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立夫 | 答非所问:赵州禅师的“吃茶去”公案

 愚人道缘 2021-12-07

答非所问:赵州禅师的“吃茶去”公案

有些禅师在徒弟请教时,往往答非所问,让人摸不着头脑,唐代的赵州从谂禅师就有这种偏好。

例一

有人问赵州和尚:“万法归一,一归何处?”

赵州回答:“我在青州做了一件七斤重的布衫。”

例二

有人问赵州和尚:“听说大和尚亲自拜访过南泉普愿禅师,有这么回事吗?”

赵州回答:“镇州那地方出产大头萝卜。”

例三

有人问赵州和尚:“狗子有佛性吗?”

赵州回答:“无。”

例四

有人问赵州和尚:“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赵州回答:“庭前柏树子。”

那人道:“请大和尚别说这么高深。”

赵州说:“我的话不高深。”

那人又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赵州回答:“庭前柏树子。”

这4则禅语可以用现代汉语简略地分析一下:

第一则,人家问他“万法归一,一归何处”?万事万物都可以追溯到一个总源头,那这个总源头在哪里?可以理解为禅者的“本来面目”是什么?赵州却说,他在青州(山东)做了一件七斤重的衣服,压根就不理你。

第二则,人家问他是否亲自拜访过南泉普愿禅师,赵州却说镇州那地方出产大萝卜,转移话题。

第三则,人家问他狗子有佛性吗?按照一切众生都有佛性的经典,狗也应该有佛性,但赵州说没有,显得很不耐烦。

第四则,人家问他什么是祖师西来意,即禅宗的核心是什么?他却说屋子前面有柏树,纯粹是废话。

这类回答在禅宗那里被称为“无义味语”,即没有意思的话。但赵州从谂这种没意思的话竟然成了后世公案禅的典范。日人忽滑谷快天对之有过简要的评说:

“此语皆是铁昆仑,学人不能下嘴,义解思量之所不及,蓦地为学人截断葛藤之利斧而已。后世看话之禅者,拈'无’弄字猥逞忆测,当学人高'叫’无时,以为得造一则公案,其愚不可及也。”

如何说,这类没意思的句子也有意思的话,那就像送一坨硬铁摆在问话人的嘴边,让你无从下口,实际上是为了打断你的思路,让你觉得再无问下去的必要。

赵州从谂有时还喜欢说“重复句”,并且与“无义味语”结合起来用,最有名的莫过于“吃茶去”公案:

师问二新到:“上座曾到此间否?”云:“不曾到。”师云:“吃茶去。”又问:“那一人曾到此间否?”云:“曾到。”师云:“吃茶去。”院主问:“和尚!不曾到,教伊吃茶去,即且置,曾到,为什么教伊吃茶去?”师云:“院主。”院主应诺,师云:“吃茶去。”

这段古文没有难句,很直白:赵州和尚那里来了两个新到的和尚,赵州问第一个:“你来过吗?”那人回答:“没有来过。”赵州说:“喝茶去吧。”接着又问第二个:“你来过吗?”那人回答:“来过。”赵州说:“喝茶去吧。”庙里的住持迷糊了:“大和尚呀,这两个新到的,一个来过,一个没来过,您为什么都是那句喝茶去?”赵州说:“你也喝茶去吧。”

这则著名的“吃茶去”公案,自古以来迷倒了无数的人。这种“不可以道理会,不可以思惟通”的奇特语言,其实没有必要花费脑筋去思量,如果要说它有什么意思,只能说是“道在平常”或“平常心是道”。如果还有疑问,请看赵朴初先生的一首诗:

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

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