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操去世前,为何急召曹彰见最后一面?

 情缘半岛 2021-12-07

点击上方音频收听
《三国风云:三国鼎立卷》简介
《三国风云:三国鼎立》从曹丕篡汉称帝开始写起,到孙权病逝于建业止。这一时期,华夏大地上先后建立起魏、蜀、吴三个政权,这是三国鼎立的主要时期。
图片
本卷详细描述了在此后几十年的时间里,魏、蜀、吴这三个政权所发生的重要事情。从内政到外交,从战争到和平,从明争到暗算,每一步都步步惊心。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斗智斗力的外交场合,无孔不入的诬蔑暗算,这一系列事件精彩无比。
许多历史人物在历史舞台上尽情表演,既有力挽狂澜的英雄人物,也有奸诈狡猾的卑鄙小人。国家的博弈,个人的斗争,战争与权谋的撞击令人目不暇接,掀开了精彩的三国时代。

第一章:改朝换代

第一节:危机处理
曹操病逝洛阳,死者长已矣!曹操就这样走完了他的一生,不管后人怎么样评价他,他依然是曹操。
曹操病逝前,派驿马急召曹彰来洛阳。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举动,如果曹操想向儿子交代后事,第一人选也应该是王太子曹丕,可是为什么不召见曹丕而召见曹彰呢?
图片
当时曹丕留守邺城,曹彰镇守长安,从地理位置上来讲,邺城离洛阳更近一点,曹操为什么“舍近求远”急召曹彰来洛阳见最后一面?所以我们可以推断出曹操很有可能是有一些隐秘,想单独向曹彰透露。
曹彰接到父亲的急召命令,就知道大事不好了。曹彰知道,父亲从汉中撤兵后让他镇守长安,就是为了满足他当大将的愿望。如今他刚与父亲分别还不满一年,父亲就派驿马急召他来洛阳。这意味着父亲肯定是得了重病,很有可能是想见他最后一面!
如果曹操不是知道时日不多了,肯定是不会派驿马把镇守前线军事重镇的曹彰急召回来的。
所以曹彰一接到父亲的命令,马上从长安星夜急赶回洛阳。但曹彰还在半路上时,曹操就已经逝世了。
曹彰从长安赶到洛阳时,得知父亲病逝的消息。这个不爱读书的孩子,听闻此噩耗,也留下了伤心的眼泪。

这些年来,父亲曹操日渐衰老,身体状况一天不如一天,曹彰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曹彰擦干了眼泪,率领着人马进入洛阳吊丧……
曹操在洛阳去世后,其丧事是由谏议大夫贾逵主持。当时曹操突然病逝,几乎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由于曹丕远在邺城,所以有的人担心曹操之死引起时局动荡,建议把曹操死讯压住,秘不发丧。贾逵作为治丧委员会主任,他并不同意,认为秘不发丧反而会引起众人的猜疑,堵塞各地消息容易引发政治危机。
于是贾逵坚持调派使者到各地去发丧,向各地长官通知曹操的死讯,让他们都来洛阳吊丧,统一到大殿哀悼魏王曹操。各地长官瞻仰曹操的遗容后,贾逵就命令他们各自返回自己的工作岗位,不得擅自离开办公地点。
与此同时,贾逵也命令各支部队原地待命,没有上级的命令不能私自离开。但是青州兵团听闻曹操已经死了,便不听贾逵的指挥,他们敲着鼓擅自离开驻地。
图片
青州兵团原本就是曹操改编黄巾军而组建的,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其军队成员本来就是没有什么文化的农民,军事素质低下,所以他们的军纪一向很差。在宛城之战曹操被张绣偷袭溃败之际,青州兵甚至趁火打劫友军,幸得于禁出兵征讨他们,才把他们镇住。所以这支部队得知曹操的死讯后,便不服从管理,骚动起来。
众人看见青州兵一批批地走散了,认为应当马上禁止这种无视军纪的行为,如果青州兵再不服从的话,就马上出兵征讨他们。
贾逵认为魏王已殡,继嗣的曹丕还未拥立成为新王,此时处理骚乱的最好办法还是进行安抚,不宜大动干戈。
贾逵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服了众人,接着发一篇长檄给青州兵,告诫他们要遵守军纪军规,自我约束,不能乱来,否则后果自负。同时贾逵也发一篇公文到各地方政府处,让当地官员为回家的青州兵提供粮食,给予关照,不要为难他们。
贾逵通过恩威并行的手段处理这个棘手问题,如此一来,一场骚动才不演变成一场兵变。
这场骚动平息下去,有的人觉得外地人不可靠,建议不能让非沛国和谯县的人担任全国各地政府的地方一把手,只任用籍贯是沛国和谯县的人(曹操是沛国谯县人)。
说实在话,这个建议无疑是搞地域歧视,好比某一个地方出现了一个坏人,就否定这个地方的人。
这个“任人唯亲”的建议一提出来,魏郡太守徐宣就严词反驳,旗帜鲜明地指出:“现在远近统一,人人都忠诚守节,为什么要将地方长官都换成沛国和谯县人呢?
如果你们这样做,必然会伤了忠义之士的心!”事后曹丕听了这话,高度赞赏徐宣,由衷地赞叹道:“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那种社稷之臣啊!”
图片
话说曹彰进入洛阳后,向贾逵问道:“先王的玺绶放在哪里?”曹彰作为一个驰骋疆场杀人不眨眼的猛将,这些年来他在外领兵作战,更加知道父亲所创下的基业是多么来之不易的。所以他想知道父亲的玺绶的相关情况,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儿,并非如后世之人所想象的那样有“非分之想”。
贾逵正颜厉色地答道:“太子在邺城,国家已经有了储君,先王的玺绶,不是君侯您所应当问的事情!”
曹彰听闻此言,知道理亏,无言以对,不敢再问。
据《魏略》记载,曹彰事后曾经对曹植说道:“先王病逝前召见我,是想立你继位的。”曹植听了急忙摇手说道:“这不可以!难道你没有看见袁氏兄弟的结局吗?”
当然,我们现在也很难判断这一则记载的真伪性,不过这从侧面反映出了曹彰是不热衷于争夺王位的,而曹植也已经对王位的归属权有了清醒的认识。
为了让权力顺利地和平过渡,贾逵有条不紊地安排善后之事,统筹兼顾各方面事宜。贾逵负责办理曹操的丧事,他把曹操的遗体入殓后,然后与夏侯尚护送曹操的棺柩回到邺城。
图片
远在邺城的曹丕,他更加想不到父亲病死在外地。作为曹魏集团唯一指定的接班人,曹丕对继承家业并没有感到安心。曹丕继承了其父多疑的基因,尽管他在夺储之争中胜出,他还是时刻提防他的兄弟觊觎父亲的王位。
当然,曹魏集团的文臣武将们是明白曹丕的心思的。此时曹操一死,他们的效忠对象就是曹丕了,所以大家会尽其所能拥护曹丕登上王位,其实也是维护他们自己的利益。
贾逵等人把曹操的棺柩运回邺城后,由王太子曹丕主持办理丧事。曹丕死了父亲,他嚎啕大哭,难以料理政务。
太子中庶子司马孚见状劝谏道:“先王去世,天下仗着殿下来发号施令。所以殿下应当上为宗庙,下为各地封国着想,为什么您要效仿平民的孝道呢?”
曹丕听闻此言才终止哭泣,点头答道:“先生说得对。”
当时邺城的群臣们刚听说曹操去世了,便不再上班了,他们离开工作岗位相聚在一起放声大哭,朝堂一片混乱。
图片
司马孚见此状,厉声斥责道:“如今魏王去世,天下震动,我们作为臣下的,应该及早拥立储君当上国君,以此稳定全国政局,安定人心,难道你们以为大哭就解决了问题吗?”
于是司马孚与尚书和洽驱散群臣,设置禁卫,整顿秩序,着手安排治丧相关事宜。
曹操的丧事固然重要,但当前最重要的事则是曹丕即位问题。曹丕作为曹魏集团的法定继承人,只有他顺利继承曹操的全部政治遗产,权力和平过渡后群臣才感到心安。
打一个比方:一家公司的董事长突然死了,正是权力交接的敏感时期,如果处理不好很容易滋生出一些问题的。这家公司想继续正常运转下去,当务之急就是尽早确立接班人来掌控全局。
图片
曹操死了,他留下了强大的曹魏集团,这个政权的过渡时期无疑尽快拥立曹丕即位魏王,以免夜长梦多。但是当时很多大臣拘泥于常礼,认为王太子曹丕继袭曹操爵位的话,必须等待一份天子正式的诏命才可实行(“群臣拘常,以为太子即位,当须诏命”)。
尚书陈矫却不同意此看法,他直言不讳地指出:“魏王在外逝世,天下人惶恐不安。王太子曹丕应该尽快节哀顺变,立刻继位,以抚慰远近各地的官民的期望,安定天下之心。况且魏王的其它儿子亦在旁边,倘若兄弟之间发生事变,那国家可就危险了。”
陈矫这番话,主要是针对曹彰和曹植这哥们,担心他们从中捣乱。这也给曹丕提了个醒,不能信任自家的兄弟,让他们远离权力中心。群臣听了陈矫的话,也纷纷“恍然大悟”起来。

如果曹丕不马上即位的话,等到提交即位报告给汉献帝再批复下来,谁也不能保证这段时间出什么意外。假设有人萌生异心,发动政变,社会秩序就会出现混乱,如此一来,江山社稷将会面对重大危机。非常时期实行非常之事,拘囿世俗的条条框框有可能发生变数。于是,群臣纷纷高举双手同意陈矫的建议。
陈矫看见群臣同意了,马上配齐即位典礼应有的官员,备好典礼的用品,一天之内,所有的准备工作全都安排妥当,工作效率极高!
第二天一早,陈矫假借卞夫人的命令让曹丕袭爵。就这样,曹丕继承了父亲的全部政治遗产,即位为魏王,兼任东汉帝国的丞相,领冀州牧。
曹丕继承了曹操的王位,他摆脱了父亲巨大的身影,他可以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了。因此,曹魏政权进入了曹丕时代。
曹丕登上王位后,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威和表达美好的祝愿,他暗示汉献帝下诏把建安二十五年改为延康元年。这个用了二十五年的“建安”年号,从此成为了历史!汉朝,离灭亡只差一步之遥了!
曹丕为了奖赏群臣,他对有功之臣加官晋爵,拜封大中大夫贾诩为太尉,御使大夫华歆为相国,大理王朗为御使大夫。曹丕对贾逵感恩戴德,任命他为邺城令。邺城是魏王国的都城,由此可见曹丕是多么重视贾逵。
其余出工出力的大臣,曹丕也对他们进行嘉奖。不过与此相反的是,曹丕对待自家兄弟就没有那么大方了。
曹丕登上王位后,马上把他的兄弟们全部赶出邺城,各自回到自己的封国当一个只有俸禄没有实权的土财主。曹彰、曹植等诸侯各自卷起被盖,去自己的封国度过余生。曹丕这么做,目的很明确,就是他的兄弟们不能分享父亲留下来的权力。曹丕的这个举措,极大削弱了曹魏宗室成员的实力。
当时政府部门选用侍中、常侍等官职,这些官位相当于君王的身边的顾问,很吃香的。曹丕的左右亲近之人不断地暗示主选官,任用他们自己,不再征调其他人。司马孚对这些人说道:“虽然有了尧舜,但还一定少不了稷契(古代贤臣的代称)。如今新君才即位,应该进用五湖四海的英才贤士,尚且还担心得不到,你们怎能想利用时机来自相推荐举用呢?如果能力不足,做官不称职,得到官位也不足以令人尊重。”于是司马孚建议另外推选,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
活人的事情办完了,轮到办死人的事情了。曹丕于当年二月廿一丁卯日,安葬父亲于邺城西郊的高陵。由于曹操生前提倡薄葬,所以并没有随葬金银财宝等贵重物品。
邺城西郊,一座坟墓,这就是曹操的最后归宿。
图片
尘归尘,土归土,功名如尘土,荒冢堆下,掩埋了多少帝王将相的遗骸?
皇图霸业,皆归尘土。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泛黄的史册之中,记载了多少王朝的兴衰荣辱?古今多少事,眨眼已成历史!
天地茫茫,身如一芥,纵然生前有万贯家财,纵然君临天下权盖世,最后的归属也不过是一座坟墓,化成一抔黄土而已(最多也不过是留下遗骸)。
一千多年过去了,曹操墓早就湮没在历史的陈迹之中了,留给了考古学界一个谜案——曹操墓到底在哪里?所谓的曹操“疑冢之谜”吸引了许多学者专家们,以致于许多人为了曹操墓的具体位置在哪里而争论不休。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众说纷纭,但这一切纷争曹操都听不到了。
曹操,一个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在中国的知名度极高,他的最后归属都和我们老百姓一样。他从哭泣中赤裸裸地来到这个世界,又回归了大自然。一个老人走了,即使是生前身后名,都与他无关了,只不过是他曾经到这个世界潇洒走一回。
值得一提的是,曹丕代汉称帝后,追尊父亲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曹操这个“魏武帝”的头衔,其实是他的宝贝儿子曹丕硬塞给他的,导致他背上了很大的骂名。
关羽死了,曹操死了,他们挥手告别这个世界,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到来!
下一节:篡汉称帝
图片
《三国那些事儿》陆续更新中……
图片
完整版更新于:公众号【三国故事】的「三国那些事」 专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