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理图像赏析116:河流沉积物的从源到汇过程与环境响应示意

 hjh2004 2021-12-07

图片

受河流源汇系统中河漫滩、 冰期开阔陆架等“关键带”和“缓冲区”的影响, 流域风化剥蚀的沉积物可能在这些“关键带” 和“缓冲区”停留很长时间, 而难以到达最终的沉积汇(sink) (图4) ; 而较长的滞留时间可以明显改变原始风化沉积物( 源区信号) 的组成, 进而影响流域的物质循环包括大气 CO消耗.流域的源区信息或外部驱动信号( 如自然季风气候变化) 能否及如何通过风化沉积物从流域传递到河口及海区, 以及如何从海洋沉积记录中提取流域的环境演变信号, 一直是大陆边缘沉积和河流源汇过程研究的核心问题, 也是研究争议的热点[19]

东亚大陆边缘存在世界大河长江与台湾浊水溪这样的山溪 性 小 河, 它 们 具 有 明 显 不 同 的 沉 积 物 源 汇 过程[3 ,4,38] , 是回答上述国际源汇过程研究关键问题的理想研究对象. 因此, 目前可以深化研究这两类河流的源汇过程如何响应流域季风气候环境变化, 极端气候事件(台风、 洪水等) 影响, 它们的入海沉积物在边缘海保存记录的完整性, 及晚全新世人类活动对自然源汇过程(尤其是沉积物输运速率和旋回性)的干预影响等(图4)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以上内容来源于: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