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国一“倒戈将军”,搅动魏蜀吴局势,终被诸葛亮与司马懿夹击而死——北伐(1)

 情缘半岛 2021-12-07

第九章:北伐

第一节:孟达覆灭
南中平定战结束后,蜀汉政权对南中地区征收赋税,军需费用由这些新平定的地方来承担,由此国家开始富强起来,逐渐摆脱了经济危机。
此后诸葛亮的工作重点很明确,训练军队,伺机北伐。要知道,诸葛亮心中始终存在着这么一个梦想——“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图片
建兴五年(公元227年)三月,诸葛亮亲自挂帅,率领蜀军主力到达汉中地区,着手准备北伐。
在出征前,诸葛亮给后主刘禅上了一道奏疏,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的美德。诸葛亮淳淳告诫后主,先帝创业历经磨难,蜀汉江山来之不易,要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做到严明赏罚、亲贤远佞。诸葛亮指出西汉强盛与东汉倾颓的原因,告诫后主刘禅一定要“亲贤臣,远小人”。
接着诸葛亮回忆往事,先帝三顾茅庐诚邀他出山辅佐创业,临终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他全权处理,所以他只能北伐讨贼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这一道奏疏淋漓尽致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表明了出师北伐的决心,同时也表达以身许国的思想。
这一道奏疏即是著名的《前出师表》,让后世无数人为之动容,感慨嘘唏。
想当年我读中学时,语文老师还特别强调,《出师表》虽然只有六百多字,却创造了多达十八个成语,民族英雄岳飞曾经手书诸葛亮《出师表》表达自己的忠贞之心。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我相信文字是有温度的,有感情的,有生命力的。只有生命力的作品,才能长久存活下去,不被时光所淘汰。《出师表》穿越了千年时光,如今读来依然让人感动不已!
孟达覆灭
诸葛亮自从隆中出山辅佐刘备创业,屈指一数,已过二十一年矣。
这二十多年以来,诸葛亮兢兢业业地工作,从来不敢懈怠,尽忠尽职地做好每一件事。尤其是诸葛亮接受先帝遗命以来,更加感到自己身上所承担的重任,日夜忧虑叹息,惟恐不能完成托付之事,有损于先帝的英明(“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诸葛亮平定南中后,解除了后顾之忧,组建了无当飞军,又经过两年的发展,国力得以再度强盛起来,具备了远征的兵力和物资支持。
诸葛亮考虑到要出军驻扎汉中进行北伐,李严应当负责后方事务,便将他移屯江州,留下护军陈到驻守永安,归属李严统管。为了蜀汉未来着想,诸葛亮北伐是一件势在必行的事情。
诸葛亮在给后主刘禅上了《出师表》后,即将率军远离成都北伐曹魏。诸葛亮知道自己进行北伐是一项长久艰巨的任务,势必会长住汉中,担心后主刘禅年轻不辨好坏是非,便给他配备了一位“监护人”。这个人的名字叫作董允。
图片
董允,字休昭,荆州南郡枝江(今湖北枝江)人,掌军中郎将董和之子。刘备登基称帝后册立刘禅为太子时,任命董允为太子舍人,让其陪伴在太子身边。
不久之后,董允又被调任为太子洗马,这是一个教太子政事、文理的官职。一般来说,能担任这两个职务的人,都是德行修养高尚之人,因为这是在任皇帝挑选的“名牌讲师”去培养下一代储君。
后主刘禅继承皇位后,董允被提升为皇帝侍从——黄门侍郎
诸葛亮知道董允为人正直,尽忠职守,敢于犯颜极谏,打算委任他负责处理皇宫内的事务,匡扶后主。于是诸葛亮建议后主提拔董允为侍中,兼任虎贲中郎将,统率宫中宿卫亲兵。当然,后主对相父诸葛亮是言听计从的。
就这样,董允成为了皇帝的高级秘书兼皇宫警卫长,负责宫内之事。一旦后主刘禅犯错,董允都敢于毫无留情面正色批评皇帝,经常匡正刘禅的不当行为。
当时后主刘禅二十出头,正是一个男性欲望最强烈的年龄,经常想要挑选民间美女充实后宫。
董允出面阻拦,无情拒绝了皇帝这个要求。董允认为古代天子的后妃人数不超过十二名,而现今后宫的嫔嫱人数已经达到这个数量了,不宜再增加。
话说“后宫佳丽三千人”,哪一个皇帝的后宫人数只有十二个名额?虽然蜀国是一个小国,但刘禅好歹也是一个君临蜀地的皇帝啊!他想多娶几个嫔妃似乎也不是什么过分要求,说不定某个高官的妻妾人数都超过了这个数量,毕竟当时是实行一夫多妻制的。
尽管刘禅再三要求,董允依然不为所动,始终坚持不听从这个命令。
图片
自此以后,刘禅对董允更加敬惧了,再不敢有“非分之想”,至少表面是如此。董允在世之日,后主刘禅是一个安分守己的好皇帝。
诸葛亮安排好成都的事务后,即刻率军启程,前至汉中沔阳安营扎寨,眼光迅速转向北方。与此同时,诸葛亮也在积极策反一名蜀国叛将,他的名字叫做孟达。
曾经的蜀国叛将孟达,此时他成为魏国的新城郡太守,负责镇守魏国的西南地区。在之前我已经提过了,曹丕称帝后派遣孟达、夏侯尚和徐晃一同攻打刘封,顺利拿下上庸之地。之后曹丕将东三郡(房陵、上庸、西城)合并为一个大郡——新城郡,任命孟达当第一任新城太守,委以西南之任。
在曹丕活着的时候,孟达备受皇恩,吃香喝辣自然不用多说。不过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曹丕只当了六七年皇帝就驾崩了。
曹丕死了,孟达的后台倒了。而在此之前孟达的好哥们桓阶和夏侯尚相继病亡。换言之,他在魏国的所有后台都没有了,以后再没有人给他撑腰了。
有一句俗话叫做:“朝上有人好当官”。
孟达在魏国朝廷上的保护伞一下子就没了,形势自然是对他不利。作为一名镇守边疆的降将,孟达因此心里不安,害怕新朝廷给他小鞋穿。更加让孟达感到担忧的是,新朝廷的那帮高官重臣似乎对他抱有成见,不怎么相信自己的“忠诚”。当时在曹魏集团中,确实有很多人看不惯孟达小人得意的样子,认为他并不是什么善茬儿。他们认为孟达这个家伙,他过去能背叛刘璋,后来又背叛刘备,这样反复无常的小人不能不防备着他。
图片
孟达感觉到曹魏朝廷对他满满的敌意,产生了一股危机感。为了自己的后路考虑,孟达不得不考虑要不要跳槽,重新回到自己的老东家去工作。
对于孟达的情况,诸葛亮了如指掌。诸葛亮非常清楚孟达的处境,孟达的靠山没有了,他混不下去必然会背叛曹魏的。诸葛亮知道孟达与李严的交情匪浅,便指示李严给孟达写信劝他及时归降蜀汉政府。
于是李严给孟达写了一封信,说道:“我和孔明一同接受先帝的遗托,忧虑甚多,责任重大,总想得到优秀的同事来一起承担重任。”
与此同时,诸葛亮也给孟达写信说:“李严处理公务行云流水,解决难题从不滞留,这就是他的性格。”
诸葛亮和李严向孟达传达了这样的一个信号——蜀汉集团欢迎他重新入职!
当时孟达确实有跳槽的念头,想回到老东家就业。孟达接到诸葛亮和李严的来信后,开始与蜀国通信。但孟达不想马上就归降蜀汉,他只是不断地写信向诸葛亮汇报情况,但却未见提交入职申请书,这只因为他的手里掌控着新城郡。
换言之,孟达的手中有资本讨价还价的。
其实,孟达的这种行为也很容易理解,好比一个手中有资产的人想加入一家上市公司,在入股之前他会多方面考虑自己的利益的,利用手中的资本争取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图片
上庸之地处于蜀、魏交界处,是有很大的战略价值的。
如果孟达率众归降蜀汉,那么汉中地区和上庸之地就能连成一片,这两块地盘就能互为犄角之势,对曹魏集团的西南部产生严重的威胁。
这样的话,诸葛亮北伐就会多一种选择,他可以从汉中和上庸同时出兵北伐,两路出兵攻取长安和襄阳。
世上没有密不透风墙。孟达书信联络蜀汉的事情被魏兴郡太守申仪知道了。申仪与孟达同为降将,他们之间存在矛盾,相互看对方不顺眼。
在此之前,申仪经常向曹魏朝廷打孟达的小报告,说他有贰心于蜀。这一次,申仪抓到了孟达与诸葛亮通信的把柄,再一次向中央打报告,说孟达意图勾结蜀国造反。
曹叡接到申仪的报告,并未相信孟达会造反,毕竟魏国提供的工资待遇与各种福利都是天下第一档次的,孟达叛归弱国能得到什么好处呢?
曹叡不了解孟达的为人,但司马懿却很了解。自从孟达背叛蜀国投降魏国那一刻起,司马懿就认为孟达的言行狡诈不可信任,屡次向曹丕进谏要提防孟达。当时曹丕却不接受司马懿的进谏,认为孟达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不应该妄自怀疑他人。
此时司马懿得知申仪举报孟达即将造反的信息后,即刻派遣麾下的参军梁几去新城观察孟达的言行举止,又写信给孟达劝他入朝觐见新皇帝。孟达心中有鬼,当然不敢去洛阳。
图片
诸葛亮迟迟等不到孟达提交入职申请书,恐怕他的言行反复无常,便想出一个办法来逼一逼孟达尽快兴兵举事。
诸葛亮知道孟达与申仪有矛盾,便派遣联络员郭模假装投降曹魏,到申仪的地盘泄露孟达的通蜀阴谋,想以此给孟达压力,逼迫孟达当机立断举兵。
孟达看见郭模去申仪的地盘,便知道自己的计谋已经泄露,准备举兵造反。
说实在话,孟达这个时候公开造反已经有点晚了,最好的时机已经丧失了。
不过,孟达还是有机会的,只要他能下定决心归降蜀汉,马上发兵造反。司马懿也很担心孟达这么做,为了稳住孟达,他马上写一封信派人送给孟达。
司马懿的来信是这样写的:“孟将军从前背弃了刘备,托身于曹魏集团,一心一意为国家服务。国家把守卫边防的重任交付给你,把谋取蜀国的大事委派给你来做,这可以说明国家对你充分信任,你的忠诚像太阳一样光明磊落。当年孟将军跳槽,蜀人没人不切齿痛恨将军的。诸葛亮想打垮我们,但他苦于没有办法。所以诸葛亮派郭模来散播谣言,离间我们魏国君臣的关系。郭模所说的那些话不是小事,诸葛亮岂能轻易泄露出去?如此想来,这是一件很容易明白的事情。”
孟达收到司马懿的来信后非常高兴,以为司马懿还蒙在鼓里,所以孟达直到此时还犹豫不决是否重新回到蜀汉的怀抱之中。
图片
孟达对举兵之事犹豫不决,但司马懿却争分夺秒赶时间准备远征孟达。
当时司马懿镇守宛城,负责都督荆、豫二州诸军事。说实在话,司马懿是非常担心孟达突然发难的,毕竟他的驻地宛城距离新城有一千二百里的路程。在交通落后的年代,一千二百里的路程可不是一段短距离。
一般来说,古代一天的行军路程不超过一百里。大兵团远征的行军速度更慢,估计一天都走不了五十里。
所以孟达有恃无恐,认为司马懿即使得知他造反的消息,按照正常程序来办,他得首先打报告给朝廷汇报相关情况,等到皇帝的诏令下来才能出兵征伐。
当时宛城距离洛阳八百里,等到出兵诏令送到司马懿的手里时再到兵临新城,这样来回往返,至少得一个月的时间。孟达把算盘打得叮当响,认为一个月后曹魏远征军到达新城时,他已经把城池修建坚固,各项工作已经准备充分,城内的军马足可以对付远征军了。
孟达不仅用常规思维来思考问题,而且自作聪明认为司马懿会因为他的驻地偏远险阻而不会亲征他。孟达的这种想法最终害死了他,因为他不明白他真正的对手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司马懿是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人,他派人经过秘密调查得知孟达勾结蜀国造反的准确情报后,决定特事特办,不需要等待诏令立即出兵远征孟达。司马懿一边秘密紧急集结大军亲征孟达,一边派人快马加鞭送信给曹叡说明相关情况。
对于司马懿这个举动,他的麾下的将领们非常担心,认为孟达与蜀国勾结图谋作乱,其驻地与蜀国接壤,应该先观望然后再行动。其实诸将是害怕没有皇帝的诏令,擅自出兵万一打败仗,中央追究下来,谁来担责?
虽然诸将没有明说,司马懿也明白诸将的心思,对大家分析道:“孟达不讲信义,现在正是他犹豫不决之时,我们应当趁他没有下决心之前及时平定他,一举消除祸患。”
司马懿勉励诸将,兵贵神速,大家应该一鼓作气镇压叛乱。于是远征军加快速度行军,日夜兼程赶路,只用八天司马懿就率领大军赶到新城。司马懿把握时机之精准,行动之迅速,令人叹为观止!
在行军的过程中,司马懿已经预料到蜀汉集团和江东集团有可能前来救援孟达,便分兵在他们的援救的必经之路上设置下伏兵,来阻击援军救援孟达。
图片
孟达在城楼上看到曹魏远征军这么快就到了,以为他是在做梦,但当他看到司马懿亲自出马指挥军队时,才知道这一切不是梦!
孟达差点吓晕了,他想破头脑都想不明白,司马懿到底是怎么样只用八天的时间就能千里行军兵临城下的?是的,孟达永远想不明白了,因为他自从在城楼上看到司马懿的那一刻开始算起,他的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非常准确的说,孟达在世间的生命只有十六天了。
事已至此,孟达只能死命固守待援了。但这个时候外部所有的援兵已经被司马懿提前布置下的部队拦阻于西城的安桥、木阑塞等地,孟达是不可能再等来援军的了。诸葛亮也因为孟达没有坦诚之心,所以不派大军去救援他,任凭他自生自灭。
当然,司马懿是不会给孟达喘息的机会的。司马懿率军到达新城后,立即下令全军集中火力猛攻孟达。
当时上庸城三面临水,地势极其险要,属于易守难攻的城池。孟达知道这次魏军是来拼命的,所以他在城外修建了许多木栅阻挡魏军的进攻,加固城防。司马懿指挥大军渡河,一路势不可挡,攻破木栅,直逼城下。
司马懿分兵八路,坐镇中军指挥众将士一齐攻城。一时之间,杀喊声四起,双方不断有士兵毙命倒地,惨叫声此起彼伏。此时无论是司马懿,还是孟达,他们都很清楚,真正玩命的时刻到来了!
图片
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为了活命,孟达只能身先士卒,站在城头指挥众将士拼死作战,抵御司马懿的攻城部队。孟达毕竟有两把刷子,他依靠着城池的险要,集中兵力专注于一面抵抗,多次打退司马懿的进攻。
在前面刚说过上庸城三面临水,所以司马懿不能从四面围城进攻孟达。但这个优势对于孟达来说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一旦城破,出逃之路也会被堵死了。
打了半个月,尽管司马懿每天都指挥军队猛攻,但还是无法攻破坚固的上庸城,但是奇迹在第二天出现了。
攻城第十六天,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孟达绝对想不到这一天是他生命的最后一天,因为他身边的人出卖了他。
孟达的外甥邓贤和大将李辅等人看见司马懿的攻势越来越急,害怕城破之日他们死无葬身之地,决定打开城门向司马懿投降,乞求活命。就这样,司马懿的大军一下子就涌进了上庸城内。
面对帐下将领的叛变,孟达猝不及防,他还来不及组织部队突围就被攻城部队击溃了。孟达无路可逃,束手就擒。对于这个失败的造反者,司马懿当然不客气了,当场下令斩杀孟达,将其首级送到京师洛阳示众。
此一战,司马懿收获满满。他不仅成功镇压了一起大叛乱,而且俘获了一万多人马。其实这一切现实的收获,对于司马懿来说并不是最大的,最重要的收获是他通过此战获取了巨大的声誉,同时向天下所有人证明了他的能力!
新城之战是司马懿军事生涯初期的代表作,此役千里奔袭作战,一路上急速行军做到神不知鬼不觉,其难度可想而知,堪比当年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
司马懿化解了魏国西南地区的叛乱后,收军返回到驻地宛城。此后司马懿鼓励农耕,奖劝养蚕,积极发展社会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与此同时,司马懿禁止奢侈之风,严惩浪费行为,给老百姓们营造一个安定的环境。司马懿辖管区内的老百姓开始安居乐业,由此南方地区的吏民心悦诚服地归附曹魏。
值得一提的是,司马懿在解决掉孟达之后,还顺道解决了当地一股势力。这股势力就是申氏家族。
图片
申耽、申仪两兄弟是申氏家族的代表人物,他们在当地有很大的影响力。申仪驻守边境,仗着山高皇帝远,在当地作威作福,甚至还开办私人官印制作坊。
申仪有一门特别手艺,就是擅长刻印。他擅自借皇帝名义刻制印信,动辄就向不明真相的人说其秉承旨意办事——经常私相授予别人。
实际上,申仪却是私刻官印靠出卖官职来搜刮财富的。申仪很有生意头脑,谁给他的钱多就给谁刻章办证,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中饱私囊。
司马懿早就看不惯申氏兄弟专威弄权的做法了,在平定孟达造反后就将申仪拘捕送到京师软禁。为了消除孟达的流毒,司马懿又将孟达余众七千多家流放到幽州,让他们体验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生活。
下一节:子午谷奇谋
本文节选自:“蓝水飞舟”《三国风云》系列实体书,在淘宝、京东、拼多多等平台输入作者名字“蓝水飞舟”搜索,即可自行购买正版书籍《三国风云》。

图片
《三国那些事儿》陆续更新中……
完整版更新于:公众号【三国故事】的「三国那些事」 专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