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给农林生物质发电厂算一笔账

 新用户1666OAJd 2021-12-07

图片

提起农林生物质发电,许多业内人士总是摇头叹息:这个行业没必要搞下去了,哪有那么多柴火可烧,有几个电厂是在赚钱的。

诚然,赔钱,已经成为了农林生物质发电产业的常态,似乎赚钱则成为了业内新闻,这对于生物质发电产业说可谓是一个悲哀。

可是,在业内一片哀鸿之际,也有不少生物质发电厂闷声大财,那么投资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到底赚不赚钱,我们在此算一笔账。

标准型的生物质电厂案例:装机规模为130吨高温高压水冷振动炉排炉,标配3万发电机组,年运行8000小时,消耗秸秆25万吨,总投资为3.6亿人民币。

这个装机规模的生物质电厂年发电量在2亿度,可每小时同时提供40T工业蒸汽,是一个典型的生物质直燃热电联产项目。

我们以标杆电价0.35元(不含补贴)、热负荷230元每吨计算,这个标准电厂的年营收总额为7000万(电)+7360万(热)=1.436亿元人民币。

燃料收购成本我们以300元的均价计算,这个标准电厂一年收购燃料的成本在25万*300=7000万元人民币,几乎占到了营收的一半。

电厂运维成本包括人员工资、装备损耗,日常维护检修、环保装置、水、油、厂用电等,一年下来差不多要接近1500万元人民币。

我们以电厂贷款2亿、年利率8%核算财务成本,每年需要给金融机构还利息1600万元人民币,这是一笔非常沉重的财务成本。

年利润:1.436亿-7000万-1500万-1600万=4260万。猛一看,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生物质发电厂的收益还可以。

不过,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的是,笔者所选择的这个案例是一个投资价值高的电厂,且计算模型简单粗糙,许多边界条件简化了,也没有计算税赋。

从数字上看,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农林生物质发电是可以做到盈利的,但是现实情况却非常严峻,有的电厂不但不挣钱,甚至连收燃料的款都难凑齐。

为什么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会出现数字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尴尬局面的,笔者认为大体有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一、核心装备选型出了问题,无法保障机组满负荷持续稳定运行。大部分的生电厂持续运行天数不到100天,有的甚至一个月检修一次。

二、燃料成本没有控制住,导致度电成本奇高。生物质电厂特点是小电厂、大燃料,如果燃料成本控制不住,收益会成断崖式下滑。

三、财务成本奇高,导致资金链断裂。电厂将每年的收益大部分支付财务成本,势必影响燃料的收购,没有燃料电厂吃不饱,很可能陷入停产困局。

由此可见,投建和运行生物质发电厂是一个细活,理论上电厂盈利是没问题的,而在实操当中最为注意的当属燃料成本管控和热负荷的消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