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周学会西瓜病虫害防治

 辛福人生 2021-12-07
第1天
拿出一张纸,写下病虫害种类

一、侵染类病害

1、真核菌类 
(1)白粉病 
(2)猝倒病 
(3)灰色疫病 
(4)菌核病 
(5)枯萎病 
(6)炭疽病 
(7)疫病(甜瓜疫霉) 


2、原核生物类 
(1)细菌性环腐病 
(2)细菌性枯萎病 
(3)细菌性软腐病 


3、病毒类 
(1)病毒病(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 
(2)病毒病(甜瓜坏死斑点病毒) 
(3)病毒病(甜瓜黄斑病毒) 
(4)病毒病(西瓜花叶病毒2号) 


二、非侵染性病害 
1、花果异常类 
(1)果肉恶变瓜 
(2)葫芦型瓜 
(3)化瓜 
(4)歪头瓜 


2、环境不良类 
(1)高温障碍 
(2)日灼病 


3、茎叶异常类 
(1)嫁接失败 
(2)生理性卷叶 


4、药害气害类 
(1)臭氧气害 
(2)杀菌剂药害(丙环唑) 
(3)幼苗除草剂药害 


5、营养失调类 
(1)缺钙 
(2)缺钾 
(3)缺镁 
(4)缺铁 


三、虫害 
1、半翅目 
(1)瓜缘蝽象 
(2)巨膜长蝽 


2、鳞翅目 
(1)瓜绢螟 
(2)棉铃虫 


3、螨类 
(1)二斑叶螨 
(2)截形叶螨 
(3)神泽氏叶螨 
(4)朱砂叶螨 


4、鞘翅目 
(1)黄足黄守瓜 
(2)南美叶甲 
(3)条纹瓜叶甲 


5、双翅目 
(1)瓜实蝇 
(2)灰地种蝇 
(3)美洲斑潜蝇 


6、同翅目 
(1)瓜蚜 
(2)桃蚜

.....

如果看到病虫害名字能想出这个病长什么样

说明您对草莓病害有一定的了解

否则就需要加强学习了

接下来,从图谱开始——

第2天
反复观察病害图谱

苗期沤根

缺硼钙(中间发白)

根腐病

枯萎病

菌核病

疫病

西瓜疫病

蔓枯病

蔓枯正面

蔓枯背面

叶斑病(炭疽)

叶斑病(叶枯)

苗期炭疽病

炭疽病-叶正面

炭疽病-叶背面

炭疽病(急性)

细菌性叶斑病

细菌性叶斑病背面

西瓜细菌性果斑病

西瓜脐腐病

西瓜黑斑病

西瓜斑点病

西瓜细菌性角斑病

西瓜叶枯病

西瓜粘菌病

西瓜褐色腐败病

西瓜白粉病

西瓜白绢病

西瓜斑点病(叶斑病) 

西瓜病毒病

西瓜根结线虫病

西瓜褐色腐败病

西瓜黑斑病症状

西瓜疫病

西瓜枯萎病症状

西瓜立枯病

西瓜蔓枯病


西瓜绵腐病

西瓜脐腐病 

西瓜炭疽病 

西瓜猝倒病

西瓜叶枯病

西瓜细菌性果斑病

第3天

田间收集图片对比

对于初学者,虽然看书能认出各种病害

但一到田间地头就蒙了

大脑瞬间短路

貌似书上看到一个也没记住

想成为高手,必须亲自下田

光看图片是不行滴!

不知道你看出什么毛病没有?

看看专家怎么回答?

个人认为是:叶片下卷,不发头,这种情况多是三唑类药打重了。

提醒大家:西瓜幼苗期慎用三唑类杀菌剂!

这个西瓜是什么病?

常见病虫害图谱上没有?

病虫害图谱上没有的大家都可以默认为是生理性的!

药害,气害,高温,温度不适等引起的

这种情况,叶缘干枯,中午高温浇水伤根导致的。

下图西瓜什么毛病?

病斑圆形,有轮纹--典型炭疽病

下图西瓜什么毛病?

典型西瓜霜霉病

下图西瓜什么毛病?

典型西瓜角斑病

第4天
查阅资料进行确诊

其实需要查资料的

大多数都是生理性病害

常见病就那么几个变不出什么花样


1、畸形果

由于生理性原因致使西瓜果实形状不正常,主要有扁形果、尖嘴果、葫芦形果、偏头畸形果、棱角果等。

发病原因

①圆形品种低节位雌花所结果实在低温干燥、多肥、缺钙条件下易形成扁形果。

②长果形品种在果实发育期营养和水分条件不足、果实不能充分膨大条件下形成尖嘴果。

③在瓜果膨大前期肥水不足,后期水肥条件改善就会形成大肚瓜、偏头瓜。当前期水肥条件充足,后期脱肥脱水,就会形成尖嘴瓜、小瓜或厚皮瓜。果实局部温差偏大,果实局部受伤害等也会形成畸形瓜。

④由于授粉不均匀导致果实发育不平衡,授粉充分的一侧发育正常而另一侧发育停止,形成偏头畸形果。

⑤瓜发育前期遇到不良的环境条件如低温、干燥、光照不足,后期条件改善又继续发育,结成扁平瓜、偏头瓜、大肚瓜。当果实发育后期遇到低温、干燥,则往往形成尖嘴瓜。

防治方法

减少畸形果是提高果实商品性的重要一环。除针对以上形成因素予以防范外,还需要加强田间管理:

  • 增施有机肥,配合淋施海精灵生物刺激剂(根施型),促根壮根,改良土壤

  • 促进果实顺利膨大,并注意控制坐果部位,人工授粉时撒在柱头上的花粉要均匀。

  • 合理选瓜留瓜、在坐果期选留子房圆整的幼果;整蔓理蔓,摘除畸形幼果。

2、空洞果

横裂空洞果

纵裂空洞果

指西瓜果实中心部形成空腔、空洞或裂缝,分横裂和纵裂两种。

横裂空洞果:从果实的横断面来看,从中心部沿着子房的心室裂开,这种空洞果发生在果实膨大的初期,果皮随着果实的肥大而不断增大,内部空心随之增大,果实表面纵向凹陷。

纵裂空洞果:从果实的纵断面来看,在西瓜着生种子部位出现空洞。

发病原因

横裂空洞果:膨大的初期发生,大多是近根部近节位的变形果。在低温时所结的果实往往发生空洞,这些果实因种子数量少,心室容积不能充分增大,遇到低温干燥时,同化养分输送不足,种子周围没有很好膨大,尔后又遇到了高温加快了成熟,也促进了果皮的发育,最终形成空洞果。

纵裂空洞果:在果实膨大后期形成的。当近种子部位已趋成熟,而靠近果皮附近的一部分组织仍在发育,由于果实内部发育不均衡,而使种子周围一部分组织裂开。可能是由于以坐果节位为中心,下位叶和上位叶面积不等。同化养分失去平衡。果实膨大不均匀造成纵裂,上位叶面积较大时,果实膨大期延长,容易形成纵裂果。

防治方法

从以上发生原因来看,要预防空洞瓜,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避免低温期坐果和膨大,在低温、光照较弱等不良条件下,可适当推迟留瓜,采用高节位留瓜。

  • 坐果后及时整枝。防止徒长和粗蔓发生,使同化养分正常运输至果实,保证果实的正常发育。

  • 合理施肥,注意氮、磷、钾合理搭配,忌偏施氮肥,均衡营养,调节生长平衡。

  • 西瓜授粉后果实膨大期严重缺水的瓜田,应及时灌水,防止脱水形成空心。切忌大水漫灌,可采取滴灌、喷灌等方式浇水。

3、黄带果

西瓜果实的中心或着生种子的胎座部分,从顶部的脐部至底部果梗处出现白色或黄色带状纤维,并继续发展为粗筋。

发病原因

粗筋部分主要是集中的维管束和纤维,是运输养分和水分的通道,在正常果实膨大的初期,这些粗筋较为发达,随着果实的膨大和成熟逐渐消失。但有些果实进人成熟期后,部分粗筋残留下来形成了黄带,主要成因有以下两点。

①钙元素的缺乏使得西瓜成熟后期纤维物质不能消退,从而形成黄带。土壤中缺钙、高温、干旱、缺硼等不利因素影响钙的吸收,黄带果显著增加。

②当西瓜长势差,功能叶感病或受损黄化多,光合作用弱而结瓜多时,也易形成黄带果。

防治方法

  • 合理施用氮肥,防止植株徒长。

  • 深耕土壤,增施有机肥,防止土壤干燥,保证硼、钙等元素的吸收。

4、裂果

西瓜采收之前,静止的状态下,瓜从瓜脐处自然开裂。还有一种情况是采收期受震引起裂果。

发病原因

①瓜前期肥水不足,后期营养充足易裂瓜;土壤养分失衡,酸性强,缺钙缺镁严重的田块易裂瓜。

②果实膨大后期遇低温大雨或灌水过多,也会造成裂瓜。

③不同品种裂瓜程度不一样,果皮薄的品种、小果型品种易裂瓜;花皮品种比黑皮品种易裂瓜;早熟品种比晚熟品种易裂。

防治方法

  • 防止土壤中水分突然变化是防止裂果的主要措施,采用防雨棚栽培可有效防止因暴雨引起的田间裂果。

  • 设施栽培防止夜间低温引起果皮硬化而导致裂果。

  • 防止植株生长过旺引起裂果,主要是控制氮肥的施用,膨瓜期增施磷钾肥,提高果皮韧性与品质。

  • 傍晚时采收可减少采收时裂果。

4、日烧果

西瓜果实在裂日的曝晒下,果实表面温度很高,果面组织灼伤坏死,形成干疤。

发病原因

①与品种有关,皮色深的品种易发生。

②土壤膺薄,植株营养生长差,藤叶少,果实暴露情况下易发生。

防治方法

  • 西瓜营养生长期,高氮复合肥,促进茎、枝、叶生长。

  • 西瓜生长后期,果面覆草防晒,减少阳光直射。

5、脐腐果

在果脐部生长溢缩、干腐,形成局部褐色斑。

发病原因

①土壤缺钙或土壤酸化或土壤墒情忽干忽湿造成植株对钙的吸收受阻。

②水分、养分供应失调,土壤干旱,叶片与果实争夺养分,导致果实脐部大量失水。

③氮肥施用过多,导致西瓜对钙的吸收受阻,使脐部细胞生理紊乱,失去控制水分的能力。

④施用激素类药物干扰了西瓜的正常发育形成脐腐病。

防治方法

  • 加强田间管理,增施有机肥,壮大根系,提高土壤中钙元素的活性。

  • 保证水分供应,促进植株对硼、钙的吸收。

  • 开花结果期喷施含钙、硼等元素的叶面肥,每10天喷一次,连喷3~4次。

6、肉质恶变果

剖开西瓜,种子周围,呈水浸状红紫色,严重时种子周围细胞崩溃,像渗血状,果肉变硬,半透明状,同时可闻到一股异味,丧失食用价值。

发病原因

①保护地栽培中土壤干燥,露地栽培中土壤多湿或土壤干湿状况突然变化,降低根系活性,植株长势弱。

②叶片受害,加上高温,使果肉内产生乙烯,呼吸异常,使肉质劣变。

③坐瓜后的植株感染黄瓜绿斑花叶病毒,引起果实异常呼吸而发生果肉恶变。

防治方法

  • 深沟高畦加强排水,保持适宜的土壤水分。

  • 深翻瓜地,多施有机肥,改善土壤通气性,促进根系生长。

  • 适当整枝,避免整枝过度抑制根系的生长;当叶面积不足或果实裸露时,应盖草遮阳。


8、僵苗


症状:植株生长处于停滞状态,生长量小,展叶慢,子叶、真叶变黄,根变褐,新生根少。这是西瓜苗期和定植前期的主要生理病害。

病因:①土壤温度偏低,不能满足根系生长的温度要求。②土壤含水量高、湿度大、通气差,发根困难。③定植时苗龄过大,损伤根系较多,或整地、定植时操作粗放,根部架空,影响发根。④施用未充分腐熟的农家肥,造成发热烧根,或施用化肥较多,土壤中的化肥溶液浓度过高而伤根。⑤地下害虫危害根部。

防治措施:①改善育苗环境,保证育苗适温,可采用地膜覆盖增温、保湿、防雨,改善根系生长条件。②加强中耕松土,定植时高畦深沟,加强排水,改善根系的呼吸环境。③适时定植,尽量避免对根系造成伤害。④适当增施腐熟农家肥,施用化肥时应勤施薄施。⑤及时防治蚂蚁等害虫的危害。

9、疯秧

症状:植株生长过于旺盛,出现徒长,表现为节间伸长,叶柄和叶身变长,叶色淡绿,叶质较薄,不易坐果。

病因:①氮素营养过高,促进了茎叶的过快生长,造成坐果困难,空棵率增加,即使坐果,也常是果型小、产量低、成熟迟。②苗床或大棚的温度过高,光照不足,土壤和空气湿度过大。

防治措施:①控制基肥的施用量,前期少施氮肥,注意磷、钾肥的配合,是防治疯秧的最根本措施。②苗床或大棚要适时通风,增加光照,避免温度过高、湿度过大。③对于疯长植株,可采取整枝、打顶、人工辅助授粉促进坐果等措施抑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

10、急性凋萎


症状:初期中午地上部萎焉,傍晚时尚能恢复,经3-4天反复以后枯死,根颈部略膨大。与枯萎病的区别在于根颈维管束不发生褐变。这是西瓜嫁接栽培中经常发生的一种生理性凋萎,发生时期大多在坐果前后。

病因:直接原因尚不清楚,可能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①与砧木种类有关,葫芦砧木发生较多,南瓜砧木很少发生。②砧木根系吸收的水分不能及时补充叶面的蒸腾失水。③整枝过度,抑制了根系的生长,加剧了吸水与蒸腾的矛盾,导致凋萎。④光照弱会加剧急性凋萎病的发生。

防治措施:目前主要是选择适宜的砧木,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根系的吸收能力。

11、叶片白枯

症状:基部叶片、叶柄的表面硬化,叶片易折断,茸毛变白、硬化、易断,叶片黄化为网纹状,叶肉黄化褐变,呈不规则、表面凹凸不平的白色斑,白化叶仅留绿色的叶脉和叶柄。西瓜开花前后开始发生,果实膨大期加剧。

病因:植株体内细胞分裂素类的物质活性降低。过度摘除侧枝,降低了根系的功能,也易发生叶片白枯现象。

防治措施:适当整枝,整枝应控制在第10节以下。从始花期起每周喷1次1500倍甲基托布津液,也可抑制该病的发展。

12、叶片白化

症状:子叶、真叶的边缘失绿,幼苗停止生长,严重时子叶、真叶、生长点全部受冻致死。

病因:西瓜苗期通风不当,急剧降温所致。

防治措施:适时播种,改进苗床的保温措施,白天温度为20℃,夜间不低于15℃,早晨通风不宜过早,通风量应逐步增加,避免苗床温度急剧降低。

第5天
关注发病条件 研究发病规律

不同年份发病不一样

不同品种发病不一样

但有些规律是一样的

研究好规律才能做到提前准备

仔细观察辨别不同的病害

是正确防治病害的第一步

缺硼







1、酸性或沙质土壤较容易出现缺硼现象;

2、钾肥施用过多会影响西瓜对硼的吸收;

3、土壤缺水的情况下,会使土壤中可溶态的硼含量变少,满足不了西瓜植株迅速生长的需要,也会引起缺硼。

裂藤


发病成因

肥水过多,湿度过大,气温不稳定;

棚内通风差,闭棚时间过长;

土壤内缺乏钙、硼、锌等中微量元素;

营养生长过旺,导致生殖生长受到抑制。  

高温烫伤



造成高温烫伤的原因主要有:

一、西瓜植株根系发育不好且新叶过于幼嫩;

二、关棚状态下突然升温,而通风又不及时,造成棚内持续高温高湿,高温水汽烫伤叶片;

三、高温情况下,大棚未及时放风或放风量不够,使棚内温度超过西瓜叶片承受范围,从而对叶片造成灼伤。

四、连续阴雨,天气突然放晴,光照强烈,造成叶片蒸腾过盛,西瓜植株形成被动保护反应。


徒长

造成徒长(龙头病)的原因:

1、连续阴雨天气下,关棚时间长,通风条件差,光照也不足,最后土壤和空气中的湿度过高;

2、肥水施用过量,尤其是氮素肥料施用过多而磷钾肥施用不足,营养集中供应蔓叶生长,造成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失调,座瓜难,即便坐住,果型也很小,成熟变迟、产量降低、品质变差。

出现问题从源头找原因,

总结规律,记笔记反复看,

如下表:

问题

原因

防治技术

烧苗

1、苗床土施肥过大

2、施生有机肥或农家肥过多

3、床温过高

1、控制苗床施肥量,少施农家肥或不施生有机肥

2、在烧苗的苗床要勤上水,甚至于大水冲肥

3、严重时要换土和遮荫

幼苗生长点缺失

1、肥害或药害

2、冷害或冻害

3、用陈种子播种

1、苗期使用叶面肥注意浓度

2、不过量用药

3、提高温度

4、选择合格种子

死苗

1、 低温高湿

2、 定植质量差

3、 施肥不当

4、 病虫为害

1、控制浇水

2、剔除病苗

3、不用未腐熟肥料

4、预防地下害虫危害

坐瓜少

1、异常的气候条件

2、肥水管理不当

3、授粉期雌花授粉不良

4、管理没跟上

1、进行人工授粉

2、合理整枝理蔓

3、摘心保果

4、适当追肥

烂根

1、土温度低

2、湿度大

3、地连作块

4、土壤板结

1、培育壮苗

2、使用地膜提高地温

3、滴灌浇水

4、控制水肥

5、移栽时用药剂沾根

种芽带帽

1、覆土过薄

2、覆土过干

3、种子问题 

1、可采用播后抓土堆的方法

2、播后在播种穴上抓点潮土覆盖

裂瓜

1、结瓜期果实的供水量骤然变化

2、久阴乍晴时由于温度上升太快

3、果实遭到碰撞、挤压

4、品种原因

1、选用果皮韧性大、不易裂瓜的西瓜品种

2、合理浇水,要小水勤浇

3、适时收瓜

4、增施钾肥和钙肥,增强果皮韧性

空心瓜

1、膨瓜期供水不足

2、结果期温度偏低

3、植株生长不良

4、果实采收过晚

5、嫁接影响

1、适当晚播

2、合理浇水

3、适时收瓜

4、增施钾肥

僵苗不长

1、播种过早

2、遭遇连阴雨天

3、苗床干旱

4、土壤施肥过多烧根

1、加强增温保温措施,减少通风量

2、加强苗期肥水管理,适时适量浇水

3、不使用鸡粪和速效化肥防止烧根

畸形瓜

1、发育期营养与水分不足

2、肥水不足,座瓜节位较远

3、低温干燥、多肥、缺钙

4、授粉不均匀

1、花芽分化期加强保温;

2、喷施微量元素,控制座瓜节位

3、适期追肥,防止脱肥,控制徒长

4、授粉时期尽量选在上午操作

5、减少或不使用不安全农药或激素

水晶瓜

1、果实受高温或阳光直射

2、膨大后期,土壤水分不然增多

3、生长后期,植株脱肥,长势差

4、叶片受害以及高温使果肉内产生乙烯,引起异常呼吸

5、感染花叶病毒引起果实异常呼吸

1、多施有机肥,保持土壤良好的通气性

2、加强排水,保持适当的土壤水分

3、适当整枝,避免过度整枝

4、高温阳光直射而叶面积不足果实裸露时,进行遮阴

5、适时施用钙肥、钾肥等肥料

6、防治病毒病

第6天
学会选药、配药和混药

  • 选药核心要点:

1、每次打药都加保护剂---做到就是赚到

2、用进口药预防--买的贵用着省

3、治疗主选国产药--剂量大省钱

4、治疗病害 尽量选单剂 治疗当前主流病害

4、预防病害 尽量选复配剂 预防多种病害

  • 配药核心要点:

1、一个保护剂+进口治疗剂+国产治疗剂

2、连阴雨后高温高湿+细菌药

3、杀虫剂最好单打

4、配药不超过4种

5、叶面肥关键时候再用(移栽后、高温、低温不良天气)

6、治疗病害+叶面肥  预防可以不加

  • 混药核心要点:

1、粉剂一起混、水剂和乳油一起混 最后加到药筒里面

2、无论混配什么药剂都应该注意“现配现用、不宜久放”。药液虽然在刚配时没有反应,但不代表可以随意久置,否则容易产生缓慢反应,使药效逐步降低。

3、生物农药不宜与杀菌剂混用。许多农药杀菌剂对生物农药具有杀伤力,因此,微生物农药与杀菌剂不可以混用

4、先加水后加药,进行二次稀释太重要。

西瓜常有农药汇总

1、代森锌

1、代森锌

是一种保护性杀菌剂,对霜霉病菌、晚疫病菌及炭疽病菌等多种病菌有较强的触杀作用,应掌握发病初期用药,持效期较短。

发病初期,用80%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可防治瓜类猝倒病、立枯病、角斑病、枯萎病、炭疽病、霜霉病等多种病害。隔7~10天再喷一次。

2、代森锰锌

是一种广谱保护性杀菌剂,原药为灰黄色粉末,在高温时遇潮湿也易分解。

防治瓜类的炭疽病、疫病、霜霉病、叶斑病、黑点病等,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在发病初期喷施,隔7~10天后再喷施一次,共喷2~3次。也可选用80%大生M45或喷克、新万生等600~800倍,在发病初期喷施,隔6~7天再喷施一次,共喷2~3次。

3、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

是一种高效、低毒、低残留、广谱、内吸性杀菌剂,具保护和治疗两种作用。

用70%可湿性粉剂500~700倍。防治灰霉病、白粉病、炭疽病、褐斑病、叶霉病等均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隔7~10天喷施一次,共喷2—3次;也可用种子重量的0.3%~0.4%进行拌种处理;或用70%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防治枯萎病也有较好的效果。

4、百菌清(达科宁、TDN)

是一种广谱性杀菌剂,可替代有机硫和铜制剂,具预防作用,没有内吸传导作用。百菌清在植物表面有良好的黏着性,不易受雨水冲刷,药效稳定,残效期长。

防治瓜类霜霉病、炭疽病、疫病,在发病初期,用75%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雾防治,每公顷用药液量为1000千克,隔7~10天后再喷施一次;500--600倍液可防治苗期猝倒病、立枯病等病害。

5、甲霜灵(雷多米尔、瑞毒霉、甲霜安)

是一种具上、下传导作用的内吸性杀菌剂,具保护和治疗作用,当药剂喷施于植物上后,能被植物的种子、根、茎、叶吸收并传导到各个部位,所以它具有保护和治疗双重作用。残效期10~14天。

防治瓜类霜霉菌、疫霉菌和腐霉菌引起的病害。在田间初发病时,可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 600~800倍液喷雾,以后隔10~15天再喷施一次,共喷2~3次,如阴雨天气持续时间长,施药次数要相应增加。用35%拌种剂作种子消毒,按种子重量的0.2%~0.5%进行拌种。

6、甲基立枯磷(立枯灭、利克菌、甲基立枯灵)

为适用于防治土传病害的广谱内吸性杀菌剂,主要起保护作用,其吸附作用较强,不易流失,持效期较长。

对半知菌类、担子菌纲和子囊菌纲等各种病原菌均有很强的杀灭活性,用于防治丝核菌和白绢菌等土传病害.防治瓜类苗期立枯病,用20%乳油250倍稀释液浸种30分钟,播种后,在土表再喷洒该浓度药液。

7、氢氧化铜(丰护安、可乐得、冠菌铜)

是一种广谱杀菌剂,通过释放铜离子均匀覆盖在植物表面,防止真菌孢子侵入而起保护作用,当病菌的细胞接触铜离子之后,将其杀死,而对植物没有影响,是一种无残留、无公害的农药。

氢氧化铜能防治多种作物上的真菌和细菌病害,适用于瓜类的叶斑病、炭疽病、早(晚)疫病、立枯病、霜霉病等多种病害。在发病初期,用53.8%干悬浮剂1 000倍液。由于它的溶解性、扩散性、悬浮性极好,隔10天左右再施用一次即能控制病害的蔓延,在不利的气候条件下,应考虑多次施用。

8、络氨铜(硫酸四氨合铜)

是一种内吸性较强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广谱杀菌剂,以保护作用为主。

防治瓜类枯萎病用23%水剂250~300倍液进行灌根处理;防治蔓枯病、疫病、细菌性角斑病,可用14%水剂250~300倍液喷雾防治。隔7-10天一次,连用 2~3次。

9、抗枯宁(抗枯灵、络氨铜·锌)

抗枯宁主要活性成分为硫酸四氨铜、硫酸四氨锌,或硫酸四氨铜、硫酸四氨锌、柠檬酸铜。具保护作用,有一定的渗透性,内吸治疗效果欠佳,施用于作物可补充一些微量元素,增强抗病力,同时可直接作用于病原体,对瓜类枯萎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在枯萎病发生初期,用25.9%水剂500~600倍稀释液,每株浇根250毫升,或每公顷用25.9%水剂1 500毫升加水750千克喷雾。视病情间隔7~10天,连喷 3~4次;也可用20%水剂400-600倍液,每株浇根250毫升,视病情发展情况,隔7-10天再浇一次,连浇3-4次。

10、多菌灵

是一种广谱、低毒、内吸性杀菌剂,具保护和治疗作用。

对许多子囊菌和半知菌都有效,防治瓜类枯萎病、蔓枯病、炭疽病、白粉病、霜霉病,叶斑病等多种病害,可用50%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在发病初期喷雾,隔7~10天喷施一次,共喷2~3次。或用种子重量的 0.1%-0.3%进行拌种,或用500倍液灌根,每株浇250毫升,或土壤消毒每平方米苗床用6~8克。

11、腐霉利(速克灵)

是一种内吸性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对葡萄孢属和核盘菌属所引起的病害有特效,如在高湿低温条件下发生的灰霉病、菌核病和对甲基托布津、多菌灵具抗性的病原菌有特效。

用于防治灰霉病、菌核病等病害。一般在发病初期,每公顷每次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495~750克加水750千克喷雾,隔7~10天喷施一次,共喷2~3次。

12、扑海因(异菌脲)

是新一代高效、广谱、触杀型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主要用于防治由葡萄孢菌、念珠菌、核盘菌、交链孢菌等引起的病害,特别为防治灰霉病、菌核病、早疫病的特效药。

防治瓜类的灰霉病、早疫病,于发病初期每公顷每次用50%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施,隔7~10天再喷施一次,也可采用土壤浇灌、烟雾熏蒸等方法进行防治。或用800~1000倍液浇根防治西瓜枯萎病。

13、三唑酮(粉锈宁、粉锈灵、百里通)

是一种高效、低毒、低残留、持效期长、内吸性强的三唑类杀菌剂。对锈病、白粉病有预防、铲除、治疗、熏蒸等作用。

防治瓜类白粉病,用25%可湿性粉剂,稀释4000~6000倍,每公顷用稀释药液750~1000千克左右,在病害发生前或初发期喷施,隔7~10天再喷施一次,共喷2~3次。

14、氟硅唑(福星、新星)

是一种高效、低毒、广谱、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对于囊菌、担子菌、半知菌所引起的病害均有特效。

防治瓜类白粉病,可在田间初发现病害时,立即用福星8000~10000倍液喷雾,药后数小时就渗入植物体内,药剂的再分布性强,耐雨水冲刷,一般用药1~2次之后即能控制病害的扩展,隔6~7天再喷施一次。

15、腈菌唑

属三唑类杀菌剂,具有内吸、保护和治疗作用,杀菌谱广。对白粉病、锈病、黑星病、腐烂病等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防治瓜类白粉病,在发病初期喷施,用12.5%腈菌唑乳油2500~3000倍液,隔7~10天再喷一次,共喷2~3次即可达到预期的防治效果。

16、农用链霉素(硫酸链霉素)

是灰链丝菌分泌的抗菌素,有内吸治疗作用,对植物细菌性病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防治瓜类细菌性病害,在发病初期用200单位喷雾。

17、多抗霉素(多氧霉素、多效霉素)

是一种广谱性抗生素类杀菌剂,具有较好的内吸传导作用,还具有抑制病菌产孢和病斑扩大的作用。

防治瓜类枯萎病,一般使用浓度为10%可湿性粉剂500~1 000倍液,也可用于瓜霜霉病和白粉病的防治。

18、农抗120(农用抗菌素、抗菌素120)

是一种碱性核苷类抗生素,抗菌谱广,以预防保护作用为主,兼有治疗作用。对多种植物病原菌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理是直接阻碍病原菌的蛋白质合成,导致病原菌死亡。

防治瓜类白粉病、炭疽病等叶片病害,可用2%水剂200倍液喷雾,每隔10~15天喷用2~3次;防治西瓜枯萎病等土传病害,用2%水剂130~200倍液,在发病初期灌根,每穴500毫升左右,隔5天再灌一次,连续进行3~4次。

19、恶霜锰锌(杀毒矾、杀菌矾、霜疫清)

是由恶霜灵和代森锰锌两种化合物混合的复合化合物。恶霜灵属苯基酰胺类内吸杀菌剂,具有接触杀菌和内吸传导作用,与代森锰锌的混配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并扩大了杀菌谱,对由卵菌纲和霜霉日病菌引起的病害有特效。

防治瓜类白粉病、霜霉病,在发病初期,以叶面喷雾为主,用64%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每公顷每次用稀释药液750~1000千克,间隔7~10天喷施一次,共喷2~3次。防治疫病,则用400倍液在病发初期喷雾,隔7~10天喷施一次,共喷2~3次。

20、霜脲锰锌(克露、霜霸、克霜)

是由霜脲氰和代森锰锌混配而成,霜脲氰有内吸作用,代森锰锌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两者混配,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对于疫霉、壳二孢属、尾孢属等真菌性病害如疫霉病、霜霉病均具特效。

防治瓜类霜霉病、疫病,以叶面喷雾为主,施用浓度为600~800倍,每公顷每次用稀释药液750~1000千克,于病症初现时立即施第一次药,间隔7~10天喷施一次,共喷2~3次。

21、霜霉威(普力克)

是一种新型高效、内吸性杀菌剂,对防治蔬菜、果树的霜霉病、疫病、猝倒病有优异的效果,适用于叶面喷雾和土壤处理,施用霜霉威之后同时具有促进作物生长的作用。

①防治瓜类秧苗的猝倒病和立枯病,可用霜霉威500倍药液,按每平方米喷药液量0.75千克喷施,整个育苗期喷施1~2次。②防治瓜类霜霉病、疫病在初发病时,用霜霉威600~1000倍液,隔7~10天一次,每公顷喷药液750~1125千克,共喷3~4次,可基本抑制病害的发生、发展,对施药区植株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22、咪鲜安(施保克、菌百克、扑霉灵)

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它对由子囊菌和半知菌所引起的多种病害具特效。

防治瓜类炭疽病、白粉病可用1500倍的咪鲜安喷雾,隔7~10天喷施一次,共喷2~3次。防治瓜类枯萎病,可用750~1000倍液的咪鲜安灌根,或1500倍液叶面喷施。

23、乙烯菌核利(农利灵)

是对灰霉病、褐斑病、菌核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防治瓜类灰霉病、早疫病,在发病初期,用50%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喷雾,共喷3~4次,每次间隔7~10天。

24、恶霉灵(土菌消、立枯灵)

为内吸性杀菌剂,对腐霉菌、镰刀菌引起的猝倒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适用于瓜类立枯病、猝倒病的防治。

防治瓜类立枯病,每千克种子用70%可湿性粉剂4~7克和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4~8克,先将药粉混合均匀,再将混合粉干拌种子。也可在瓜类苗期立枯病初见期用90%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隔7~10天施一次,连施2~3次。

第7天
试验总结

1、萎蔫叶

从蔓上开始,白天病蔓叶片下垂,夜间恢复常态。翌日中午又表现萎蔫,并渐次向上部叶片发展,考虑为枯萎病,后可在离地3公分茎干处横切一刀,查看维管束是否变色来帮助判断。

解决措施

以预防为主,发病初期可用苯甲溴菌腈+春雷王铜或甲霜恶霉灵+乙蒜素。

若叶片长时间萎蔫,无其他异常,考虑温度不适或急剧变化引起的生理性障碍。

解决措施

可叶面喷施芸苔素内酯+磷钾叶面肥,增强抗逆能力,促进恢复正常生长。

2、黑褐叶

叶片被害后,初为水渍状黑色病斑,后变黑褐色,外围有紫黑色晕圈,病斑上分布有许多小黑点,可视为炭疽病。

解决措施

发病初期可用苯甲嘧菌酯、苯醚甲环唑、咪鲜胺等喷雾防治。

如果叶片上有直径1~2厘米的黑褐色圆形或近圆形同心轮纹病斑,且叶缘上的病斑呈弧状,干枯叶呈星状破裂,考虑为蔓枯病,后可观察茎部,常破裂分泌出白色流胶,干枯时为红褐色。

解决措施

发病初期可用苯甲嘧菌酯、代森锰锌、戊唑醇等喷雾防治。

初生水浸状小斑点,分布在叶缘或叶脉间,后扩展为圆形至近圆形暗褐色,边缘稍隆起,病健交界处明显,上具不大明显轮纹,病斑迅速融合为大斑,致叶片枯黄,考虑为黑斑病,该病茎、蔓不枯萎,别于西瓜蔓枯病。

解决措施

可用溴菌腈、异菌脲等喷雾防治。

叶片染病初生针尖大小透明状小斑点,扩大后形成具黄色晕圈的淡黄色斑,中央变褐或呈灰白色穿孔破裂,湿度大时病部产生乳白色细菌溢脓,考虑为细菌性角斑病。

解决措施

可选用噻菌铜、叶枯唑、噻唑锌等喷雾防治。

3、白粉叶

叶片受害,在叶片的正面或背面产生白色或灰白色,近圆形的霉斑,条件适宜时霉斑迅速扩大,并连接成片。成为边缘不整齐的大片白粉霉斑,病情继续发展,叶片逐渐干枯,可视为白粉病。

解决措施

可用露娜森或四氟醚唑+乙嘧酚防治。

发病初期在叶片上产生淡黄色不规则形至近圆形小斑点,病斑表面较粗糙或略凸起,常呈疮痂状,干燥条件下常形成白色硬壳,考虑为黏菌病。

解决措施

此病本身影响较小,但大量发生时会降低西瓜的光合作用,引起植株死亡。可用苯甲溴菌腈+春雷霉素进行防治。

4、黄叶

叶片受害由下自上,初呈水渍状暗绿色小斑,逐渐变黄,因叶脉所限,病斑为多角形,潮湿时病斑上有灰色霉层,可视为霜霉病。

解决措施

发病初期可用甲霜霜脲氰、烯酰吗啉、嘧菌酯等进行喷雾防治。

叶片均匀发黄或有一定规律性,无明显发病中心,且全株发生,考虑为外界不良条件引起的生理性障碍或根系受损、缺素引起的生理性黄化。

解决措施

注意加强温度的调控,避免高温障碍;对于根系、缺素等问题引起的黄化可喷施叶面喷肥矫正。

5、暗绿斑叶

叶片上初呈暗绿色水渍状圆形不规则形病斑,在湿度大时叶片似水煮,干枯后为青白色,易破碎,可视为疫病。

解决措施

发病初期可用甲霜锰锌、烯酰吗啉、烯肟菌酯等喷雾防治。

6、畸形黄绿叶

叶片上出现黄绿相嵌的花斑,瘦小,向叶背卷曲、畸形,叶面凹凸不平,或新叶狭长,形如细丝,皱缩扭曲,可视为病毒病。

解决措施

主要以预防为主,及时防治粉虱、蚜虫、蓟马等传染源,少量可直接拔除。发病初期可用乙酸铜吗啉胍、辛菌胺吗啉胍进行防治,还可添加芸苔素、叶面肥等帮助作物恢复正常生长。

7、黑色枯叶

叶脉发生黑色枯叶,严重时叶脉间出现褐变组织。随后叶脉间产生白色斑点,逐渐向叶缘扩展,叶缘向上卷曲,可视为叶枯病。

解决措施

发病初期可用叶枯唑、吡唑醚菌酯、氟硅唑等喷雾防治。

此外,西瓜由于缺素叶部也会表现出一些症状,如西瓜缺钾严重时叶缘变揭枯死,形成“火烧叶”;西瓜缺钙时,叶缘黄化,向内侧卷曲,使叶片呈“降落伞”状。要及时补充所需营养元素,帮助矫正。

来源:看图识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