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村人说“喜事叫、丧事到”,两者有何区别?老祖宗道出人情世故

 江山携手 2021-12-07
俗语、民谚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千百年来传承至今,自有其存在的道理。倒不是说俗语会有多高的文学素养,更多的是在于这些俗语中蕴藏着的思想、知识。换句话说,那是生活中的常识。
一个人可以不识字,但不能常识不通。举个例子,老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中是有规矩的,若不依照规矩办事,那么就会为江湖所不容。此处将“江湖”换成“社会”同样在理。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个民间中常见的常识性俗语:“喜事叫,丧事到”,两者有何区别?老祖宗道出人情世故,农村生活过的人深有体会。
喜事叫
中国,是一个好客的国度。尽管地域广袤,但几乎每一个民族对待他人时总是热情的。随着时间的演进到今天,每个民族、每个地区都有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
“喜事叫”,就是一个广为流传的规矩。意思是指人逢大喜之事时,要叫上亲朋好友共同庆祝。
这里的“大喜之事”包含很多,比如大婚之喜、孩子满月之喜、房子乔迁之喜,若是家有学子学业有成,高中状元,则又有高中之喜。
值得一提的是,将自家喜事与他人分享并非我国特有习俗。事实上,其他国家民族也是这么做的,由此可大致以人类的角度说:人类是愿意分享的。
在中国民间,有喜事一定要“叫”。当然,这里的“叫”不是大喊大叫,而是去将人叫来。那么,要叫哪些人呢?
主要是父老乡亲、亲朋好友,将自己的喜事广而告之,邀请他们来家里做客,为了表明自己的诚意,故一定要亲自上门去叫。
我们相信当让我们满怀诚意地对待他人时,他人也一定会这样对待我们。所以,诚意一定要做到十足。但需要注意一点,喜事时主家请客是会分亲疏远近的。
主家一般邀请的会是关系比较近的,若是关系比较远的,主家不会贸然邀请。
对于被邀请者来说,若是主家没有邀请自己,自己也不会自己“不请自来”,对方根本没有邀请自己的意思,又何必凑这个热闹?
须知,我国自古就有“好客、恶客”之分的,虽然办喜事的一方不会反对你凑热闹,但随席的其他宾客却会对不请自来之人十分反感,故而没有人愿意做“被反感之人”,一定要主人家亲自“叫”才会去。
丧事到
我国民间有句古话叫做:“报喜不报丧”。家里有喜事要广而告之,与他人同庆。若家里有了丧事,同样也需要告知他人。
但注意这里的“告知”只是让他人知道,而主人一般是不会邀请他人来参加丧事的。
丧事,意味着不幸。在很早之前,老祖宗就告诉咱们自己的不幸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他人没有责任也没有义务来帮助你。所以,怀着这等朴实的愿望没有人会要求他人来帮自己解决自家的丧事。
不过,人与人之间毕竟是有关联的,通知一下其他人是必要的,来不来就看自己各自情况,于是就有了这句俗语“丧事到”。故而在这种情况下,一般被通知到的人是一定要到的。
我们必须明白一点,这里没有强制性。但是在我们自古传承下来的常识中,“丧事到”要求我们必须尽可能的要到丧事现场,到主人家里帮忙。
因为咱们相信,谁都有低谷的时候,家有丧事,家人心情沉痛,需要他人安慰,加之诸多仪式若仅靠一家人去操办,显得其他人太不近人情。
“人情味”,是中国民间各个习俗中最易体现的东西。由人情味衍生出了许多让人尊敬的品质,比如同情,比如,善良,比如互助,又比如团结。
住过农村的你,是否见过这样的事情?
过去农忙时节,先行忙完的一家会帮助其他村民一起工作。举个例子,插秧,一个村子里总有一两户人家人丁不旺,或者因为各种事故灾难只剩下孤家寡人。
此时,其他的村民们会默契的帮助这家人插秧、干农活,不索取任何报酬,管口水喝就成,这是“人情味”最开始的体现。
结语
生而为人,当有“人情味”,要想知人情味便须知生活常识。民间俗语:“喜事叫,丧事到”充分体现了我国民间百姓的淳朴、善良,但愿在未来的发展中人情味永不消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