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东省日照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有答案)

 中小学阅读写作 2021-12-07

2019级高三校际联合考试

语文试题    2021.12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数字人文是采用数字技术来解决人文领域研究问题的新型学科。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目前至少存在着资料离散和时空分离两大难题,不借助数字人文技术就较难突破和解决。

文献资料的离散,有“同类异处”和“异类分隔”两种状态。“同类异处”是指同一专题、同一领域、同一学科的材料,往往分散在不同的文献里。“异类分隔”是知识分类造成的资料分离。由于人类知识的广泛性、丰富性和复杂性,不同性质、不同领域的文献资料总是分门别类收藏和存储。比如,书写梅花的文学作品,收藏在文学领域的总集、别集里,而介绍梅花生物特性、栽培技术的知识,则在植物学著作里。无论是“同类异处”还是“异类分隔”的文献资料,人力都难以改变其离散状态。

古代文学研究的时空分离,体现在两个层面。在观念意识层面,是时间意识强烈,而空间意识淡薄。文学史研究,注重时间的变化进程,而忽视空间的离合分布;时间进程的描述多,作家活动、作品创作的地理空间分布的考察相对少。作家年谱、别集编年笺注和文学编年史之类的著作,注重时间编年而不注重空间系地,时间信息具体而空间信息模糊,时间感强而空间感弱。

在实践操作层面,受思维方式和纸本载体功能的限制,文学史和文学编年史的呈现,只能是单向呈现,而不能多向呈现。按照时间序列呈现文学史的发展历程,就难以兼顾空间序列的分布和变化。如果按照空间序列来呈现各地文学图景,又难以从时间序列上观察和呈现一代文学的发展进程。简言之,以时间为轴心,空间秩序就被割裂;以空间为轴心,时间的序列就被打断。比如我们从《杜甫年谱》知道,天宝十三年杜甫在长安,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窘迫生活,但我们无法知道,这一年李白在哪里,岑参在哪里,高适在哪里。《苏轼年谱》可以告诉我们苏轼一生到过杭州、密州、黄州、儋州等地,但不能告诉我们,在苏轼生前和身后,还有哪些作家到过这些地方,写有什么作品。

怎样运用数字人文技术解决资料离散和时空分离这两大难题呢?以运用数字人文技术开发的唐宋文学编年地图平台为例,它旨在囊括历年来有关唐宋作家作品编年的成果信息,包括年谱、别集笺注、考订论文等。要让计算机超然客公众号能够识别处理这些编年文献资料,并在地图中可视化呈现,需要经过数据建模、数据转化、数据关联和呈现三个阶段。

数据建模,是为数据挖掘、信息提取建立模板。而建立什么样的模板,取决于平台的要素和功能。唐宋文学编年地图平台包含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作品这五大要素,需要实现浏览检索、关联生成、数据统计、时空定位和可视化呈现这五大功能。不同要素只有形成一定的结构之后才能产生功能,因而需要围绕时、地、人、事、文这五大要素来设计数据模板。

数据转化,是根据数据模板,挖掘提取文献资料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作品等有效信息,转化为计算机系统可以识别、关联和统计的数据。

数据关联及呈现,是将各类数据进行融合,开发成关系型结构化数据库。作家作品的数据通过编年和系地两个属性,可形成关联数据。借助GIS(地理信息系统)地图技术及软件编程技术,将数据融合成一体。数据关联融合后,文学编年地图平台就能可视化呈现作家行迹。既可以呈现一时一地一个作家一生的行迹,也可以展现不同时间多个地方多位作家的活动行迹。时空一体,在这里得到初步实现。

(摘编自王兆鹏、邵大为《数字人文在古代文学研究中的初步实践及学术意义》)

材料二:

段海蓉:数字人文给科研工作者带来研究便利的同时,可能带来哪些问题?

郑永晓:比如相关论文中各种数据、图表的泛化现象,用“检索代替研究”“技术伪装学问”等就是突出的问题。此外,还涉及研究成果中文献利用或者说引用的规范性、版权问题等。古代文学研究,需要我们研究者与古代作家建立心灵的对话,需要对作品有良好的感悟能力,才能对古代文学现象作出有深度的阐发。前《文学遗产》主编陶文鹏先生就对满篇都是通过检索罗列各种文献,而没有思想、没有艺术分析的论文很不满,斥之为“电脑体”,我对此很赞同。

我们提倡关注数字人文研究,不能只有数字而没有人文,归根到底它应该还是人文研究,需要保持人文研究的根本属性和基本特点。技术和数据驱动是为了让我们的研究建立在更坚实的科学依据之上,是为了让我们的学术观点更具有说服力,也是为了让人文研究在新时期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段海蓉:我们是否应该担心数字人文会对人文精神造成戕害?

郑永晓:这种担心有一定道理,关键是如何趋利避害。数字人文的目的是通过新的方法去解决一些传统方法不能解决或解决不好的问题,并非要完超然客公众号全取代传统人文研究,也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研究。如果运用得当,数字人文应能够促进人文精神的弘扬而不是阻碍、妨害人文精神。以最具个性化的也是最具人文特点的文学作品鉴赏为例,我们借由作品与古代作家进行的心灵对话,似乎与冷冰冰的计算机毫无关系,但是有计算机的帮助效果可能不一样。比如我们读纳兰性德的“片帆何处,南浦沉香雨”,稍有文学常识的人会联想到屈原的“送美人兮南浦”,白居易的“南浦凄凄别”等。但计算机可能做得更多,它会把与“南浦”相近似的“灞桥”“长亭”等聚在一起,分析这些表达离别的意象的相似、相异之处,统计它们被历代作家使用次数的多寡,并将这些信息共同呈现给读者。有了数字人文的帮助,读者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会更为深入,而不是相反。

我以为,避免数字人文产生弊端的最有效办法是学者必须具备深厚的人文学术修养。只有在具备深厚人文修养、精通传统人文学科的研究体系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同时深入了解计算机科学的特点和数字人文的长处,从问题出发,将传统人文科学方法与数字人文有效整合,才能将二者的优势结合起来,趋利避害,在学术上开辟出新的天地。

(摘编自《古籍数字化、数字人文与古代文学研究——访中国社会科学院郑永晓教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们往往根据知识分类的不同存储文献资料,这导致了文献资料的“异类分隔”。

B.传统的文学史和文学编年史很难打破时空局限,无法兼顾时间序列和空间序列。

C.借助GIS地图技术和软件编程技术,文学编年地图平台能可视化呈现作家行迹。

D.技术和数据驱动是人文研究坚实的科学基础,可以让人文研究焕发新的生命力。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文学研究的时空分离,与研究者的观念意识、思维方式和纸本载体等有关。

B.读者可以从《苏轼年谱》中获得杭州、密州、黄州等地的文学创作和发展情况。

C.若要实现数字人文平台的各项功能,需围绕时、地、人、事、文设计数据模板。

D.将传统人文科学方法与数字人文结合起来,就能趋利避害,开辟新的学术天地。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最适合运用数字人文技术解决的一项是(3分)

A.对《水经注》进行辑补、校对和注释

B.研究魏晋诗歌版图的静态分布和动态变化

C.考证《四库全书》的底本及成书过程

D.分析李清照诗词创作风格的变化及其成因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结构。(4分)

5.学者科奇对数字人文提出了批评,认为“思维体验和文字表达是人文研究和人文教育的精髓,而数字人文的出现很有可能使这样的目标落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别长春  李修文

夜色之中,当我满心欢喜地走出长春火车站,丝毫想不到一年之后就会离开它。

我的租住地,是在城市边缘的光机学院家属区。这破落的家属区几乎令人绝望:红砖砌成的单元楼摇摇欲坠,楼群之间随意搭建的小平房连成了片,起风的时候,房顶的塑料布们猎猎招展,甚至被吹上了天空。

但我没有半点失望,因为的确就是我念想了多年的北国,那些别致而热烈的生机正依次展开:烤串店的烟雾热气腾腾,啤酒瓶的碰撞声此起彼伏,随意走进一间小平房,即可与人高声谈笑,大口喝酒。清晨去上班,要经过一片辽阔的菜地,每当我走在挂着露水的白菜中间,我都疑心自己会在长春过上一辈子。

终究还是不行,难处很快降临了,那就是语言的丧失。那时我刚开始写小说,虽然拙劣,但南方风物却显而易见:青苔,护城河,石拱桥,春天四处弥漫的气息。我自小在其中长大,依赖他们,而现在,突然找不见它们的踪迹了。

一边是宽阔的大街,碧蓝而肃穆的天空,庄重到庞大的苏俄及日式建筑,还有铺展千里的松嫩平原上,高粱和玉米正在燃烧般热烈地生长;而另外一边,是窄而弯曲的小巷,总也晒不干的衣物,还有常年积着渍水的青石台阶。一个是北方,一个是南方,我就站在中间,两条看不见的绳索将我左右撕扯,我竟然不知道该描述谁了,“心中有美,但又苦于赞美”。

这不过是一场失败的写作生涯掀开了序幕,但彼时之我却从未想到,前来北国,语言成了最痛彻的折磨:在没有学会描述北方之前,我唯有写南方,而属于南方的字词就像被北方的言说吓破了胆子,纷纷逃遁,我通宵达旦在等待,但它们都没有来。

我无法不失魂落魄。

而语言的裂缝还在扩大:在菜市场里,一路的菜贩子都在叫着“哥”;在烤串店里,两个不相识的女人,两三分钟后就可以叫对方“姐”——这些我都不习惯,于我而言,“哥”,只关联着我的弟弟,代表着我与他之间的亲密、冷战和他远在异国的孤单。

就是这样。我熟悉的字词言说,还有附着其上的情感伦理,正在像河水般从我的体内流走。我已然坐卧不宁,但又无法对旁人道明,于我严重的疑难,也许对旁人只是些微小事。

开始想法子,去靠近我熟悉的语言。我上班途中会经过华侨宾馆,有一阵子,一个大型的书市活动在长春举办,来自湖北的与会者们就住在这里。我跑到宾馆,找到一个不相识的家乡人,告诉他,需要人手的话,我十分愿意帮忙,分文不取。对方盯着我看了半天,答应了。

在书市上,我当了整整十天的搬书工,虽疲累不堪,却也满心欢喜:被人送了好多书,也拽着人说了好多话,就在这些说话之间,许多我熟悉的事物都在舌头上一一复活了。譬如桑葚,合欢,梅雨天;再譬如鳜鱼,芭蕉,竹林里的野狐禅。

这是一场嘴唇和舌头的盛宴。多少一生都用不上的字词,都被我挖空心思地想起来了,说出的时候,放心且全无障碍,它们可以被呼应。然而十天以后,家乡人全都离开了,我又独自活在了北国之城,我倒是并不为他们的离去而悲伤,我悲伤的是:不管我有多不舍得,长亭沽酒,霸陵折柳,好一番十八相送,那些话语和字词终究是别我而去了。

所以,寻找只能继续——菜场,餐馆,维修店,甚至在左邻右舍间,我一直寻找着在北方显得古怪和不可理喻的口音,一旦寻见,我就找借口上去攀谈。结果并没有多好:好不容易找见一个,这口音却往往正被它的主人用于叫卖、训斥、乞讨生计,事实上,它们没有工夫停下,来与我的口音相逢。

打这时起,我已经大致可以想象得出:我与长春,可能终须一别了。

世间的语言,何曾只是滔滔言说的工具?它是身世,是情欲,是梁山泊,也是雷音寺。它们除了是口舌的信使,更是在见证你的悲痛,你的狂喜,你的被侮辱与被损害。

某种凄凉之感诞生了,它告诉我:也许,真的到了离别的时候了……

自从回到原籍,十几年过去了,写出过一些小说,更多的时候是什么都写不出。现在的问题是:从相信语言开始,我相信了这些语言背后的事物,但是,时代流淌得多么急速,我宣誓和效忠的事物正在一点点碎裂。和在长春时一样,我又站在了中间地带,一边是活生生的满目所见,一边却是我超然客公众号的诸多相信,日复一日,先是王顾左右,再是痛心疾首,终了,举目四望:厨房,会议室,阴雨时的小旅馆,诸多航空港与火车站,竟然全都变作了长春,那个二十二岁时的长春。

面对这四野周遭,我到底该如何是好?

却也没有别的法子,认输吧。唯有先认输,再继续写,继续挺住。就像威廉·斯塔夫,旁人问他:“你为什么还在写?”他问旁人:“你为什么不写了?”

没有别的法子。唯有将正在苦度的每一处都视作长春。先去书市上做搬运工,再去菜场、餐馆和维修店,甚至左邻右舍间,去寻找可能会相逢的口音。是啊,十几年过去,我多少已经明白:别离不是羞耻,它只是命运的一部分。犹如此刻,我写下了一次生硬的、不足为外人道的别离,却又想起了罗伯特·勃莱的诗——

“我对自己说:我愿意最终获得悲痛吗?进行吧,秋天时你要高高兴兴,要修苦行,对,要肃穆,宁静,或者在悲痛的深谷里展开你的双翼。”

(选自散文集《山河袈裟》,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初至长春,虽居处简陋,“我”却未失望,因为那别致与热烈,与“我”念想的北国一致。

B.“我”不习惯北方人随口便称“哥”“姐”,觉得这种称呼里缺少“我”熟悉的情感伦理。

C.故乡风物深深烙印在“我”心底,让“我”无法忘怀,最终促使“我”离开长春,回到湖北。

D.“这是一场嘴唇和舌头的盛宴”表达了“我”在异地与家乡人以乡音尽情交谈的欢畅心情。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围绕“长春”组织材料,从到长春、别长春到人生苦度处如长春,思路清晰,内涵深刻。

B.南方与北方的不同风物、语言形成对比,凸显“我”对故乡的思念和丧失故乡语言的焦虑。

C.“长亭沽酒”“霸陵折柳”“十八相送”等典故使文章在离别的伤感中氤氲着文学的美感。

D.文章语言富有特色,字词“纷纷遁逃”、“语言的裂缝还在扩大”等化虚为实,生动形象。

8.作者写出了对“长春”的认识逐渐深入的过程,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4分)

9.作者在《山河袈裟·自序》中说:“唯有写作,是困顿里的正信。”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汉武帝建元六年秋八月,闽越王郢兴兵击南越边邑,南越王守天子约,不敢擅兴兵,使人上书告天子。于是天子多南越义,大为发兵,遣大行王恢出豫章,大农令韩安国出会稽,击闽越。淮南王安上书谏曰:“陛下临天下,布德施惠,天下摄然,人安其生,自以没身不见兵革。今方内无狗吠之警而使陛下甲卒死亡暴露中原沾渍山谷边境之民为之早闭晏开朝不及夕臣安窃为陛下重之陛下以四.海.为境,生民之属,皆为臣妾。垂德惠以覆露之,使安生乐业,则泽被万世,传之子孙,施之无穷,天下之安,犹泰山而四维之也。臣安窃恐将吏之以十万之师为一使之任也。”是时,汉兵遂出,未逾岭.,闽越王郢发兵距险。其弟馀善乃与相、宗.族.谋曰:“王以擅发兵击南越不请,故天子兵来诛。汉兵众强,即幸胜之,后来益多,终灭国而止。今杀王以谢天子,天子听罢兵,固国完,不听乃力战,不胜即亡入海。”皆曰:“善。”即杀王,使使奉其头致大行。大行乃超然客公众号以便宜案兵,告大农军,而使使奉王头驰报天子。诏罢两将兵。春三月壬午,天子闻南越反,六年冬,楼船将军杨仆入越地,先陷寻斄,破石门,挫越锋,以数万人待伏波将军路博德至俱进。会暮,楼船攻败越人,纵火烧城。伏波为营,遣使者招降者,赐印.绶.,复纵令相招。黎旦,城中皆降。吕嘉夜亡入海。驰义侯所发夜郎兵未下,南越已平矣。初,东越王馀善上书,请以卒八千人从楼船击吕嘉。兵至揭阳,以海风波为解,不行,持两端,阴使南越。杨仆上书“愿便引兵击东越”。不许。馀善闻楼船请诛之,汉兵临境,乃遂反。是时太农张成弗敢击,却就便处,坐畏懦诛。上乃遣楼船将军杨仆出武林,中尉王温舒出梅岭,以击东越。元封元年冬十月,兵入东越境。楼船将军斩徇北将军。越建成侯敖与繇王居股杀馀善,以其众降。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武帝平两越》)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方内无狗吠之警/而使陛下甲卒/死亡暴露/中原沾渍/山谷边境之民为之早闭/晏开朝不及夕/臣安窃为陛下重之/

B.今方内无狗吠之警/而使陛下甲卒死亡/暴露中原/沾渍山谷/边境之民为之早闭/晏开朝不及夕/臣安窃为陛下重之/

C.今方内无狗吠之警/而使陛下甲卒/死亡暴露/中原沾渍/山谷边境之民为之早闭晏开/朝不及夕/臣安窃为陛下重之/

D.今方内无狗吠之警/而使陛下甲卒死亡/暴露中原/沾渍山谷/边境之民为之早闭晏开/朝不及夕/臣安窃为陛下重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四海,古代认为中国四周环海,故称四方为“四海”,泛指天下各处。

B.岭,特指大庾岭等五岭,位于五岭以南的广东、广西一带称为“岭南”。

C.宗族,一种社会单位,指同一父系的家族或同一父系家族的所有成员。

D.印绶,“印”指印信,“绶”指系印信的丝带,印绶也用以借指官爵。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闽越王攻打南越边邑,南越王向汉武帝上书告急。汉武帝赞赏南越王守信义,大举发兵援救南越。

B.面对生死存亡的危局,馀善展现了长远的政治眼光和快速决断的能力,杀死闽越王,向朝廷谢罪。

C.南越造反,楼船将军杨仆、伏波将军路博德及驰义侯接连出击,大获胜利,南越叛乱最终被平定。

D.由于东越首鼠两端,楼船将军杨仆请求攻打东越,不被允许。后来东越果然反叛,杨仆又奉命攻打。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汉兵众强,即幸胜之,后来益多,终灭国而止。(4分)

2)是时太农张成弗敢击,却就便处,坐畏懦诛。(4分)

14.淮南王刘安反对汉武帝出兵闽越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郡圃春晚    韩琦

溶溶春水满方塘,栏槛风微落蕊香。

尽日杨花飞又歇,有时林鸟见还藏。

沉疴不为闲来减,流景知从静处长。

欲战万愁无酒力,可堪三月去堂堂。

[注]韩琦,北宋名相,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闲居相州时的作品。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描绘春水溶溶、落蕊飘香的景象,“满”写出春水平岸的气象。

B.杨花尽日飞歇,林鸟时见时藏,虚实结合,映射出诗人内心的情感。

C.虽然生活闲静,诗人的病情没有减轻,内心也没有得到真正的放松。

D.诗歌描绘了郡圃的一派暮春景色,情景交融,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6.后人评价韩琦诗作“随时抒兴,亦多寄托遥深”。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古诗中常出现“时”“空”对举的文句,借时空的广远寄寓内心的慨叹,杜甫《登高》中“           ”即是如此。

2)疫情期间,无数“逆行者”用大爱树起道德精神的丰碑,我们可以用司马迁《屈原列传》中的“               ”赞美他们可比日月的精神。

3)古诗中的“东风”一般指春风,也用来比喻有利的时机或条件,如“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鲁迅说:“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红楼梦》究竟是如何在思想和写法上进行突破的,却是一个        的解释性命题。

《红楼梦》用多重嵌套的手法     小说的大结构。以    而又精巧自如的序曲为引线,用悲剧主体故事之外的神话寓言,来隐括全书深广的社会内容。全书有三重结构:“石——玉——石”的象征结构,“政治与爱情”的写实结构,“预言与应验”的谶纬结构。全书跌宕起伏,有时好像飞流直下,有时又如细水涓涓;忽而巨浪排空,奔腾澎湃,忽而清浅见底,游鱼可数;或成游涡,或成潜流,形成无比复杂而广阔的局面。

立体性的情节结构与复合性的主题意蕴共同构建了一个        的艺术世界。时至今日,围绕小说《红楼梦》而展开了持续不断的创作,导致了独特的“红学现象”,广大中华儿女对红楼世界的理解得以体现。“红学”研究依然长盛不衰。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莫衷一是精心谋划    扑朔迷离    高深莫测

B.见仁见智惨淡经营    扑朔迷离    深不可测

C.见仁见智精心谋划    眼花缭乱    深不可测

D.莫衷一是惨淡经营    眼花缭乱    高深莫测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围绕小说《红楼梦》而展开了持续不断的创作,导致了独特的“红学现象”,体现了广大中华儿女对红楼世界的理解。

B.  围绕小说《红楼梦》而展开了持续不断的创作,形成了独特的“红学现象”,广大中华儿女对红楼世界的理解得以体现。

C.  围绕小说《红楼梦》而展开的持续不断的创作,导致了独特的“红学现象”,广大中华儿女对红楼世界的理解得以体现。

D.  围绕小说《红楼梦》而展开的持续不断的创作,形成了独特的“红学现象”,体现了广大中华儿女对红楼世界的理解。

20.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句式特点及表达效果。(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2022年北京冬奥会最后一轮实战测试中,5G技术在物品管理、画面传播、智慧防疫等方面的应用展现了疫情之下科技、简约的办赛智慧。

首先,        ,避免了人员之间的接触。“5G+北斗”智能车联网超然客公众号业务平台的无人售货车和无人送餐车,可装载20余种食品,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客户扫描二维码即可进行下单与取餐。同时试点部署支付手套、支付徽章、冬奥支付服装,    ,消费者可以实现多场景下的“碰一碰”即时支付,(   )。其次,5G为媒体服务提供了便利。云转播平台、5G背包等项目依次呈现,超低时延“隔屏对话”效果的云转播技术,无需          ,降低了人工成本,也减轻了防疫压力。另外,可手持的智慧防疫一体机具备了仅凭身份证即可查验健康码和核酸检测等信息的功能,大大提高了防疫检查的效率。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体验无人零售所带来的灵活便捷

B.为无人零售带来更灵活便捷的体验

C.无人零售的体验变得更为灵活便捷

D.无人零售带来的灵活便捷被体验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21年10月16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搭乘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执行为期六个月的太空任务,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在英雄辈出的中国航天员中,还有一位看似默默无闻却毫不逊色的传奇人物,他叫邓清明,23年前就已经入选首批航天员,但直到现在还是备份,无缘“飞天”。虽然是备份,但他训练不打折,内容、强度与“主份”完全一样。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D [解析]“技术和数据驱动是人文研究坚实的科学基础”不当,技术和数据驱动可以为人文研究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

2.A [解析]B 项,《苏轼年谱》无法呈现杭州、密州、黄州等地的文学创作和发展情况。C 项,围绕时、地、人、事、文设计数据模板是唐宋文学编年地图平台的要求。D 项,充分条件关系不成立。

3.B [解析]了解魏晋诗歌版图的静态分布和动态变化需要结合地图技术,将时间与空间结合起来,最适合用数字人文技术加以解决。

4.运用层进(递进)式结构。(1 分)①首先提出问题,指出数字人文技术有助于突破和解决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资料离散和时空分离两大难题。(1 分)②接着分析问题,具体分析文献资料离散的两种状态和和时空分离的两个层面。(1 分)③最后解决问题,以唐宋文学编年地图平台为例介绍运用数字人文技术解决两大难题的三个阶段。(1 分)

【评分标准】4 分。意思对即可。

5.科奇的观点具有一定合理性,但有失偏颇。①数字人文给科研工作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数据、图表的泛化现象,这可能给思维体验和文字表达带来消极影响。②数字人文可以有效解决人文领域的某些研究问题,对人文研究和人文教育大有裨益。③保持人文研究的根本属性和基本特点,提高研究者的人文学术修养,能有效避免数字人文产生的弊端。

【评分标准】6 分。本题须辩证分析,若只肯定或否定,最高得3 分;若辩证看待其观点并分析,答出两点得5 分,答出三点得6 分,意思对即可。

6.C [解析]陌生的语言环境让我陷入写作的困顿和情感的凄凉,这促使我离开长春。

7.B [解析]写南北方语言和风物的不同不是为了凸显对故乡的思念。

8.①作者初到长春,满心欢喜,感受到长春别致而热烈的生机。(1 分)②作者在长春丧失了语言,长春成为作者陷入困顿和不得不逃离的地方。(1 分)③由现实的长春,延伸为人生困顿的象征,作者将正在苦度的每一处都视作长春。(2 分)

【评分标准】4 分。意思对即可。

9.①作者在写作中遇到语言的困顿,也遭遇了现实和信仰的困顿。②作者在困顿中继续写,继续挺住。③这句话凸显了写作对作者的重要意义,始终将写作当作拯救自己走出困顿的信念。

【评分标准】6 分。每点2 分,意思对即可。

10. D [解析]今方内无狗吠之警,而使陛下甲卒死亡,暴露中原,沾渍山谷,边境之民为之早闭晏开,朝不及夕,臣安窃为陛下重之。

11. C [解析]宗族,指同一父系的家族,也指同一父系家族的所有成员,但不包括出嫁的女性。

12. C [解析]文中说“驰义侯所发夜郎兵未下,南越已平矣”,驰义侯未参与战斗。

13. (1)汉军众多而强大,即使侥幸战胜他们,后面派来的军队会更多,直到消灭我们的国家才会停止。

【评分标准】4 分。“众”,众多。“幸”,侥幸。“后来”,后面派来的军队。每点1 分,“终灭国而止”句意1 分,意思对即可。

(2)这时候太农令张成不敢进攻,退到有利的地方,因犯了畏惧敌人、怯懦软弱的罪被杀。

【评分标准】4 分。“却”,退却。“便”,有利,便利。“坐”,因犯……罪。“诛”,被诛杀。每点1 分,意思对即可。

14. ①天下太平,很久没有发生战争。②战争给士兵和边境百姓带来灾难。③天子应广施恩德,使人民能够安居乐业。

【评分标准】3 分。每点1 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汉武帝建元六年秋天八月,闽越王郢发兵攻打南越边邑。南越王遵守天子的约束,不敢擅自发兵回击,派人上书告天子。因此汉武帝赞赏南越王守信义,为他调动大量的兵力。派遣大行令王恢领兵从豫章出发,大农令韩安国从会稽出发,攻击闽越。淮南王刘安呈上谏书,说道:“陛下君临天下,广布德行,普施恩惠,天下太平,人人安居乐业,都认为有生之年见不到战争。现在四境之内,没有狗叫的警兆却要让陛下的士卒死亡,尸骨暴露在原野,血液沾湿了山谷,边境上的百姓为此要把城门早闭晚开,还担心从早上活不到晚上,我认为陛下应该重视这些现象。陛下把四海作为边境,所有的人民都是你的臣下仆妾。您只要广施恩德来关照他们,使人民能够安生乐业,那么您的恩泽流传万世,传给子孙,施行恩惠直到永远,天下的安定,就好像是四面联系起超然客公号来的泰山一般。我担心派将遣兵动用十万大军只能干一位使臣的事情。”这时候,汉朝已经出兵,但还没越过阳山岭。闽越王郢就派出军队在险要的地方对抗汉朝军队。郢的弟弟馀善就和丞相及宗族之人商量说:“我们的国王因为擅自发兵攻打南越,没有向天子请示,所以天子派兵来讨伐。汉军众多而强大,即使侥幸战胜他们,后面派来的军队会更多,直到消灭我们国家才会停止。现在把国王杀了来向天子谢罪,天子听从我们的请求,就能停止战争,我们的国家必定会完整保存下来。不听从我们的请求,我们就奋力战斗,要是不能取胜,我们就逃到海里去。”大家都说:“好。”于是就杀死了郢,派使者带着他的头送给了大行令王恢。王恢就用灵活方便的方式停止了军事行动,(并把情况)告知了大农令韩安国,又派使者携带王的人头急驰长安,报告天子。天子下诏书,让王恢和韩安国的军队停止军事行动。春三月初四这一天,天子听说南越反了,(元鼎)六年冬,楼船将军杨仆进入越境。首先攻陷寻斄,打下石门,挫败了越军的锐气,领着数万人等待伏波将军路博德大军到来一同前进。趁天黑的时候,楼船将军打败越人,纵火烧城。伏波将军设置营地,派使者去招纳投降的敌人,赐给印绶,又放回去教他们再招引降人。第二天黎明时,城内的人都投降了。吕嘉在夜间逃亡到海上。驰义侯所带的夜郎兵还未到,南越已经平定了。起先,东越王馀善上书,请求率领战士八千人跟着楼船将军攻击吕嘉。待到他的军队到达揭阳时,他就以海上出现大风巨浪为借口,不再向前进军,采取观望的态度,暗中又派使者与南越联系。楼船将军杨仆向天子上书,同意乘便领兵去攻打东越。天子没有同意。馀善听说楼船将军请求讨伐他,而且汉军已经进逼东越边境,于是他就造反。这时候太农令张成不敢进攻,退到有利地方,因犯了畏惧敌人、怯懦软弱的罪被杀。汉天子于是派遣楼船将军杨仆从武林动身,中尉王温舒从梅岭动身,来攻打东越。元封元年冬天十月,军队进入东越境内。楼船将军杀了徇北将军,东越的建成侯敖和繇王居股杀死了馀善,率领他的部下投降。

15.B [解析]“虚实结合”错误,杨花尽日飞歇,林鸟时见时藏是实写。

16.①“随时抒兴”体现在诗人由眼前春光逝去,产生伤春之愁;(2 分)由自身已至暮年,沉疴难愈,产生伤己之愁。(2 分)②“寄托遥深”体现在诗人赋闲在家,时光难熬,有为国效力之心,却年老多病,万愁萦身,诗中蕴含深深的无可奈何之情。(2 分)

【评分标准】6 分。意思对即可。

17.(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2)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3)答案示例: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评分标准】6 分。错字、漏字均不得分。

18.B [解析]见仁见智: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莫衷一是:不能判定哪个对,哪个错。精心谋划:精心筹划。惨淡经营:形容费尽心思经营谋划。扑朔迷离:比喻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眼花缭乱:眼睛看到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深不可测:深得难以测量,比喻对事物超然客公号的情况捉摸不透。高深莫测:究竟高深到什么程度没法揣测,形容令人难以理解。

19.D [解析]A 项缺少主语,“导致……现象”搭配不当。B 项缺少主语。C 项“导致……现象”搭配不当。

20.①运用整句(对偶),句式整齐,富有气势。(2 分)②长句短句结合,富于变化,节奏感强。(2 分)③突出《红楼梦》跌宕起伏的结构特点。(1 分)

【评分标准】5 分。意思对即可。

21.A [解析]根据上文,所填句子的主语是“消费者”,排除C、D。消费者“为无人零售带来更灵活便捷的体验”不合逻辑,排除B。

22.①食品自动配送②利用这些设备③大量工作人员

【评分标准】6 分。每句2 分,意思对即可。

23.评分规则

1)审题提示

材料由两段文字组成,第一段陈述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位航天员进入太空执行任务,举世瞩目。第二段陈述备份航天员邓清明无缘“飞天”,但训练不打折,同样优秀。航天员或作为“主份”,执行任务,万众瞩目;或作为“备份”,默默付出。材料对其精神都予以肯定。

2)写作提示

考生可以任选一个角度展开写作,也可以二者兼顾,有所侧重。

3)高分作文的必备条件

①客观看待两种不同的人生经历和价值取向;

②内容较丰富,材料较新鲜;

③分析较深刻,语言较有文采。

4)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一等(20~16

二等(15~11

三等(10~6 分)

四等(5~0 分)

基础等级

内容20分

符合题意

符合题意

基本符合题意

偏离题意

中心突出

主题明确

中心基本明确

中心不明确

内容充实

内容较充实

内容单薄

内容不当

思想健康

思想健康

思想基本健康

思想不健康

感情真挚

感情真实

感情基本真实

感情虚假

表达20分

符合文体要求

符合文体要求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结构完整

结构基本完整

结构混乱

语言流畅

语言通顺

语言基本通顺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工整

字迹清楚

字迹基本清楚

字迹潦草难辨

发展等

特征20

深刻

较深刻

略显深刻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丰富

较丰富

略显丰富

个别例子较好

有文采

较有文采

略显文采

个别语句较精彩

有创意

较有创意

略显创意

个别地方有深意

5)其他

①采取综合分等打分法打分。以44 分为评卷切入分。

一等54~60 分(约10%),二等48~53 分(约30%),三等41~47 分(约30%),四等36~40 分(约20%),五等35 分以下(约10%)。

②凡内容有政治错误、思想不健康等内容观点一律判为零分。抄袭内容超过一半,得分不得超过10 分。

③不足800 字的,每缺少50 字扣1 分。错别字错一个扣1 分,重复出现不计,最多扣3 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