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舜帝圣葬地,全州九疑山(连载3)

 冠123 2021-12-07

中华道德文化始祖舜帝葬地九疑山新考

蒋咸喜 文\摄 唐国辉

本文共29期,连载回顾:

【第1期:《舜帝圣葬地,全州九疑山》——引言

【第2期:《舜帝圣葬地,全州九疑山》——全州九疑山舜迹及地名故事传说

图片

(三)舜帝南巡感化三苗,崩葬九疑山的史实

《全州志》记载:“舜嗣帝五十载,陟方死于苍梧之野,而葬焉。”又载:舜帝“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全州地故零陵地。”

图片

虞舜是上古部落联盟首领,为上古五帝之一,姓妫氏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谥曰“舜”,因国名“”,故称虞舜。太史公司马迁云:“天下明德,皆自舜帝始。”仁孝开明的舜帝,被尊中华道德文化的鼻祖,其晚年南巡怀柔德服“三苗”,“勤民事而野死”的悲壮结局给后人留下一个千古之谜,即舜帝魂归何处。司马迁考证说:舜帝“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其结论是舜帝驾崩于苍梧之野,葬于九疑山,自此舜帝的葬地九疑山就叫零陵。据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地图集》中说零陵是中国最古老的地名:我国共有夏代以前的古地名34个。而全州在夏代以前出现的上古零陵就是其中之一。

由于舜帝真陵古老已失,全国各地又建了无数的舜庙,其中规模较为宏大的有湖南省宁远县的九嶷山舜庙和山西省运城市的鸣条岗舜庙,此两地又分别在明代和唐代建造了祭祀舜帝的假陵即祭祀陵,于是便出现舜帝葬地在宁远、运城二地之争。

而最早以舜帝葬地“零陵”命名的今广西全州也有九疑山,在其境内也曾有建有三座舜庙,并有大量舜帝南巡时留下的舜迹。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李梦阳曾赋诗赠全州知州顾璘,说全州是“舜之所葬”的“人文地”——“苍梧遗舜迹,白云秋气愁。君得人文地,相传是此州。”

图片

那以舜帝葬地命名——“相传是此州”的古零陵全州会不会是舜帝的葬地所在呢?带着这一疑问,笔者查阅先秦古籍、诸方志,并追随舜帝在古零陵的南巡踪迹进行了多年实地考证,认为舜帝葬地九疑山是今广西全州的九疑山,而非湖南宁远的九嶷山。

一、舜帝南巡感化三苗的史实

舜帝南巡的原因是为了用仁德感化三苗,即教化和收服反叛失败后逃亡到南方地区的三苗部落,以实现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抱负。相关史料记载,在舜帝时期,三苗不服王道,于南蛮之地作乱。韩非子·五蠹》载:“当舜之时,有苗不服,禹将伐之,舜曰:'不可。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有苗乃服。”《淮南子·齐俗训》载:“当舜之时,有苗不服,于是舜修政偃兵,执干戚而舞之。”《帝王世纪》:“有苗氏负固不服,禹请征之舜曰:'我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吾前教由未也。’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而舞之,有苗请服。”《竹书纪年》载:“三十二年,帝命夏后总师,遂陟方岳”

以上是说舜让位禹而做了摄政帝,那时南方以有苗氏为首的三苗部落不服其管辖,禹请求率兵征伐,舜不许,说:“在上的德行不厚而靠武力去征服,不是治国之道。”于是舜帝南巡,亲自前往“三苗”居住地,怀柔德服,以音乐感召之,以德行恩泽之,以大义诚服之。最后舜帝以德感化了三苗,“舜却三苗,更易其俗。”以致“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舜帝可谓是融聚民族情感的表率,在实现中华民族大团结大统一方面功不可没。

二、舜帝南巡崩葬九疑山的史实

对舜帝南巡有记载的史料颇多,而最早、最有权威的正史、正经是《山海经》《尚书》《竹书纪年》《史记》,除此之处还有西晋的《帝王世纪》。

1、《山海经》是最早记载舜帝崩葬九疑山的先秦史籍。它成书于上古时期,西汉刘秀《上山海经表》称:“《山海经》者,出于唐虞之际。”它保存远古的神话传说和史地文献最多,是所有记载舜帝的经、史书中离舜帝生活年代最近的。《山海经》中有三篇定论舜葬苍梧九疑山。卷十《海内经》记载:“苍梧之山,帝舜葬于阳,帝丹朱葬于阴。”卷十五《大荒南经》记载:“赤水之东,有苍梧之野,舜与叔均之所葬也。”卷十八《海内经》载:“南方苍梧之丘,苍梧之渊,其中有九疑山,舜之所葬,在长沙零陵界中。”

图片

2、《尚书》是先秦至秦代时期记载舜帝崩葬九疑山的官方史籍。它是根据唐尧、虞舜、以及夏、商、周王室和各诸侯国的文献档卷整编出来的官方文件的汇编,记录了从尧、舜至秦的连续历史。孔子是编订《尚书》的人,他曾指出舜帝的葬所。他在回答宰我的提问时说:“舜之少也,恶悴劳苦,二十以孝闻乎天下,三十在位嗣帝所,五十乃死,葬于苍梧之野。”据《古文尚书》载:“舜三十征,庸三十,在位五十,陟方乃死。”《今文尚书》载:“舜三十征,庸二十,在位五十,陟方乃死。”古、今文尚书皆言舜三十岁时被尧召用,为帝尧效劳三十年,或者二十年。在帝位五十年,南巡视察时离世,葬于苍梧之野

3、《竹书纪年》是古代一部编年体史书,成书于公元前299年。据《竹书纪年·帝舜有虞氏》载:“三十二年,帝命夏后总师,遂陟方岳。”是说舜帝登临帝位三十二年的时候,命令夏禹做摄政帝,自己就升道到南方巡狩。

4《史记》是记载舜帝崩葬九疑山的最具权威的历史著作。它是西汉时期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云:他“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浮于沅湘司马迁熟读经史,严谨治学,并亲临九疑山实地考察,然后郑重地作出结论:舜帝“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司马迁在《史记》中既肯定了舜帝南巡,又肯定了舜帝葬在九疑山。清代的赵翼在《二十二史札记》中说:“司马迁参酌古今,发凡起例,创为全史。……自此例一定,历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范围。”

5、西晋的史学家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说:舜时“有苗氏叛,南征,崩于鸣条,殡以瓦棺,葬于苍梧九疑山之阳,是为零陵,谓之纪市。”皇甫谧亦肯定了舜帝南巡和舜葬于九疑山。

以上正史都肯定了舜帝南巡,驾崩葬于九疑山的史实。

除时间最早,权威最高的正史、正经《山海经》《尚书》《竹书》《史记》之外,还有《墨子》《礼记》《淮南子》《离骚·朱子注》《檀弓》《通考》《十三经·古注》《汉书》《汉纪》《风俗通》《皇览》《世纪》《與地考》《寰宇记》《元和郡县志》《国语》等史籍,亦称舜葬苍梧九疑而无异议。

那舜帝南巡崩“于苍梧之野,而葬焉”的全州,在先秦正史、正经中又是如何记载全州这个“苍梧之野”的呢?

(待续)

本文作者系广西桂学研究会桂林联络处特聘研究员、桂林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桂林古村文化研究会会员。作者参阅了大量史料,并走访田野,经10余年考证,从多个方面对中华道德文化始祖舜帝圣葬藏精的九疑山进行了探究,____本文为您陆续发布29期揭晓答案! 

《舜帝圣葬地 全州九疑山》的后续连载内容如下:

(四)舜帝葬地有关的重要历史地名:苍梧和鸣条、九疑山和九嶷山

第4期:舜帝南巡崩于“苍梧之野”的考释

第5期:舜帝南巡崩于“鸣条”苍梧考释

第6期:先秦古籍记载的全州九疑山和东汉文献记载的宁远九嶷山

(五)舜帝葬地在全州九疑山的考证

第7期:先秦古籍《山海经》记载舜帝葬地九疑山的方位是在湘水源(湘江源)西北的广西全州

第8期:先秦古籍《山海经》记载舜帝葬地九疑山的方位是在赤水(即资水源夫夷水)东面的广西全州

第9期:再考先秦古籍《山海经》记载的“赤水之东,苍梧之野”舜之所葬的全州九疑山

第10期:从秦置五岭之戍九疑,可知舜帝葬地九疑山在广西全州

第11期:从舜帝二妃殉夫全州,可知舜帝葬地九疑山在广西全州

第12 期:从屈原、扬雄、李白、李梦阳、顾璘等骚人墨客到全州追寻德圣舜迹来看,舜帝葬地九疑山在全州

第13期:从全州有以舜陵命名的最古老的零陵地名来看,舜帝葬地九疑山在全州

(六湖南省宁远县九嶷山的舜帝陵是明代建造的祭祀陵而非真陵

第13 期:最早的正史、正经《山海经》《尚书》《竹书纪年》《史记》等西汉以前的古籍记载舜帝葬于九疑山,而没有记载舜帝陵在宁远县的九嶷山,宁远县的九嶷山舜帝陵无先秦时期的文献依据

第15期:“古不墓祭”“不封不树”的先秦墓葬礼制决定了宁远九嶷山舜帝庙后面的舜帝陵不是舜帝的真身陵

第16期:湖南宁远九嶷山的舜帝陵是为了祭祀舜帝需要而人为造陵的结果

其一,没有确凿的出土文物证实舜帝的真身葬在宁远九嶷山

其二,舜帝的真身陵古老已失,现在宁远九嶷山舜源峰下的舜帝陵和舜帝庙为明代人雷燧所造的假陵和假庙

其三,舜帝庙的位置在不同时代的不断变化,说明舜皇峰下的舜帝陵和舜帝庙只是一个祭祀陵和祭祀庙

其四,宁远九嶷山的舜冢是个假冢,如今的舜帝陵是看风水看出来的

其五,现在宁远九嶷山那个舜帝的“正穴”是后人造的假“穴”

第17期:“望祭”不能证明宁远九嶷山舜帝陵是舜帝的真身陵

第18期:考古挖掘和出土文物证明宁远九嶷山舜源峰下的舜帝陵和舜帝庙也只是祭祀陵和祭祀庙

第19期: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地形图显示,当时著名“帝舜”二字的舜帝庙有学者认为不在现九嶷山,而那图中的二个特殊符号应是舜帝在全州九疑山葬地的地形标识

(七)舜帝的后裔古摇民在全州九疑山下的青瑶峒及周边山岭生活,并成为了瑶族的祖先

第20期:瑶人的《评皇券牒》记载舜帝葬地九疑山所在的青瑶峒曾是勉瑶生活的原始家园

第21期:有关文献古籍说在全州青瑶峒会稽山繁衍的盘瓠(盘护)一族与现代勉瑶一脉相承

第22期:全州青瑶峒的瑶人与舜帝有历史渊源之一

第23期:全州青瑶峒的瑶人与舜帝有历史渊源之二

(八)上古时期的苗瑶部落(即三苗部落)在以青瑶峒为中心的湘水和资水上游创造了灿烂的上古文明

第24期:上古文明之一

第25期:上古文明之二

(九)宁远九嶷山的舜帝庙应是有虞氏舜帝后裔迁移的结果

第26期:全州青瑶峒这个勉瑶文明发祥地的瑶人哪里去了?

第27期:舜帝的后裔应从舜帝葬地的全州迁到了宁远一带或者是象的后裔为祭祀祖先舜帝,而在宁远九嶷山建起了祭祀舜帝的宗庙

第28期:东汉之后的文献将在湘水源西北山岭的舜帝葬地从全州九疑山嫁接到了潇水流域的宁远九嶷山。

(十)大零陵文化圈

第29期:打造好永州和全州这个古零陵舜帝文化圈,让舜文化成为融入“一带一路”和“向海经济”的平台和纽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