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评价贾诩的一生?想了三天后,我决定用这句话

 情缘半岛 2021-12-07

第六章:曹丕的梦想

第二节:回顾贾诩的一生
在曹丕这次征伐孙权的前一年,即黄初四年(公元223年),太尉贾诩寿终正寝,享年七十七岁。
纵观贾诩一生之中的所作所为,我们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个影响三国历史进程的关键性人物。他的谋略对汉末三国影响之巨,是同时期任何一位谋士都比拟不上的。在这部书中,如果让我当评委来颁奖,我会毫不犹豫的把最佳男配角奖颁发给贾诩。
图片
虽然他在书中的戏份不多,但绝对实力抢镜,关键时刻有他的身影,关键地点也有他的身影,甚至关键剧情也有他的身影。
他每一次登台出场,都意味着有大事发生。我们来梳理一下,看看贾诩一生中干过哪些大事。
董卓被诛后,西凉集团即将解散,他在关键时刻献计,李傕、郭汜等人反攻长安。可以说,贾诩的这个计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经过李傕郭汜之乱后,贾诩知道跟着这样的乱臣贼子混早晚是会被人清算的,所以他果断离开李傕,辗转投靠张绣。
后曹操南征张绣,在张绣投降后,曹操色迷乱性睡了张绣的寡嫂,导致张绣降而复叛。张绣采取贾诩的计谋突然发难,曹操长子曹昂在宛城之战中战亡,这直接影响了曹魏集团的接班人竞选问题。
官渡之战期间,贾诩拒绝袁绍使者招降张绣,极力“劝张归曹”。张绣归降曹操,不仅减轻了曹操在军事上的压力,而且为曹操增添了一支生力军,曹操最后能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从而统一北方,贾诩的这个“神助攻”也功不可没。
潼关之战,曹操采纳贾诩的“挑拨离间”之计离间了马超与韩遂的关系。最后曹操大获全胜,消灭“关中十部”的主力,从而控制关中地区。
贾诩精通权谋之术,在曹魏集团内部的夺储之争到了最白热化时期,他投出最关键的一票,暗助曹丕,最后曹操一锤定音立曹丕为世子。贾诩能成为魏文帝(曹丕)之帝师,靠得是精准的判断力和一流的智谋。
以上列举的这些事情,就是贾诩人生之中最主要历经过的事情。我们不难看出,他所作出的每一件事情都对后面的历史产生重要的影响。
图片
贾诩是一个聪明绝顶之人,他的智谋是一流的,在三国时期众多谋略家中,他是屈指可数的。
在谋略方面,他算无遗策;在处事方面,他经达权变。
贾诩不仅有非凡的智商,还有超高的情商,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不居功自傲,不贪恋权力,不攀交权贵,懂得在乱世漩涡里审时度势,懂得在权谋斗争中明哲保身,懂得在功成名就时急流勇退,最终得以善终。
曹魏集团名臣如云,谋士似雨,能像贾诩这样以高龄之年寿终正寝的知名谋臣恐怕数不出几个来。
曹操帐下的高级顾问中,有忧愤而死的(如荀彧),有劳累而逝的(如荀攸),有英年病逝的(如郭嘉),有恃功被杀的(如许攸),有废黜而终的(如毛玠),有犯错被杀的(如杨修),有因谗冤死的(如崔琰)……
在曹操手下当谋臣,想混个善终真的有点难度啊!
图片
但贾诩就不一样了,他不仅向曹操充分施展了其才智,而且从来没有被曹操嫉恨过,这让我不禁想起《紫川》里面的黑沙军师,一样的犀利,一样的神秘。
权力就是潘多拉之心。
在中国历史上,功勋之臣能够寿终正寝且不祸及子孙的,实在是少之又少!
贾诩不仅深谙人性,而且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也知道什么时候不该做什么事情,他的身份永远是隐藏在幕后的。
说得通俗一点,贾诩会说话、懂变通,善于为人处事,左右逢源。
贾诩一生之中最大的“人生污点”可能就是献计反攻长安了。他的这条“毒计”导致天下再次大乱,生灵涂炭。
图片
这对于当时的贾诩来说,教唆李傕、郭汜反攻长安只不过是保命之举。他并不是一个甘愿牺牲自己的性命而拯救天下的圣人,所以我们站在他当时的角度来看,自然是不能苛责他的,因为人性本来就是自私的。
贾诩也知道他罪孽深重,西凉军反攻长安成功后,他不仅拒绝了高官厚禄,而且以一己之力在李傕与郭汜之间周旋,从而保护了许多忠臣良相,也算是将功补过。
对于贾诩这样的人,我们应该怎么样评价他呢?
我想了很久,决定用这样一句话来评论他——贾诩不仅是一个真正的军事谋略大师,而且是一块将人性的善恶之面都映射出来的镜子!
下一章:南中平定战
本文节选自:“蓝水飞舟”《三国风云》系列实体书,在淘宝、京东、拼多多等平台输入作者名字“蓝水飞舟”搜索,即可自行购买正版书籍《三国风云》。
图片
《三国那些事儿》陆续更新中……
图片
完整版更新于:公众号【三国故事】的「三国那些事」 专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