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深度(4):漫步“故宫”红墙外,细品历史烟云

 新用户8926AVU2 2021-12-07

前段到景山公园,在天安门西下车,从南长街步行到景山,后从南池子返回。沿街行走,随拍几张照片,没作重点,回来后发现这两条历史文化名街份量太重了,不禁还是想写几段文字,以作纪念。

文章图片1

在故宫的东西两侧,分别是劳动人民文化宫和中山公园,过去是太庙和社稷坛,在其外侧,各有一条大街,分别为南长街和南池子,好像是隔开皇宫大内与市井民间的两道缝隙。走过的正是这两条街。

文章图片2

从南长街口进入,依次走过中南海侧门、西华门、福佑寺等,沿途行人不多,高墙大院,大门紧闭,静悄悄的,还不时有人查验身份证,一看就知道是政治中心,核心部门所在地!

文章图片3

入口有“南长街”三个大字。过去这里是没有街的,是袁世凯政府在社稷坛墙上打开豁口,开辟的新街。它是最尊贵的夹道,故宫和中南海是它的两个左右邻居,清时朝廷的会计司、煤炭库、章仪司等为皇宫大内服务的部门在此。

文章图片4

南长街 81 号,是中南海开的一个门,多年前对外开放时,游人从此门进入参观。那时有幸曾进去参观过两次,以后再没有机会了。如今天上地下,满街摄像头!

文章图片5

有一个泽园酒家,没上眼。其实很有点来头,经营者乃是毛主席当年的警卫员。毛主席一家及很多中央领导人,还有老一辈革命家经常在这里聚会。

文章图片6

西华门是皇亲国戚才能走的“后门”。紫禁城皇城四门,以西华门最为尊贵,它曾是中南海的正门,能同时作为故宫和中南海的门户。清代的帝后游幸西苑、西郊诸园,多由此门而出。

文章图片7

福佑寺为一所皇家寺庙,康熙皇帝幼年,因出天花曾在此“避痘”,后改为专门祭祀雨神的“雨神庙”。乾隆登基后,这里改建为喇嘛庙,更名福佑寺。从八国联军入京到文革,这里毫发无损,似乎真有菩萨保佑。

文章图片8

不觉走到了景山前街。西北是北海公园,南面是故宫后门,北面是景山公园。从南门进入景山,参观后从东门出来,直接就是南池子那条街。

文章图片9

南池子大街与南长街相对应,旧称东苑,也称南宫,是堆放皇室吃、住、玩等用品的地方。附近有灯笼库胡同、缎库胡同、瓷器库胡同等,原是个“皇家大仓库”。

文章图片10

南池子大街,生活气息很浓,府地高墙、胡同寺庙,红墙文化与居民杂院相融合,游人与行人也很多。从北向南,依次走过了宣仁庙、东华门、普渡寺、皇史宬等。

文章图片11

“宣仁庙”俗称风神庙,清雍正六年(1728年)敕建,以祀风神。它的南面是“凝和庙”,俗称云神庙,均为“故宫外八庙”。现被医院和学校占用,不对外开放。

文章图片12

与尊贵的西华门相比,东华门就“低八度”,民间俗称“鬼门”。清代皇帝、皇后、皇太后死后,棺材皆由此门出。另外,紫禁城城门的门钉,都是遵循横九竖九的规制,唯有东华门是横八竖九,据说是出殡的阴门,不能用纯阳之数。

文章图片13

普度寺看上去占地面积很大,是元代的太乙神坛和明南城洪庆宫的遗址。明英宗朱祁镇,土木堡兵败被俘放回后,就被继位的其弟“软禁”在这里,虽尊为太上皇,但宫门上锁灌铅,饮食由小洞递入,后经“夺门之变”重登皇位。

文章图片14

普度寺还是清“摄政王”多尔衮的府邸。这位军功赫赫,权势熏天,辅佐年幼顺治皇帝的大人物,死后被削去一切爵位官职,并遭掘其坟、鞭其尸。历史就是这样有趣!皇家的糗事不用演,都是一台精彩绝伦的好戏。

文章图片15

皇史宬是明清皇家绝密档案馆,主要存放实录和圣训、玉牒(皇帝家谱)等内容。所谓实录,就是皇帝在位期间编年史,吃喝拉撒睡都记在上边。

文章图片16

门面看上去还行,但朝里望去,简直是无产阶级占领的大杂院。原先就知道有这个地方,所以就稍仔细看了一下,多照了几张照片。

文章图片17

出口处是菖蒲河公园,历史上属外金水河东段,实际功能是为皇宫“防火”提供水源。曾为暗沟,申奥后恢复水面,现看上去已没有了刚开放时的神采。

文章图片18

长安街出口,门额上也有“南池子”三个大字,与南长街的经历相仿,也是在民国初年,皇城开辟的新街。

漫步在南长街和南池子大街,经脉清晰,华贵雍容。在青砖、碧瓦、红墙的相互映衬下,那是不曾走远的历史云烟!

文章图片19

(转自2018.5本人公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