2.①怎么能
得到有才能的人并跟他共享这欢乐?②不要担忧没有人才。3.①承接②承接③转折④转折4.对的。有才能的人到处都有,关键在于统治者是
否要真心获得他们。注释:1.而:表承接2.船人:船夫。盍胥:人名3.主君:对国君的尊称4.耳:语气助词5.对
曰:回答说6.昆山:即昆仑山7.而:表转折译文:晋平公在黄河附近畅游觉得非常快乐,说:“怎么能得到有才能的人并跟他一同
享受这欢乐呢?”船夫盍胥跪着回答说:“国君也不喜欢好的人才罢了,珍珠出自在湖泊中,玉石常出土于在昆仑山上,没有脚的东西却能来到你面
前,是因为国君喜欢,那些人才有脚却没有来到你身边,大概因为国君没有喜欢有才能的人的意愿,不要担忧没有贤能的人(可以来)。启示与主
旨有才能的人到处都有,关键在于统治者是否要真心获得他们。、50、子产不毁乡校原文:郑人游于乡校①,以论执政②.然明谓子产曰③:“
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④,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我闻忠善以损怨⑤,不闻作威以防怨(6).岂不遽止(7)?然犹防川(8):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9),不如吾
闻而药之也(10).”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11).小人实不才(12).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13
)?”仲尼闻是语也,曰(14):“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译文郑国的人们常在乡校里来往,来议论执政的人.然明告诉子产说:“把乡校关闭了,您看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关闭?人们早晚劳动之余到这里交游,来议论执政的好还是不好.他们认为好的,我就去实行;他们厌恶的,我就改正.这是我们的老师啊!为什么关闭它呢?我听说实心为善以便减少怨恨,没有听说施用权势(指用惩罚手段)来堵住怨恨的.难道还不赶快停止(毁乡校的念头)?这样做就如同防川:大的决口所造成的灾害,伤人一定很多,我没法挽救;不如开个小口来疏导它,(对人们的议论)不如听到后把它当做治病的苦口良药.”然明说:“我从今以后相信您的确能把国家治理好.我原来的想法实在愚蠢.如果真的照这样做下去,那郑国确实要依靠您,岂能只靠我们几个做官的呢?”孔子听到这番话,说:“由此看来,人们说子产不仁爱,我是不相信的.”51、
献花(0)
+1
(本文系溪枫典藏图...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