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历九月十八会!【李栓增】

 太行文学l苑 2021-12-08

农历九月十八会,是合涧镇的一次古老的传统的农村贸易集会,相传已有几千年了,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

农村农民们的贸易集会,是农村特有的一种现象,也是农耕文明的集中展示的缩影,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生活态势或者说是一种生活状态的一页或一幅。

农村,若没有物资交易大会,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那农民简直无法生产生活或生存,将是另外一种原始的落后的萧条的社会状态。

(集会移到了合涧村东边斜上坡的公路上,这是街口嘉陵摩托车部)

地球上自有人类以来,人们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在同自然的斗争中,生产出的劳动果实除满足了自己消费需求以外,有了剩余物资,不同生产劳动方式生产出的劳动成果是不一样的。有的手里有剩余的粮食谷物,有的家里有了打腊多余的动物肉类和皮毛,有的家里种了许多果树,有了多余的果子,这样人们就产生了产品的交换,从而有了集市,有了集会,这是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表现。

(木匠手艺人一边在加工制造木器,一边在等待售卖自己做的产品)

从我们学习人类社会发展史(历史)知道,一开始在没有货币出现之前,人们物资的交换采用的方式是“物——物”交换。比如说,一头驴可以交换三只羊,一袋小麦能够换二只小猪,等等……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发现采用“物——物”交换这种方式虽然简单,但很不方便,不自由。严重滞约和阻碍了产品的广泛交换。比如说,张三牵了八只羊到集会上交换,他用五只羊换了六袋小麦,可手里还有三只羊,他看见有一卖油条的,香喷喷的油条诱的他直流口水,他想用羊跟人家换油条吃,可人家不要他的羊,他没办法吃人家的油条。所以,物——物交换这种原始的商品交换方式它的最显著弊病就是使人不能够随意的交换,阻碍商品的流通。使社会的生产力停留在落后的状态而不能前进和发展。

 (水果交易 )

人,相比地球上其它动物高级就在于人的高度智慧和思想,人具有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主观能动性。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生大量的剩余产品,亟待交换和售卖。人们思想,如果在市场上有一种等价物,作为产品交易的中间媒介,那市场就活了,就可以随便买、随便卖,也可以把东西卖出去而不买,轻身回家。

这种等价物就是货币。

自从有了货币,那市场交易就方便灵活多了。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扩大了市场,扩大了销售范围。

货币的出现,使人类社会进入了高级的一个层次(阶段)。

(有人购来一些布料布块让人购买)

中国是世界上出现货币最早的国家,远远早于世界上其它国家。中国最早的货币是用一种贝壳,因为贝壳比较轻便、干净、质地硬,便于保管。

中国的文字有好多带有贝字旁或带有贝字的组织结构,如“贷”,“货”,“债”,“贫”,“贪”,“赃”等等,不胜枚举了。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到了战国初期,冶金铸造业出现和成熟,出现了用金属铸造的钱币——刀币和蚁鼻钱等。

秦朝统一六国以后,国家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当时的货币叫做“半两”,亦即“方孔圆钱”。秦始皇把黄金称为上币,意为最高等级的货币。

无论铜钱还是黄金白银,都比较重,很有份量,带在身上加重了负担。古代人走路肩膀上背一个钱搭子,里面装一些块银或碎银,从走路的姿态就可看出他带有多少银钱了。于是在路上就出现了打劫。水浒传上说的假李逵拦路抢劫就是这种事儿。大量的钱财转运就得有人护驾和保镖,于是就又出现了镖局,负责押送金钱。当然现在流通纸币的社会,各银行之间钱币的收交和转送,依然有保镖负责押送。

到北宋时期,出现了纸币,(纸币的使用在世界史上中国也是最的国家)有了纸币,人们携带就轻松多了。这是钱币历史上的一次革命和飞越,具有里程碑意义。现代人们依然用纸币购物和买卖。

(各种鞋的交易)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发生发展,人们在购物买卖交易时不再用现金(纸币)了,而是用手机或银行卡支付。只要手持一部手机,就能走遍天下,非常方便了。老年人大部分还是在用现金——纸币进行交易。

现在又出现了数字货币,数字货币能够交易和支付,但却提不出现金来。数字货币有什么好处呢,就是减少了大量使用纸张和印刷的麻烦,减少物质的浪费。

(鲜红的山楂果,健脾开胃,降脂稀血)

集会,商品交易大会,是农村农民必不可少的一种社会形式。农民家里生产出了什么?我到大会上去卖掉,家里需要什么?可以到集会上购买。集会,是人们物资相互交易买卖相互补缺的盛会。既便不卖什么,不买什么,到会上溜达溜达,转转圈儿,看看人,或许碰见了他村的亲戚朋友,聊聊天、挂挂话,相互问候问候,也是挺开心,挺乐意的事情。更有甚者,去赶会的目的,心里有一个小九九,去看看大姑娘小媳妇,大姑娘小媳妇往往打扮得漂亮、花枝招展,有一些光棍汉光往妇女群里钻,冷不防摸一把,拽一下,嗅嗅人家的脂粉香。弄得人家很不好意思,讨厌死了,骂他死不要脸!然而这些死不要脸的人就是不怕丢人,所以去赶会的大姑娘小媳妇得处处提防着这些没规没矩的人。

(摊位前树着一幅牌子,上面有一个微信二维码,便于购买者付款)

有人说,赶会,就是农民的星期天。农民不像上班族那样,每周有星期天,能好好休息休息,而农民又没人给你设置星期日,尤其到农忙时,每天没明没野地干,到五月收麦子那十天半个月,更是忙的不可开交,搭黑起五更,龙口夺食吗?不抓紧抢收抢种,突然老天给你下一场雨,就毁了,造成困难,弄不好,一年的收成就打水漂了。

所以,镇上明天有集会了,站在街口的人就会说:“喂,老表啊,明天合涧会了,你去不去赶会?”对方说:“去,不买啥,也得去赶赶会,歇一歇,散散心。”

老张家里母猪生了一窝猪崽,满月了,得去卖掉。老张的婆姨很会喂猪,一头母猪一年下二窝,一窝十几个小猪崽,一个月长得滚瓜溜圆,神气十足,到会上卖,那是抢手货。一只猪娃卖400元,十几个卖几千元,不到天黑就卖完了。然后去给老汉买一件衣服,给小孩子买点吃的……高高兴兴老两口推着空车子回来了。一年卖二窝猪崽,能挣上万元,家庭生活还可以了!——老张的婆姨计划明年再加喂一头母猪,很会划算的!

农村的集会一般设置在农闲时,农忙的那几个月是不会有集会的。避开农忙高峰期,是很有道理的。

(一老汉在家制做的刷子、笤帚、撅寨等,带来集会上售卖)

合涧镇是一个千年古镇,四省通衢,西有山西、东有山东、南有郑州新乡、北有河北,南临淅河,西依太行,是一个南北东西交通十字交叉点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理位置。自古商贸繁华,经商者络绎不绝。山西省还在这里建了商贸会馆,便于从山西下来的商人存放物资和居住。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镇上设立二三个货栈,买卖一些物资,一方面为部队提供必不可少的物资,另一方面赚钱为部队筹积资金。

据说,住在下园村的红军老团长顾贵山打仗受伤后,曾被安排在镇上开货铺,做商人。

合涧镇的西部就是太行山,和山西壶关、长治近邻。过去道路崎岖,商贸物资运输不畅,所以太行山里面的百姓来合涧赶会的、修理农具的、购物的人特别多,每到集会日,从西山下来的人成群结队络绎不绝,担着担子,牵着毛驴,驴身上驼着山货物资来集会上售卖。

一看长相,一听说话口音就知道是山西人。头上罩一块白羊肚手巾,腰外束一条蓝色带子,褐红色脸庞,脚上兜一双打底掌的鞋。

过去不是有这样一个故事,说山西人下山了,从大山里出来,来到西山口,越往东走,地域越开阔,天也越大。小孩子问他爸说,“爸,天这么大,这要是老天爷阴阴得一年了?”他爸说,“你这兔崽子,一天还不够用?我看,一天就阴住了咯!”这说明,山西的老百姓,长期居住在狭隘的大山里,很少出山见世面了。

合涧镇集会的面积较大,正中街摆摊设点,卖一些小商品,南圈外是卖小推车,荆货编织一类,东南方向一片空旷地方是买卖牲口的地方,叫做骡马市场,有牛、马、驴、羊猪等畜类。牲口买卖的时候有中间商,中间商情管起一个搭桥的作用。买卖双方不直接对着喊价多少,而是买卖双方通过中间商,谈价钱。卖方在一个口袋里和中间商捏手指——捏码,然后中间商再去和买方捏手指,捏码的时候人都不许说话,袋子里的二只手指捏来捏去,反复捏几次,就成交了。看起来挺神秘似的,实际上,中间商挣的是买卖双方的差价。

这是自古传下来的规矩,人们自觉遵守着。

中间商叫经纪人。有人专门来挣这个钱——佣金。别人叫他们什么“驴经纪”,“马经纪”、“牛经纪”。这种钱很好挣,不出什么力,不费什么事,但,一般人还干不了,这得聪明人有头脑有点子的人才能干了干好。一个集会下来,好样的中间商能挣几万元钱。

当然,“驴经纪”、“马经纪”这类人也是不好当的,他得精通驴经或马经,就是说,一看有人牵着一头驴或牵着一匹马过来了,拍拍马臀,看看长相形态,捋捋马鬃,扒开嘴唇,看看牙口,你得知道这匹马的大致年龄,身价,是否属于一匹好马,价位大约在多少?

生产队大集体时期,人们大部分在家种地谋生,所以到农闲集会时,去合涧镇赶会的人特别多,往往合涧村的主街道里的人拥挤不动,小孩子被挤在人群里,常常被挤哭。大人如果不硬拉着,很容易走丢。不是有这样一句歇后语说,“赶会掉了爹了,丢了大人了!”这正说明了赶会时人员的拥挤状况,不是大人丢了小孩,就是小孩丢了大人。

改革开放后,成年人大部都出外打工挣钱,到南方厂子里上班了,赶会的主角是老年人,和未上学的娃娃们了,年轻人虽然有,但是很少了。

(小伙子在等待着做好了的皮渣吃)

生产队时期,由于物资匮乏,集会市场上交易的物资种类不是很多的,像衣服、鞋袜类比较少,卖瓜子、糖果、烧烤类几乎没有。大部分是农具类,针头线脑。

改革开放后,人活跃了,市场活跃了,物资极大地丰盈了起来。衣服类、鞋袜类、水果类、小农具类、家庭生活用品类、吃食类、学生用品类、更有甚者卖现代化的电器类,等等,比比皆是,琳琅满目。你去集会上走一圈儿,叫你目不暇接,流连忘返了。

农村的集会,也真实的反映了时代的变化,市场的变化和人的变化。

过去,人们赶会,衣服基本上是不换的,柜子里也没有啥好衣服,穿的吊儿郎当,不修边幅。现在去赶会,你看看人们穿的戴的,都是光鲜鲜、齐整整的。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和推广,人们大部分使用上了智能手机,所以既便是赶集会,在买卖支付上,基本上用手机支付。卖家摊位前挂一张纸板,一面是微信二维码,另一面是支付宝收款图;你若买了对方的东西,他会伸给你这个小面片,你用手机一扫,手指一操作,钱就打过去了,对方的手机马上就会叫起来,收了多少多少钱。买家拎包就走了,非常方便。买卖双方不用在那里掏钱、数钱、找钱了。

什么是现代化,这就是现代化。不是遙传,说,一些叫花子也使用上了二维码了吗?这就是“与时俱进”了!

其实,我是特喜欢赶会的。小时候,随着父亲推着他编织的荆货去集会上卖,(父亲是一位手艺人,会编车篓了、篮子了、箩头了、筐子了等等)卖完荆货后,父亲给我买好吃的,也往家里买,我当时觉得父亲挺了不起的,会手艺,能挣钱。

写到此,我的眼泪哗哗地流了下来!我想问一句:“爹,你在那边生活的好吗?”(父亲离开我们已三十多年了?)

(卖太阳能灯)

退休后,我把在合涧镇集上的集会日记了下来,哪一个月哪一日有会,只要是时间允许,我是逢会必到。到集会上溜达溜达,赶赶趟,看看有什么好吃的,买一些回来。遇见了老朋友,呱嗒呱嗒,了解一些社会动态和一些人物风情。

(这是从安阳、滑县过来的小商贩。炒板栗、煮鹌鹑蛋)

中国,我们亲爱的祖国,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中国共产党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工作的首位,把人民的利益看的高于一切。党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人民的幸福生活指数越来越高,一个繁荣美丽的中国正在一步一步呈现。

集会,这种农村特有的商品物资交易大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商品越来越丰富多样,价格便宜,经久不衰,不可或缺,永远不会消失!它为农村农民提供着市场超市不曾有的廉价的便宜的物资,为农村老百姓提供着动态的交易场地,提供着灵活的交易方式,提供着难得的休闲娱乐时间,也为未成家的年轻人提供着见面相亲、商谈婚事购买置办婚事所需东西的机遇。

集会——农村需要它,农民需要它!人民喜欢它!!

(卖油条、油炸品。看着油炸品,馋的直流口水)

(快到农历十月一日了,人们要去上坟祭奠先人,所以这里商家在卖冥币类)

 (卖香料——八角)

(快到冬天了,卖毛衣御寒一类衣服)

(这是我在九月十八会上见到的极少见的一种货,你能够看出来吗?——这是送老鞋,——人死后脚上穿的鞋,很少有人做这个的。)

(一妇女举着几个气球在卖,小孩子们喜欢的)

【作者简介】:李拴增,教育工作者,爱好文学写作,文章多见于报纸及微信平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