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书发布 | 土壤:地球的皮肤——从邮文化讲述土壤学的故事

 昵称37581541 2021-12-07

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没有健康的土壤,就没有健康的生命,遑论社会安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我们对土壤的认识不应止步于此。   

票小容天地,纸薄纳古今。虽然邮票作为邮资凭证的原始功能正在逐渐弱化,但其艺术和社会效应仍在生发。每逢重大事件的时间节点,国家都会发行邮票纪念重要的事件或者人物。精美的邮票不仅具有重要的纪念意义,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甚至可以成为一个国家的重要产业。或许人们没有注意到,其实邮票里就蕴藏着无穷的土壤学知识、令人流连忘返的异域风情和生生不息的科学家精神!

值此“12·5世界土壤日”到来之际,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龚子同、张甘霖、张楚和杨顺华联袂创作的《土壤:地球的皮肤——从邮文化讲述土壤学的故事》一书正式发布!本书含有上千张精美的国内外邮票,将土壤学知识、邮票文化和珍贵信件有机结合,是一本图文并茂的科普读物,兼具阅读价值和收藏价值。适合不同类型的读者:对于广大学生,不仅能培养邮票审美的情趣,还能潜移默化地加深对我们脚下土壤的认识;对于广大土壤学工作者,以及农业、环境、生态和地球科学工作者,不仅可提升其对这份事业的热爱,也能让其进一步感受到社会对土壤学价值的认同;对于普通读者,能够了解到土壤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提升大众保护土壤的意识。





从太空遥望地球, 透过大气层能够看到陆地表面所覆盖的土壤。随着航天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以全景的视角和地球系统的观点来认识土壤。

图片

▲保护地球表层的土壤,法国,2011 

早在唐代,先贤们就把土壤称为“地皮”(曹寅和彭定求, 1986);20世纪60年代苏联土壤学者 B. M. 弗里特仑(Фридланд,1965)称土壤为“土被”(Почвенныйпокров);1967年创刊的国际土壤学会刊物 Geoderma,是由希腊语“ Geo”(地球)和“ Derma”(皮肤)两词组成;20世纪80年代新西兰土壤学家称土壤是“活的地幔”( living mantle)。不管是“土被”或“地皮”,土壤之于地球,有如细胞膜之于细胞,皮肤之于躯体,具有无可替代的功能。现今,土壤是地球的皮肤这一论点已成世人的共识,反映了土壤在地球系统中的重要性。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没有这一薄薄的表层,地球将与其他星球一样,几乎毫无生命的痕迹。”( W. R. Gardner在1992出版的 Opportuntities in basic soil science research 的序中写道)。这也是本书命名的由来。


图片
图片
本书主要内容分三部分:


第一部讲述土壤的发生与演变。包括土壤是地球的皮肤,土壤是生命之源,以及土壤的前世今生。我们所看到的土壤是时间极长、范围极广、相对静止的地球历史的瞬息,是地形、母质、气候、生物和年龄诸成土因素的函数。著名科学家和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在15世纪就曾指出:“我们对土壤的了解远不及对浩瀚的天体运动了解得多。”但为何至今我们脚下的土壤默默无闻常被忽视,甚至遭到恣意毁坏?

图片

▲土壤中的生物丰富多样

第二部分阐述保护土壤就是保护人类自身的生存这一内在的人地关系。早期社会人类敬畏土壤,依靠土壤,利用土壤,享受土壤,最后回归土壤,人土相依,反映了土壤与人的血肉联系和乡土情结。诗人、文学家凭其艺术嗅觉,感受土壤的大美,讴歌大地母亲,林语堂说“与草木为友,与土壤相亲”,巴金说“愿化作泥土”。他们把对土壤的深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土壤母亲朴实无华,胸怀宽广,她如此慷慨,只要耕耘就会有收获。土壤母亲既受人尊重,也受到许多委屈:荒漠化、水土流失和盐渍化的阴霾重重,又受工业化“三废”侵害。她像所有母亲一样,千万年来默默奉献,不求回报,她唯一的希望是祈求地球生命的永恒。

第三部分强调合作共赢的理念,包括与世界各国以土会友,探秘影响全球变化的极地土壤和领略永照后人的大家风范。这可能是一个反思和反省的时刻。历史召唤我们团结国内外土壤学家,协同作战共同发展,在农业、生态和环境等领域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造福人类。





图片

▲不同土壤哺育的七彩国土

本书主要以邮票为载体,辅以照片或图画,图文并茂地讲述土壤学的故事。自从1840 年第一枚邮票诞生至今,其原始的通信功能已经弱化,而其所伴生的文化价值却历久弥新。每逢重大时间节点,各国都会发行邮票纪念重要事件和人物,例如探月计划嫦娥系列纪念邮票、纪念著名科学家的邮票等。精美的邮票不仅有纪念意义,还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覆盖全球的土壤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和文明的演进。人们已经注意到邮票中蕴藏着丰富的土壤学知识。土壤学是重视交流的学科,土壤学家曾用邮票传递科学的火苗,大量土壤学的知识也得以通过邮票启迪大众。这里有鲜活的土壤学知识,也有科学家的家国情怀。让我们通过邮文化享受土壤之美,拥抱土壤人的世界,感受土壤养育的万紫千红的生命世界!





图片
作者简介:


图片

图片
目录抢先看: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目录

图片
读者对象:


本书将土壤学知识、邮票文化和珍贵信件有机结合,是一本图文并茂的科普读物,兼具阅读价值和收藏价值。适合不同类型的读者:对于广大学生,不仅能培养邮票审美的情趣,还能潜移默化地加深对我们脚下土壤的认识;对于广大土壤学工作者,以及农业、环境、生态和地球科学工作者,不仅可提升其对这份事业的热爱,也能让其进一步感受到社会对土壤学价值的认同。



中国科学院科普专项资助
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项目编号 2014FY110200)

本文摘编自《土壤:地球的皮肤:从邮文化讲述土壤学的故事》一书序言,图片来源于本书,标题为编者所加。

图片
土壤类科普图书推荐:


被我们踩在脚下并不起眼的薄薄一层土壤,与人类的关系极大。土壤是人类的“摇篮”,是农业之本,也是粮食安全、水安全和更广泛的生态系统安全的基础。

《寂静的土壤》一书的作者长期从事土壤科学研究,根据自己对土壤和土壤科学的认识、反思和感悟写成此书。本书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土壤的前世今生,从叙述土壤的生产功能、环保功能、生物基因库功能等八大功能开始,解析土壤形成多样的自然条件和复杂的社会环境;第二部分,土壤学的历史文化,论述土壤学历史上的成功经验、失败教训及其在土壤学发展过程中淀积的文化内涵;第三部分,我们的土壤梦,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当前土壤面临的挑战和美好的未来。

本书以图配文的方式介绍了大气中氮气的活化过程,氮对生命的必要性,氮从化肥到作物、动物、人类和回归大气的过程,氮从农田进入大气、水体、生态系统的途径和产生的影响等。希望本书能帮助读者认识施用氮肥的必要性和过量施用的负面影响,提高节约粮食和有机废弃物再利用的意识。

图片

本书以图配文字的形式,讲述了土壤在地球中的相对位置和形成过程,土壤的结构和颜色,土壤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以及当前保护土壤资源和土壤质量面临的问题。希望读者通过阅读本书认识土壤的基本属性和功能,从小养成热爱土壤和保护土壤的意识,充分发挥土壤在提供人类生活必需品和维护生态环境安全中的作用。

(本文编辑:洪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