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芩汤原方组成、医案条文、用法剂量与方解方论

 流形sbz 2021-12-07

[原方组成]

黄芩三两(9克),芍药二两(6克),甘草炙,二两(6克),大枣擘,十二枚。

[服用方法]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治则方解]

病机:少阳胆热下迫阳明。

治则:清热止利。

方义:方中黄芩苦寒,清少阳胆热,长于清热止利。芍药泄热敛阴以和营。芍药配甘草,酸甘化阴而缓急止痛;甘草伍大枣,甘平益气滋阴,培土安中。并制黄芩寒凝之性,更能调和诸药。

[辨证要点]

本方为“万世治痢之祖方”。其重心在于清泄里热,里热清则不仅下利自止,其在表之热亦可随之而解。临床多用于治疗腹痛下重,大便黏液不爽的热利(痢)。现代临床有用本方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以及诸病气血不和而属热者之报道。凡泄泻、痢疾由于大肠湿热导致的,均可应用。其使用指征为身热不恶寒、口苦、心下痞、腹痛、下痢、脓血黏稠、舌红少津、脉弦数。

[仲景方论条文]

《伤寒论》第172条: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伤寒论》第333条:伤寒脉迟六七日,而反与黄芩汤彻其热。脉迟为寒,今与黄芩汤复除其热,腹中应冷,当不能食,今反能食,此名除中,必死。

[注家方论]

1.钱潢《伤寒溯源集》:当用黄芩撤其热,而以芍药敛其阴,甘草大枣和中而缓其津液之下奔也。若呕者,是邪不下走而上逆,邪在胃口,胸中气逆而为呕也,故加半夏之辛滑,生姜之辛散,为蠲饮治呕之专剂也。

2.许宏《金镜内台方议》:太阳与少阳合病者,自下利,为在半表半里,与黄芩汤以和解之。故与黄芩为君,以解少阳之里热,苦以坚之也。芍药为臣,以解太阳之表热,而行营气,酸以收之也。以甘草为佐,大枣为使,以补肠胃之弱,而缓中也。

3.张璐《伤寒攒论》:黄芩汤乃温病之主方,即桂枝汤以黄芩易桂枝而去生姜也。盖桂枝主在表风寒,黄芩主在里风热,不易之定法也。其生姜辛散,非温热所宜,故去之。4.柯韵伯《伤寒附翼》:太阳少阳合病,是热邪陷人少阳之里,胆火肆逆,移热于脾,故自下利。此阳盛阴虚,与黄芩汤苦甘相淆以存阴也。凡太少合病,邪在半表者,法当从柴胡桂枝加减,此则热淫于内,不须更顾表邪,故用黄芩以泄大肠之热,配芍药以补太阴之虚,用甘枣以调中州之气。虽非胃实,亦非胃虚,故不必人参以补中也。若呕是上焦之邪未散,故仍加姜夏。此柴胡桂枝汤去柴桂人参方也。

5.张志聪《伤寒论集注》:黄芩一名腐肠,能清肠胃之邪热而外达于太阳,芍药也能清肠热之下利,甘草大枣主助中土而达太阳之气于外。

6.王子接《绛雪园古方选粹》:黄芩汤,太少合病,自利,邪热不从少阳之枢外出,反从枢内陷,故舍阳而治阴也。芍药、甘草、大枣一酸二甘,使酸化甘中以和太阴,故肠胃得博厚之通而利止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