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筋膜语言 ——《给瑜伽、健身、治疗师的筋膜解析书》│ 书海遨游 No.21051

 每日糊图 2021-12-07

书海遨游 No.21051

推荐指数:☆☆☆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筋膜语言   

——《给瑜伽、健身、治疗师的筋

原书阅读:702分钟

本文字数:2,514

本文阅读:10分钟

当开始往身体部分去探索,迟早都会进入一个从解剖学上有些模糊的概念,筋膜。

本着好奇的目的随意找了一本厚重点的书,试图能够对于筋膜的领域有一个全览。这本书也的确内容够丰实,毕竟是600多页16k大小的全彩页,初略的罗列了一下包含了解剖学、生物张力整合结构、胚胎学、神经学、解破列车、呼吸、冥想、脉轮、能量…凡是作者认为和筋膜有关的,估计都被塞了进来。

筋膜概念为什么会有些模糊,这本书里也呈现出来。从筋膜的定义来说,“筋膜是结合胶原蛋白与弹性蛋白纤维形成的不同组织。包含了腱片(腱膜)、腱带(肌腱)、连结网络(有些很强壮,有些像薄纱一样),以及区分不同部位的边界。”

有一句很重要的话是,“所有的筋膜都是结缔组织,但不是所有的结缔组织都是筋膜”。但作者引用了很多其它的人的理论,也有“身体工作圈子的人已经慢慢接受,以’筋膜’这个词作为人体结构结缔组织的总称,特别是'肌肉骨骼系统’的形式。”甚至看到还有人把肌肉、血液、骨骼也纳入筋膜系统。这其实对于初学者来说就很晕了。

但基于作者的几个核心观点,暂且搁置筋膜是什么的问题,就筋膜的特性和应用来说,就很值得我们去进一步探索:

1、筋膜是活生生的组织,而且一点也不被动

2、筋膜是一种感觉器官,甚至是最大的感觉器官

3、筋膜实际上无所不在

4、筋膜在我们身体的每一个角落都连续不断地连结所有构造

虽然这本书的主题是筋膜,主要应用场景是瑜伽,但内容实在太多,以至于感觉会有些零碎。当然对于筋膜和瑜伽都不太熟悉的我,可以说是普及了很多知识,的确有些帮助。但是不是适合朋友们阅读?这就不太推荐了,毕竟啃块砖头还是很累的。我看了一些评论说,相关的知识都是很肤浅的入门知识,基于入门的学习来说,也许还有更好的范本。

单从我的理解和收获来说,可能更多的是一些零星的知识点,做了很多笔记。用作者的说法这本书的确是呈现了三个不同的部分,第一部分,我们在学习的事物;第二部分,我们发现的事物;第三部分,我们不知道的事物。当然作者说的仅限作者的认知范围,也许会有一些不同观点,就像书中也呈现了在瑜伽中典型的方法和当代的方法之间巨大的差异。从作者的定位角度来看,可以看出作者更偏向的是当代的方法。

就作者的观点来说,帮助我对于瑜伽世界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就像“稳定而舒适,就是瑜伽体式的古老原则”。在现在体势瑜伽昌盛到很多朋友都是专注能做到什么高难度的体势,而作者给我呈现出的瑜伽则是“姿势不是瑜伽学员必须适应的一套盔甲,这只是用来从身体表达与努力的参考,籍由增加一或两项资讯性连接以改善回馈系统。”若将瑜伽当作伸展的同义词概念,对瑜伽本身伸缩完整性的强大作用来说或许也有其害。”

我很喜欢作者的一个观点,“瑜伽最好理解为一次融合与连结的旅程——是一次过程,而非单一事件或状态。”“瑜伽不是要把你带到某个特定的状态,而是让你积累内在知识以及进入某些状态的能力。”

就此我才发现,瑜伽老师在调整学员动作的时候也不是随意触碰学员,“当你在调整学员的动作时,必须遵守贯穿瑜伽的相同规则,也就是’三的法则’,其中有两个对立面,加上两者结合的第三个面。”这是在建立一个新的封闭链连动系统。

其实关于封闭链连动系统,连同生物张力整合结构可以看成是作者很重要的理论基础。从功能性到系统性的角度,是作者铺垫所有知识的前提。就像作者说的,“为一块肌肉命名与分类是一回事,发现它并非以功能性单位运作则是另一回事。”

可以看到作者以此对于科学还是有点小意见的,“科学、医学与解剖学都是在发现什么是’真实的’,且具有客观测量的正确性。但是他们却没有注意到一项包含整体的观点,或者说全身的功能与结构,就是一个整合而完全的’存在动作中’。”乃至于作者的观点是,“人体发现并设计了科学定律,但人体并非由科学设计。”

至于科学对错好坏暂且不提,我非常认同的是,我们身体的设计是为了做出单脚而不是双脚的姿势”,“人体最根本的设计是为了活动性而不是稳定性”。以此我们也可以对于我们自己的身体有更多的了解。当然作者也很严谨的强调,“如果暗示筋膜研究已经推翻了目前为止医学或运动科学中的所有知识,则是一种’专利鬼话’。”

另一方面,“每一个主动的姿势,就会带来一个反向的姿势。为了融入主动的’体位法’,自然的反向平衡就是’冥想’。”作者也阐述了很多关于内观和冥想的观点。很喜欢一句话,“这是一个用力就会失败的地方”

“随着呼吸的转换,在有节奏的聆听中温和专注在这一件事上,我们开始找到思绪之间的空间。”这也是我现在最深刻的体悟,这个空间就是智慧之所在。进一步作者引用了“冥想是鲁米所谓’超越做对与做错的想法’的’场域’基础”。按照作者的说法,“这是一种探寻,而不是挑战。”更重要的是,“我们不应该把冥想当作是一种逃离日常生活的’通道’,而是强化的一种简单做法。”这些观点对于我来说还蛮受用的,是一种很好的整理。

总体而言,筋膜是一个还充满很多未知的系统,每个人也拥有着属于自己的筋膜语言,也期望以此作为起点不断的探索和刷新对于筋膜乃至对于自己的身体,这个世界的认知。任何认知都可以不断的被刷新。借用作者的一句引用,“巫师知道,要真正活着,她必须每一刻都在过去死去。”

每一次阅读和学习之后,都是一次新生,真正活着。

2021-12-5 


作者:瓊安·艾維森
Joanne Avison 


“每日糊图”:每天都会发一张自己拍的照片和一段原创的文字,和你分享着生活和心情。

“书海遨游”:本人看书很杂,每看一本书都会感慨几句,也以此分享给大家,当然更喜欢和大家一起讨论,引发更多的共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