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像科学家一样思考?3

 自我实现123 2021-12-07

前几天收到老师发给我的一个视频,在美国一年级课堂上跟孩子讨论一本关于动物及其栖息地的书中插图的过程。

1.jpg

看到这个视频,我发现孩子们对书中的插图细节提出了很多有趣的看法,

不仅密切观察到里面的细节,也在使用复杂的科学词汇来描述和解释他们所看到的东西。

老师不仅听得很认真,还巧妙地衔接好孩子们的各项想法,如果这是一场双人舞的话,你可以看到

老师非常有策略地转变视角,有时候是主导者,有时候又退后一步跟随孩子的步伐。

其实很多时候,当我们跟孩子深入讨论话题时,我们都需要学习视频中老师的

有技巧、有思考的沟通方式

,帮助孩子创造情境和机会,引导孩子发挥他们的观察力和好奇心,从而引导自己的学习。

听起来很复杂,感觉不知道从何下手?但实际上答案很简单:

就是让孩子参与真正科学家的工作

,让孩子有机会可以注意到某一个现象,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并且找出方法来回答他们的问题,并让孩子有机会分享他们学到的东西。

2.jpg

在我养育两个孩子的过程中,我发现让孩子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和行动,其实并不需要等到小学一年级,

早从孩子观察这个世界万物开始,就可以创造大量的机会,培养孩子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和行动的过程。

我今天分享的方法,是对0-5岁分月龄认知能力的总结,它是通用的原则,适合任何年龄段的孩子们。

培养孩子天生的好奇心

教育源于生活,教育也是生活的全过程,所以培养孩子天生好奇心的最好出发点,便是带着孩子花多点时间去观察世界。

像生活中常见的水、小区里散步会碰到的花朵、平时孩子玩的小球,都可以成为孩子科学实践的素材。

举个例子,哪怕是3岁以下的小朋友,我们都可以设计漂浮和下沉的探索游戏,提供花瓣、冰块等一系列简单可用的素材,让孩子动手做各种测试。比如

7-9个月的小朋友

,已经可以在装满水的箱子里放进小黄鸭、乒乓球和其他塑料玩具,跟妈妈一起玩

“打捞探险”。

3.gif

《探索游戏:水中捞捞乐》

让2岁孩子选择不同的物品放进浴桶里,让孩子理解沉浮的原理,这个过程中孩子可以准确地理解“沉”、“浮”、“轻”、“重”的概念。▼

4.gif

《科学实验:沉浮游戏》

接着,激发孩子的好奇心还包括鼓励孩子“输出表达”。

让孩子有机会亲自动手寻求答案,我们还需要提供让孩子分享知识的机会。

5.gif

探索完后要跟孩子

积极讨论

这个主题,让孩子提出自己的观察和想法,无论是非正式的展示(轮流介绍)还是正式展示(演讲、公告板、集体分享),对孩子来说都是持续提高探索积极性的过程。

体验合作寻找答案的过程

科学思维的萌生基于探索答案的过程。

在大量的科学被发明之前,都需要经历多次的试错和重复的探索。当我们愿意跟孩子一起合作寻求答案的时候,我们会变得更加开放、也更愿意去倾听孩子的“脑洞大开“,这些都是孩子创造力培育的基础。

比如基于物理原理,跟孩子们探索的“怎么样才能不折断意大利面”的游戏,大家来看看课堂里的示范。

第一步是

认识事实

:跟孩子一起动手折一下意面,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Joshua在过程中反馈出了一个信息,“意面本身很脆弱”。▼

6.gif

第二步是

尝试推论

。后来我们讨论出一些测试的方法,比如把面条插在泡沫板上,再尝试放一本书在上面,了解一下意大利面会不会被折断。▼

7.gif

第三步是

尝试反问

。既然意大利面容易折断,那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意大利面不折断呢?这里我引导孩子去在意大利面上插入泡沫板来观察。▼

8.gif

第四步是

开始实验

。在游戏过程中,一边跟之前发生的现象进行对比,一边对接下来的行动采取猜想。

9.gif

最后一步便是实验记录。

引导孩子对意面的承重能力进行预估,做好统计,这便是我们的实验记录全过程。▼

10.gif

课堂上当然还做了很多的

延伸思考

,比如引导孩子思考不同的角度,像打横放和打竖放意大利面,对它的承重能力会有改变吗?这些都是可以帮助孩子发散思维,进行多面理解的方法。

11.jpg

使用多种工具进行科学测量

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使用很多种方式才能最终支持科学学习,比如

使用阅读文本来了解科普知识、运用数数和作图测量调查结果。

所以哪怕是年幼孩子的科学思维课堂上,我们也要给孩子

提供记录和调查的工具

比如“在给好朋友做房子”这个课程中,我就用孩子们最喜欢的玩偶小羊乘香,来示范了3岁的孩子如何用测量的方法来进行数学启蒙。▼

12.gif

《数学启蒙:给好朋友做房子》

实际互动中我们可以引导孩子

思考测量的方式

。比如问问孩子

“你觉得要让玩具放的进这个房子里,需要做得比乘香大还是小呢?”、“我们要把纸皮裁剪成多大才能把它放进去呢?”、“如果不知道的话,我们可以找一些工具帮帮我们。”

13.gif

《数学启蒙:给好朋友做房子》

平时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多

提供机会

让孩子练习。比如使用卷尺测量桌椅的长短,每隔一段时间就和孩子一起测量并记录自己的身高等等。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题”,都能在无形中帮助孩子加强掌握了科学测量的技法。

让知识得以迁移和应用

让孩子的调查跟生活建立联系。

比如在“漂浮和下沉”的主题课堂里,孩子可以自己去寻找一些自己想测试的物品,像海绵、石头、叶子、铅笔碎、大理石等,任何在家里、社区、学校随手可见的东西都可以鼓励孩子去寻找,将这些孩子心中的常规物品作为漂浮和下沉调查的一部分。▼

14.jpg

比如

“电磁启蒙:自制指南针”

这节课堂里,电、磁、指南针似乎离我们生活很远,而事实上当我们用家里的一个碗、一盆水、一个缝衣针和一张硬纸,其实也可以制作出简单的指南针来。▼

15.gif

《电磁启蒙:自制指南针》

让孩子随时随地都可以探究。

比如吃零食的时候,是不是可以问问孩子食物会不会下沉的问题,以及研究为什么。再比如当我们不选择用尺子丈量东西的时候,还有什么工具是我们可以利用的呢?▼

16.jpg

同样是在磁力启蒙的游戏中,我们就可以用回形针、夹子、易拉罐等等,这些孩子

生活中常见的物品

来进行测试。▼

17.gif

《电磁启蒙:磁铁找朋友》

我们可以引导孩子来

进行对比

:“

我们轻轻地用磁铁来靠近这个小铁钉,它们粘在一起啦

!”“

试试把它们分开,你是不是要用一点力才行呢?

18.gif

这些都是

知识的迁移

。让孩子通过磁铁去测量不同的常见物体的磁性,什么能被磁铁吸引、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分类,感受不同磁力之间的大小,这便是锻炼孩子去提升自己的科学思维。

所以

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到底是怎么样的过程呢?

便是鼓励孩子动手做实验,边做边学:让孩子观察、提问、提出猜想、反复检验、得出结论,提出解决方法。

这些过程便可以让孩子形成思考问题的方式,并且成为自己生活中可贵的学习经验。

在这个过程中,体验是基础,试错是必经之路。而除了科学实验之外,我们更要重视里面的互动和讨论。让科学触手可及,无处不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