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裕为何将司马懿后人灭族?开启斩草除根模式,连宰两任东晋皇帝

 文史趣味谈 2021-12-07

南朝宋武帝刘裕,一生中杀死过6个皇帝.

除了楚帝桓玄、南燕慕容超、西蜀谯纵、后秦姚泓外,还有曾经的老东家,东晋政权的最后两任皇帝。

公元419年,刘裕派人勒死晋安帝司马德宗,立其弟司马德文为恭帝。两年后,刘裕接受司马德文的禅让,又派人将他用被子给活活闷死。

侥幸逃过一劫的司马氏远支,纷纷改名换姓,像司、马、同、仝、冯、程这些姓氏,就是侥幸从屠刀下逃生的司马懿后代。

在刘裕以前,历代新朝都遵守着一个规矩,叫作“兴灭国,继绝世”,也就是新兴朝代,一般会把前代帝王好好安置,延续前朝皇室的命脉。

比如,曹丕受禅后,将汉献帝降为山阳公,在自个儿的一亩三分地上,汉献帝仍然能摆皇帝的谱,祭祀老刘家的列祖列宗。

后来司马昭灭蜀汉,司马炎灭曹魏、东吴,刘禅、曹奂、孙皓三个亡国之君,不仅都保全了性命,而且还得到了较好待遇的安置。

不过这规矩,到刘裕这儿,就开始变得血腥起来。

往后的改朝换代,往往伴随着对前朝皇室的斩草除根。

刘裕残杀东晋皇室,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据说是要替他老刘家报仇。

刘裕的先祖,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楚王刘交的二十二世孙。不过到了刘裕这一代,基本也享受不到啥皇室待遇了,因为东汉都已经亡了快200年。

况且,刘裕这一脉,只是血缘关系很远的旁支,更正统的西汉、东汉两脉,没啥直接的联系。

这点,刘裕和那位织席贩履出身,几乎白手起家打出蜀汉江山的刘皇叔,很像。

咱们知道,是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灭了老刘家最后跳出来刷存在感的蜀汉政权。

100多年后,老刘家又出了个天降猛男刘裕,反过来为蜀汉报仇,杀光司马懿的后人。从家族角度看,逻辑上也说得通。

但是,上文咱也说了,刘裕与西汉、东汉,与刘备的血缘关系,都十分疏远。单从报仇上找理由,似乎总有生拉硬拽、牵强附会的嫌疑在里头。

于是,咱就得放出刘裕残杀东晋皇室的第二个理由,来敲个实锤。

很简单,两个字——自卑!

刘裕出身也许扯得上高贵两个字,毕竟几百年前,祖先曾经阔过。但刘裕家族来到江南,却是为躲避五胡乱华,逃难过来的,大致是流落至今天江苏的镇江市丹徒区。

他的家族,原本属于低级士族,也就是一代不如一代那种,几十年来没有出色的人才,慢慢就中落了。

到父亲刘翘这一代,连低级士族都算不上,只能算作寒门,做官是没指望了,只能在衙门里当个最基层的公务员,家里是一天穷过一天。

所以,刘裕小时候什么苦活、累活都干过,打渔、种地、砍柴,但也只能勉强维持生活。

公元399年,也就是刘裕37岁那年,这个穷屌丝,终于迎来了改变命运的机会。这一年,刘裕投军,成为当时东晋最强大的北府军将领刘牢之的手下参军。

从平定孙恩起家,刘裕顺风局打了一路,杀死篡位的桓玄、灭亡南燕、谯蜀、后秦等政权,南征北战18年之久。

自此,北到潼关、河南一带,与北魏化黄河分治,西到四川、云南,南到今越南中部,都握在了刘裕的掌中。

既然刘裕这么能打,但为什么没能统一全部版图呢?

原因是,刘裕所处的东晋末年,内部政治环境太过于错综复杂,以至于影响了他在前线的战争。

要讲清这里面的利害关系,咱就不得不追究一下东晋的权力结构。

东晋的前身,最早可追溯至曹魏政权时期的司马懿。

司马懿以河内望族起家,历经曹操、曹丕、曹睿、曹芳四代帝王,背靠士族力量夺取了曹魏的大权,司马昭、司马炎父子灭蜀汉、夺曹魏、亡孙吴,最终建立起西晋。

西晋,是一个由大大小小的士族集团,组合而成的政权。皇族司马氏,只是其中一家最大的士族而已。

到了五胡乱华时,南迁的东晋小朝廷,又是在王氏、谢氏、桓氏等士族支持下,才得以偏安江东。

所以东晋在政治上,对强力的士族极度依赖,当时甚至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这个王,就是书圣王羲之所在的琅琊王氏,当初要不是王氏为司马睿撑场子,东晋这个政权,压根没实力在江东立足。

简单来说,东晋政权并不是司马氏一家说了算的家族企业,它在形式上,更像一个股份制公司,王、谢、庾、桓四家,就是东晋政权的“四大股东”。

王家,前面说了,力挺司马睿的开国功臣。

谢家,指挥淝水之战,打败前秦苻坚百万大军,为成语词典贡献“草木皆兵”这个成语的,正是谢安、谢石两兄弟。

还有这个桓家,贯穿整个东晋王朝,都一直实际割据着长江中游的荆州一带。所谓的东晋版图,其实是荆州桓氏,与长江下游司马氏的组合体。

100多年来,东晋的权力游戏,一直在这几家士族里转。

可突然有一天,刘裕这么个穷屌丝,凑到牌桌上来了。

刘裕以寒门出身,虽然有战功加持,但士族政治根深蒂固,几家人都把矛头指向他,有形无形间,就形成了一个“倒刘联盟”。

当时朝廷内有宗室司马休之掌权、江左冠族王愉、王绥父子,他们是桓玄的党羽,外部桓玄虽死,但他的儿子桓韶、桓振还掌握着军队,与刘裕为敌。

在刘裕赖以发迹的北府军中,同样是老刘家子孙的刘毅、刘藩两兄弟,控制着荆州,勾结谢混、郗僧施等士族,暗中扩充势力和刘裕分庭抗礼。

对此,刘裕不得不采取一些激烈的手段,来完成权力的更迭。

在打败桓玄后,刘裕直接把桓家给灭族,杀光了桓家分散在各地和朝廷里的党羽。

随后,击败刘毅、逼刘藩自杀。杀谢混、郗僧施、赶走司马休之。司马休之逃走后,跑到了后秦,和国主姚兴经常谈论南方的政治、军事情况,还被任命为扬州刺史,做了后秦招揽南朝的急先锋。

司马家作为士族股东制的董事长,是他们争相要立起来的旗帜,刘裕想对政局重新洗牌,那只能全部推倒重来,才能够一劳永逸,否则有司马家在,士族势力很容易就死灰复燃。

万一内部有人打着司马家的旗号闹事,或者北方的割据政权,用司马家的名义来制造舆论,那么对刘裕来说,都是个顶个的麻烦。

即便就连战果连连的北伐,刘裕也是因受制于大后方士族的掣肘,才无法巩固胜利的果实。

公元416年,刘裕率四路大军北伐,经过一年的苦战,灭亡后秦,收复了长安。

这是前所未有的战绩,刘裕的声望一下突破了王导、谢安所保持的记录,这对士族集团来说,可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拿下长安后,刘裕大军在长安休整,准备继续扩大战果,可这时突然传来了朝中尚书左仆射刘穆之去世的消息。

刘穆之是刘裕一手提拔起来的,在刘裕出外征讨时,刘穆之坐镇建康,对付士族,让刘裕免除了不少后顾之忧。刘穆之一死,刘裕不得不亲自回去掌管大局,以免士族乘机夺权。

走之前,刘裕留下了年仅12岁的儿子刘义真,以及长史王修、龙骧将军王镇恶、扶风太守沈田子等人,镇守长安。

可刘裕前脚刚走,沈田子就矫令杀了王镇恶,王修杀沈田子,刘义真又杀王修,长安顿时陷入内乱。匈奴人赫连勃勃趁虚而入,攻占长安,致使刘裕的北伐大业功亏一篑。

如果不是为了防备士族,刘裕也不至于在粗略布置的情况下就匆忙回京。

从当时的局势来看,只要司马家有一人活着,对刘裕都是一个极大的隐患。

何况刘裕在称帝时,已经58岁,步入晚年了。太子刘义符,此时才17岁,威望、手腕都不足以统领江南全局。

因而,真要彻底灭亡士族对政局的影响,还得刘裕自己动手。

所以刘裕宁愿违背以往王朝立下来的规矩,面对天下舆论道德的指责,也要灭尽司马家的子孙和王国,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