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谈崔浩之死

 小双叨日常 2021-12-07

转眼一周多没有写文,最近也确实疲惫的很。累得很了晚上还是会断断续续的看点历史,开怀,也的确解乏。

《资治通鉴》的确是部大巨头著作,但看百年王朝兴衰,英雄人生起落,短短几句,寥寥数语,即一笔带过,实在令人嗟叹。感慨之余,顿感自己日常所遇,实在不值一提。之前说了三遍,还是想说一句:这真的是一部好书,但也要到了一定年纪,才可能慢慢看的进,看的懂。

曹操刘邦项羽已经家喻户晓了,今天讲一个偏冷门的人物,给大家解乏。

北魏第一名士崔浩,其实也是如诸葛亮一般颖悟绝伦,才智渊博的人物,但为何最后还是落到惨死的下场呢?

我们可以说,他是成于智,败于德。

崔浩精于占星之术,其实是基于对时局和形势精准的把握,占星为虚,时局为实,虚实结合,才能迸发出惊人的能量。在刘裕北伐形势的讨论中,他又能脱离皮相之论,鞭辟入里,确实担得起拓跋焘“然其胸中所怀,乃过于兵甲”的赞誉。

在作为汉臣却赢得了君主同榻而眠待遇,走上人生巅峰之际,为何又遭致杀身之祸?可以说性格,但我更想把它归结为“德行”。聪明固然重要,德行更是必要。我们看看他做了哪些“要命”的事情:

1.在争论是否讨伐柔然一战时,为了口舌之快,以“作为夏国的天文专家,为何不曾看出亡国败征?”来攻击张渊,徐辩,这是以别人亡国之殇来揭他人伤疤,不厚道,也不可取。这在后来许多事件上都有重演。

2.被他人的追捧冲昏了头脑,变得狂妄自大,没有察觉到国史篆刻于石碑之上,相当于在翻鲜卑族往日恶习的旧账的凶险,从而栽在了国史案上。如果一直能保持平常心,戒骄戒躁,以他的聪明才智,完全是可以规避风险的。

性格也是德行。观史知今思进退,做人不争口舌之快,能够体察他人的难处;起时不骄,落时不馁。虽然当今时代不会再轻易因为几句话说错几件事做错而掉脑袋,但能做到修身修德,就更容易广交朋友,把事做顺,把路走宽,你我共勉。

PS:吴起这个人我也很感兴趣,下次有机会再聊聊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